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治療,蜜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
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癥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一、類風濕性關節的癥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 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分類
1. 關節及關節周圍的晨僵至少 1 小時(≥ 6 周)。
2. 3 個或者 3 個以上關節區的關節腫(≥ 6 周)。
3. 腕關節、掌指關節或者近端指間關節至少有一個關節區關節腫(≥ 6 周)。
4. 對稱性關節炎(≥ 6 周)。
5. 類風濕結節伸肌表面或近關節區域的皮下結節。
6. 類風濕因子陽性(正常人群中陽性率<5% )。
7. 手 X 線像改變后前位手、腕關節 X 線顯示骨侵襲或明確骨質脫鈣的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改變。
三、蜂毒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68例,治療組取穴位以足三里、陽陵泉、曲池、外關為主穴,配合血海、三陰交、豐隆、太溪。操作方法:先做蜂毒過敏試驗,用蜂毒注射液0.25ml,肌肉注射,1天后如無皰疹,無紅腫瘙癢,無全身癥狀者,即可進行穴位注射。劑量:從2ml開始注射,每穴0.25~0.5ml,根據病情和病人體質逐漸增加劑量,可增至4ml/次,所選的穴位進行常規消毒,進針“得氣”后,回抽無血,將藥物緩慢注入,每日1次,每次4~5穴,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對照組:取穴同治療組,采用單純針刺治療。
四、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誤區一:類風濕因子陽性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許多病人甚至醫生也認為,關節痛加上類風濕因子陽性,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一種誤區。因為類風濕因子本身是人體產生的針對變性免疫球蛋白G為抗原的一種自身抗體,由于首先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血清中發現,所以被稱為類風濕因子。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測出類風濕因子陽性,但滴度較低,只有滴度在1∶64以上才有診斷意義。同樣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就排除類風濕關節炎,臨床上有少部位病人類風濕因子始終都是陰性。
誤區二:抗風濕治療就是消炎止痛
很多病人包括基層醫生也認為,抗風濕就是用消炎鎮痛藥。用些消炎止痛藥物,關節不痛了,就好了。其實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鍵是防止關節破壞和畸形。目前治療類風濕藥除鎮痛消炎藥外,還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
誤區三:自服“純中藥秘方、祖傳秘方”
在這里尤其要提醒患者一定要警惕這些所謂的“純中藥秘方、祖傳秘方”等,用藥一定要正規,不要自行服用沒有藥品批號、禁忌癥、廠家地址等的藥物,要用有國藥準字號的藥物,以免誤服激素,長期服用含有大量激素的中成藥導致股骨頸壞死的病例在國內常有報道。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藥物尚未顯效時或小劑量使用。一旦出現骨質疏松、高血壓等副作用,就需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或停藥。不能相信某些中藥藥酒,即使中藥,也有毒副作用,其甚者可導致嚴重的中毒反應,危及生命。中醫藥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上有獨特的優勢,當然也有缺陷,要取其利避其害,因此要在醫生的醫囑的指導下應用中藥治療。 誤區
四:關節痛就不想動,不想動就臥床
四:關節痛就不想動,不想動就臥床
類風濕病人要堅持適當的鍛煉,可以保持體質和恢復關節功能。否則身體會日漸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關節僵直、變形,成為終身殘疾。病人在關節腫脹的急性期需要休息。過了急性期,可在床上做髖、膝、踝關節的屈伸運動,也可理療。逐漸增加穿衣、吃飯、洗澡等生活能力的鍛煉,以防止關節變形。值得提倡的是在溫水中活動,除了可以減輕關節疼痛、促進肌肉放松外,并可改善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
誤區五:癥狀緩解后,就自行停用藥物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尚無徹底治愈的方法,絕大多數患者在規范、系統、有序的治療下可以達到臨床上緩解,使患者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類風濕患者必須堅持用藥治療,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這樣做的后果是病情會越來越重。
誤區六:用藥后不監測藥物的副作用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特別是病史較長的患者,在長期用藥的過程中,自己認為自己對病情的了解好于專科醫生,在用藥的過程中不注重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認為自己的癥狀很好,無需做那些檢查,花冤枉錢,其實那是極端錯誤的,任何一個患者的對自身疾病的認識都是片面的,都是先從自身的疾患開始認識疾病的,缺乏與疾病相關的系統性,有些藥物的毒副作用是在出現癥狀之前出現。因此在規范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監測藥物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