讀居里夫人的感悟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1
讀《居里夫人傳》,讓我認識了一個偉大的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負著無數光環的居里夫人。
作為一個波蘭人,她有愛國志士的熱血;作為一個女兒,她有一顆孝心;作為一個妹妹,她有奉獻與敬長的美德;作為一名求學者,她有無畏探知真理的勇氣;作為一名教師,她有不怕辛苦教書育人的執著;作為一名母親,她有著為人母的愛;作為一名學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鉆研的精神;作為一名成功者,她選擇平凡的生活,但永遠不讓知識貧瘠,灌溉著真理之河流淌至今。她實在是完美無缺!我相信她身邊一定不乏由衷贊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瑪妮雅面對贊揚只會禮貌地微微一笑,便回過身思索著新的實驗了。我最欽佩的是她對科學的狂熱。若無一種信念,怎能支撐她在極其困苦的條件下完成極其艱難的工作?當我翻到她聽說提煉鈾的殘渣還在時的興奮與布羅妮雅強行給她買衣服時的不悅,我真的驚嘆于她熱愛的事物。科學至上,不容許衣食住行的紛擾。與居里夫人相比,怎樣刻苦都不為過。秉性優良的她從不沾沾自喜、從沒想過懈怠。的確,每個人都會疲倦,但她頂多在大汗淋漓時喘口氣、擦把汗,而不是畏難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與居里先生就像是兩條鯉魚,美麗的外表下藏著堅強的心。他們游啊游,對于旁人的議論不管不顧,相濡以沫,直奔龍門而去。但當他們養精蓄銳,一躍而上后,卻迅速鉆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奪目的閃光照人前進。是的,諸如兩次獲諾貝爾獎,發現釙、鐳之類的成就對于她是理所應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詮釋著什么是不被榮譽所腐蝕、什么是淡然、什么是奉獻一生。合上書,情不自禁地,輕輕為她鼓掌。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2
《居里夫人傳》這本書主要寫了居里夫人為了夢想,為了親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輝煌歷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在科學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艱苦奮斗是分不開的。在年少時,居里夫人雖然家境貧困但她卻十分刻苦地學習;在年輕時,居里夫人獨自住在異地一個簡陋的破閣樓上,在艱苦的環境中為夢想而奮斗;在中年時期,居里夫人為了研究鐳,在破舊的研究室里不辭勞苦……居里夫人的種.種精神總是激勵著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輕言放棄。
記得有一次體育期末考,老師告訴我們考試的內容是四百米長跑,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績就必須要在1分50秒之內跑完全程!我一聽,頓時傻了眼:長跑是我最不擅長的,更何況只有110秒的時間!我怎么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跑到終點呢?想到這,我不由得垂下了頭,為了這次考試而傷腦筋。沒過多久,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號次是30號到40號的同學考試!”我一聽到自己的號次,心里又是緊張又是擔心:考試的同學都站在跑道上做準備工作了,她們個個信心百倍、精神抖擻,而我卻遲遲不敢站到跑道上,我該怎么辦呢?看著她們胸有成竹的樣子,我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可考試快開始了,我來不及多想,只好硬著頭皮上。我無奈地邁著沉重的步伐猶猶豫豫地走到跑道上。當我做著起跑的姿勢時,看著老師手中的口哨,腦中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礦渣中提煉出鐳,整整奮斗了45個月,這點困難對我來說有又什么呢?想到這,我做了一個一個深呼吸,在心里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爭取好成績!于是,我豎起耳朵等待著老師的起跑口令。“各就各位——,預備——跑!”我一聽到這個口令,馬上飛跑起來,速度就像是一根離弦的箭,生怕落在別人后面。剛開始,我看到自己跑在前幾個,心里不由得舒了口氣,對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奮力向前跑。不知不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漸漸地,終點仿佛離我只有一步之遙!我興奮極了,連忙加快速度,可速度卻遠遠不如起跑時那樣快。一開始,我沒在意,可沒過多久,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腳步也越來越沉重,整個人似乎都沒力氣。我想用盡力氣跑,可腳就像灌上了鉛,怎么也跑不動了。我只感覺口干舌燥,額頭上都是一顆顆汗珠,真想坐下來休息!就在我想放棄考試的時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居里夫人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想起了她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的精神,想起了她在逆境中努力奮斗的精神……我的心中總是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持著我要堅持到底!我甩開重鉛,用盡全力向前跑去,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終點!近了,更近了,我激動地跑過終點!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3
凝望著封面上居里夫人的照片。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女性。她穿著一件極其樸素的衣裙,安詳地端坐在那里,挽起的.發簪和衣裙沒有任何首飾。媽媽讓我尋找美,她美在哪兒呢?
