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蜂皇幼蟲在一些國家應用也較為廣泛,墨西哥人將蜂皇幼蟲上撒點鹽和檸檬汁攪拌生吃;美國一名養蜂者,因常年食用蜂皇幼蟲,而使自己花白的頭發變成了滿目的青絲;日本等長壽之國把蜂皇幼蟲制成罐頭,作為宴席佳品待客,并為客人特制成酥點心;意大利人以蜂皇幼蟲制成蜂胎克力上市;羅馬亞研究出像“蜂胎靈”等保健藥品應市。我國許多養蜂者更多地把蜂皇幼蟲直接泡酒或每天吃幾只養生保健,因此養蜂人大多都長壽、童顏鶴壽、面色紅潤、青春不老。我國在公元前12世紀,已開始食用蜂皇幼蟲治病強身。由于科技和生產水平的關系,大批研發還在初級階段。
我國食用蜂皇幼蟲(蜂子)滋補強身的歷史十分悠久,大約已有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200多年的《爾雅》和公元前3世紀的《禮記》中就有許多關于人類食用蜂子的記載,如“土蜂,啖其子,木蜂,亦啖其子”。此外,當時還有帝王貴族以蜂宴客,“嚼鷃蜩蜂”的史例。公元220~250年,后漢張機的《神農本草經》中則將蜂子列為上品,記有:“蜂子主養命,以癥火,無毒,久服不傷人,輕身益氣。不老延年。微寒涼、除蠱毒補虛,治疼癥面目黃利大小便、治關節。”唐代劉恂(公元877年)著《嶺表錄撰》中記述有:“土蜂子江東人亦人啖之,人亦食其子。”宋代著名醫學家蘇頌在其巨著《圖經本草》中也有介紹,說:“今處處有之,即蜂子吧。其蜂脾中如蠶蛹而白色,嶺南人取頭足未成者(蛹,油炒食之)。”
卵孵化后至變態化蛹前的蟲態,稱為幼蟲。可供人們作為蜂產品利用的蜜蜂幼蟲,包括蜂王幼蟲、雄蜂幼蟲和工蜂幼蟲。在中國現已開發的主要是蜂王幼蟲和雄蜂幼蟲。蜂王幼蟲作為生產蜂王漿時的一種副產品,早在1958年已被應用。蜜蜂是完全變態昆蟲,其個體發育要經過卵期、幼蟲期、蛹期、成蟲四個階段,在幼蟲期的蟲態稱蜂幼蟲。通常指的蜜蜂幼蟲有蜂王幼蟲和工蜂幼蟲兩種。目前主要是在生產蜂王漿過程中,把蜂王幼蟲取出保存利用。
1.蜜蜂幼蟲的理化性質
蜜蜂幼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蛆形,體表有環紋但無附肢,主體飽滿且富彈性,具有新鮮幼蟲的特殊腥味。蜜蜂幼蟲軀體營養豐富,其所含成分因蜂種、型別、日齡和食物來源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新鮮的蜂王幼蟲所含成分和蜂王漿接近:平均含水量77%,蛋白質15.4%,脂肪3.17%,糖元0.41%,灰分3.02%。此外,還含有16種氨基酸,6種維生素及多種酶類和激素。雄蜂幼蟲的營養價值高于牛奶和雞蛋。邵有全等(1986年)對10日齡雄蜂幼蟲(從卵算起)的主要成分進行了分析:蟲體的平均含水量73%,干物質27%。 干物質中粗蛋白占41%, 粗脂肪26.05%,碳水化合物14.84%。此外,還含有17種氨基酸,9種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酶類和激素。
2.蜜蜂幼蟲的應用
不同種類的蜜蜂幼蟲,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臨床證明,蜂王幼蟲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既能振奮精神,增加食欲,增加體力,又能益智安神,改善睡眠。現在中國已生產的蜂王胎片、蜂王幼蟲凍干粉、蜂王寶等蜂王幼蟲制品,對白血球減少癥、神經衰弱、風濕性疾病、月經失調、營養性水腫、肝臟病及潰瘍病等都有較好療效。雄蜂幼蟲不僅可供食用,而且可用于治療神經官能癥和兒童智力發育障礙。此外,還可用它作為禽類的飼料添加劑和某些昆蟲的特種飼料。
3.蜜蜂幼蟲的生理作用
蜜蜂幼蟲是營養價值很高的營養品,適合身體虛弱、疲乏無力、營養不良、手術后和病后的患者、嬰兒和老人以及常需滋補復壯的人食用。對營養不良、神經衰弱、風濕性關節炎、肝病和白血球減少癥患者有輔助療效。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蜂王幼蟲含有抑制腫瘤、抗癌的特殊混合激素。在抑制腫瘤、抗癌中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