懷著好奇的心情看了五六頁。書中的情節就像一塊磁鐵一般深深地吸引著我。深夜,萬籟俱寂,而我房間里的燈光依然明亮。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居里夫人身上那種閃光的東西。
居里夫人在生活中曾遇到種.種挫折,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后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刻苦學習,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在科學的道路上,她也是一位勇往直前的斗士,不管出現何種逆境,她總能堅持不懈。這種毅力,這種堅持心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鐳提煉成功以后,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卻把研究成果公開。她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她為科學事業奉獻了一切,卻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這和現實中許多人提倡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她還很熱愛自己的祖國,她致力于幫助祖國科學發展,還以祖國波蘭來命名首次發現的新元素“釙”。
看完《居里夫人》,我再次凝望著居里夫人的照片。我發現她柔和的目光里閃著堅毅的光芒,那是她對祖國,對科學的滿腔的愛啊。她還是那樣安詳地端坐在那里。這時,我卻驚奇地發現,她在我的眼里不再普通,她竟是那樣的美。她的美不在外表,她的美是從內心流淌出來的,而只有這樣的美是永遠不會褪色、永遠不會消逝的。也只有這樣的美才是讓人從心底里稱頌和贊美的。
望著窗外,星星眨著它的一雙亮眼睛,多么寧靜,多么美妙,我興奮地想:原來世界上的美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更要用心去體會,才可以從書中感悟到像居里夫人式的“美”真正的美。
簡評:文章從什么是真正的美質疑入手,通過讀書感悟到真正的美來源于內在的美,來自于人物閃光的精神。條理清晰,文筆優美。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4
寒假里,當我讀完《居里夫人傳》這本書時,我心潮澎湃,佩服從四面八方涌來,居里夫人身上那種無私、堅強、勇敢、刻苦、執著等等精神像十八級地震一樣震撼著我,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覺得改變著我。
這本書主要寫了居里夫人為了夢想,為了親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輝煌歷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并獲得7個國家24枚國際獎章。她在科學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艱苦奮斗是分不開的。在年少時,居里夫人雖然家境貧困但她卻十分刻苦地學習;在年輕時,居里夫人獨自住在異地一個簡陋的破閣樓上,在艱苦的環境中為夢想而奮斗;在中年時期,居里夫人為了研究鐳,在破舊的研究室里不辭勞苦……
我自己覺得居里夫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兩點:第一是做人要有大愛;第二是做事要勤奮。當世界上第一顆價值連城的鐳誕生的時候,當時就有國際商人想以幾百萬法郎買下這一克鐳,盡管居里夫人的生活已經很拮據,她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很現實得需要錢來生活和看病,但“財富”在她面前顯得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她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于世,并把世界上第一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這種為了全人類的大愛精神,我覺得是我們最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次是做事要勤奮。以前我設定好學習計劃,結果是虎頭蛇尾——激情退卻的太快。我現在不敢求像偉大的居里夫人那樣名聲顯赫,只求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當覺得自己的好行為與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幾分相似時,就會有幾分自豪感。瑪麗·居里我最欽佩的女性。她讓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會有豐厚的回報!但現在,我只能從點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下力求完成創造與奉獻。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有大愛和勤奮的人才能真正的成功!我若想成功,必須痛下決心,嚴格要求自己,集小愛為大愛,集勤勞為勤奮。
如果我們能好好學習居里夫人這些可貴的精神品質,就算我們沒有居里夫人那樣的天才,相信一定也能做出一點成績,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奉獻出我們最大的力量,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5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誰嗎?誰又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呢?她就是世界著名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
去年寒假,愛心人士捐贈了一大批書籍給我們學校,而我也有幸從這批書里讀到了一本關于居里夫人的書,書的名字叫《居里夫人自傳》。
《居里夫人自傳》詳細地描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居里夫人生于波蘭首都華沙。從小家境貧寒,但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她和丈夫皮埃爾?居里與好友亨利?貝克萊爾因為在放射性上的研究與發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又因成功分離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并親赴前線,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里的運用。
與此同時,她還發明了流動光醫療車。真是名不虛傳啊!
居里夫人應邀赴美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增進了法美國人民的友誼。作為杰出的科學家所沒有社會影響,她為科學事業,為人類幸福而無私的精神高尚情操更是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讀了這本傳記,是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就要付出許多的心血與汗水。要有所成就,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了。和居里夫人相比,我當真是慚愧不已,平時我做事沒有恒心,沒有毅力,不懂堅持,就像做數學題一樣,遇到一些難題,一旦做不出來,我就不愿多費腦筋,而是希望家長幫助我完成??
俗話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今后我一定要 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能被困難擊垮了,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的精神。
居里夫人,一個偉大的人,一本勵志的書!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6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影響世界的風云人物,他們當中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科學家和優秀的藝術家。當然我對每個人都是肅然起敬,但我最敬佩的卻是居里夫人。因為她不僅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一位唯一兩度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是女中豪杰,是我們女性的驕傲,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新華書店購買了這本朝思暮想的《居里夫人故事》一書,一氣呵成后,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居里夫人以下三方面的高尚品質更使我由衷地佩服。
第一:貝多芬曾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就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你看,居里夫人在索爾本大學求學時,一個月僅用40盧布支付全部的費用,每天只吃涂黃油的面包和定量的生菜、果實,住在小閣樓里,冬天的水能結成冰,有時生活窘迫得入不敷出,常常餓得昏倒。但就是在這樣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她卻每天都在拼命學習,在學業結束時,考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第二:范仲淹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你看,在那災難深重、血雨腥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人都成了膽小鬼,望而卻步。但居里夫人卻不顧自己已快五十歲、多病的身體,毅然組成了移動式放射療法醫療隊,奔赴了前線。整整四年,居里夫人率領醫療隊整天起早貪黑,救治了數不清的傷病員,而她卻不計一分的報酬。
第三: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一個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你看,她拒絕價值巨大的專利收入,把自己的錢和獲得的金質獎章全都捐獻出去,她淡泊名利,寧愿過著清貧的生活。
說實話,在看這本書時,我和書中的人物已融為一體。我同居里夫人一起同歡喜、同悲傷,她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震撼著我、啟迪著我。在她的身上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就像是一盞指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相信在今后的歲月中,我一定會把居里夫人當做我一生中永遠學習的榜樣。在前進的道路上摔倒后再重新爬起來,在困境中頑強抗爭,在坎坷中頑強拼搏,努力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7
居里夫人通過不屈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詮釋著一個個奇跡,讓我們贊嘆不已。看了這本傳記,居里夫人的求學階段和研究科學的部分在傳記中描繪了出來,我總仍不住去細讀幾遍,并用一支黑色的水筆把感動的地方圈畫出來。有時我總忍不住贊嘆她幾句;我贊嘆她的話猶如長江的流水,說也說不完,永遠不到盡頭。
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個女神。她不僅有高尚的品質和人格,還有著巨大的貢獻。她因為發現并提煉出鐳,在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她卻淡泊名利,繼續研究科學。她對事業有著很深的執著,還與著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一個不為盛名而顛倒是非的人。”
居里夫人給我們敘寫了一個個傳奇,一個個奇跡。偏偏是在她最艱難的情況下,完成學業和偉大成就。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知識是多么的可貴,如果不是因為她甘于刻苦學習并掌握知識,如果不是她那鍥而不舍,頑強不屈的精神之柱支撐著,就不會發現并提煉出鐳。這個偉大的成就是無人否定的,大家都崇拜她,贊頌她。
讀了這本傳記,使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現在這種精神是不斷但無形地激勵著我。使我明白了許多,也讓我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標和計劃。我原來緊封著的“窗戶”,因為我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徹底征服了;現在這扇窗戶悵然、豁達地打開了。
居里夫人鍥而不舍,堅定不移的精神永遠照亮著我的心窗,直至成功之道。并再一次地感動了我。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8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并且也靠著難以想像的和極端困難的情景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她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僅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假使給我開啟科學的路徑,我也會想她一樣,去不停地實踐探索。科學的真理,就在于仔細的觀察和永不言棄的實踐。能夠說,僅有這樣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因為他(她)也獲得成功的鑰匙。就像書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一樣,雖然她的實驗不必須會成功,雖然她的艱苦付出不必須會有所收獲,但她沒有放棄。她相信必須會成功,盡管實驗僅有她一個人,她相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盡管實驗過程中資金匱乏,設施簡陋……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家牛頓也是如此,少年時的牛頓并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常常被同學取笑。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讀物,喜歡實驗,并從中受到啟發,沉著于思考,對事情的堅持。就像他在蘋果砸在他頭上時,他并沒有循規蹈矩的認為這是個微不足道的事情,之后他努力的去實踐探索,找出原因。最終他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成為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
此刻,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物質、禮貌和科技在不斷發展和提高,所以人類也要不停地探索提高,可是我們不能因物質的豐富而阻礙我們對科技的探索。鄧小平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意味著各國將以科技為生產力來競爭、強、富,如果我國再次落后,那么就會再次遭到外國的侵略,重演那令人悲憤欲絕的歷史。梁啟超的《中國少年說》提到了“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提高則國提高……”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當以祖國以后的偉大繁榮富強為己任,肩負起成為祖國棟梁,建設祖國的擔子,我們應當去熱愛科學,培養對科學的興趣,還有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并且要敢于實踐,也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半途而廢。要相信自我,堅持默念“真理已經離我不遠了”
親愛的朋友們,在繁重的學習后,閑暇之時,請去體驗一下實驗,品味一下成功的激動和感嘆,也許,你對人生會有全新的感悟。
那就讓我們一齊用仔細開啟科學的路徑,用實踐創造科學的鑰匙,用真理打開科學的大門!
讀居里夫人的感悟篇9
在我隱隱約約的記憶中,有無數偉大的事跡與我做伴:在課堂中,從書本上總能接觸到他們用勇氣和毅力譜寫的偉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無異于那顆璀璨耀眼,光芒四射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當我提到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我的心靈都會為之震撼,甚至驚愕:她對全人類做出了不可磨來的貢獻。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得以翻開《居里夫人傳》一書,得以更加仔細地了解她那我輝煌的一生。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滿著奇異的經歷,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當時的法國被外族人侵占,受著沙皇的統治,行動一點兒都不自由。生活在如此惡性的環境下的居里夫人,自幼有著過人的天資,成就了一個令人眼羨的她。可由于生活環境的惡劣,她逐漸有了自己的理想,懷著愛國之心,拼合攢錢,為實現自己愿望而努力奮斗。終于,她成功了,可以去巴黎求學了。進入巴黎大學,她并不停歇,租了一間簡陋的閣樓學習。"冬天很冷,取暖用的爐子又小又不暖和,特別是缺少煤炭。臉盆里的水經常結冰。晚上睡覺的時候她只能把所有的衣服壓在被子上。做飯的東西只是一盞酒精燈。沒有其他炊具。"居里夫人到巴黎求學時困難重重,生活陷入了困境之中。從小性格堅強的她面對生活的艱苦仍舊發奮圖強地學習,并且她覺得十分快樂、充實。使她熱愛學習的精神得到了滿足,孤單的情緒很快就消失了。讀到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時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家里,我是"小太陽",媽媽是"小行星",整日圍著我轉。一日三餐,媽媽為我精心安排食譜,講究營養均衡;夏天,為我泡涼茶,煮綠豆湯,降溫解暑;冬天,為我熬雞激湯,滋補身子,增強體質;周末,放棄休息,陪我跳繩,打羽毛球;每日,為我批改作業,輔導功課,教我學習。可居里夫人呢?生活在簡陋的小閣樓中,非但沒有怨言,反而發奮圖強地學習。和她相比,我實在差太遠了。"逆境中成才"這句話果然沒錯。也許你會問,科學真的有那么神奇嗎?是的,在這本書中居里夫人作出了回答。"其實科學就有一種神奇的美。一位科學研究者不僅僅是一個技術者,也是一個小孩兒,他就像是沉浸在神奇的神話故事里一樣,沉浸在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里。"
居里夫人熱愛科學,愛計劃未來,想象美好事物。她認為科學是一種神奇的美,這種美可以讓人仿佛置身于神話中,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這種美也是居里夫人一生能夠堅持科學的原因。我們呢?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挫折就氣餒,我們也應該向居里夫人一樣知難而進,這樣才能成功。我們不求像偉大的居里夫人那樣名氣顯赫,只要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做最好的自己,讓目標在縮小中起舞。
《居里夫人傳》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難以忘懷。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的確,居里夫人視金錢如糞土,而她淡泊名利,意志堅定,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變成了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了科學史上的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變成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她譜寫了一章不朽的神話,她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她的精神化作了科學界最璀璨耀眼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