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療是借助工蜂尾針的針刺作用及毒囊分泌的蜂毒作用進行治療。蜂針本身可以與最先進的注射器相比擬,猶如天然注射針,藥液可自動注入人體內。只要螫針接觸到機體,蜂刺便會脫離蜂體,在螫器官發動裝置的作用下,毒囊仍會繼續有節奏的收縮,直到使蜂針深入,蜂毒液全部注入為止。具體方法有:
1、活蜂蟄刺;
2、蜂針散刺;
3、蜂毒注射;
4、蜂產品。
適應癥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神經衰弱、坐骨神經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病變、三叉神經痛、神經炎、偏頭痛、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骨關節疼、下肢慢性潰瘍、附件炎、盆腔炎、失眠、落枕、挫傷、癌性疼痛等。
療程
一般每天治療1次,一個月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但如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產后風濕等頑固性病種,需治療30次才能達到1療程,嚴重的病例需3-5個療程。
治療八法
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證明,蜂毒療法的適應癥有80多種,因而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施行蜂毒療法的患者,都必須先做蜂毒過敏試驗,只有對蜂毒不過敏的患者方可進行。目前國內外開展的蜂毒治療方法有如下八種,可根據病情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1、活蜂蟄刺法
活蜂螫刺法是一種傳統而古老的蜂毒療法,是以活體蜜蜂直接螫刺選定部位(一般為痛點加根據經絡學選取的其他穴位),使蜂毒進入皮下的方法。幾個世紀之前在些國家就采用蜜蜂直接螫刺的方法治療風濕熱,到現在這種方法仍不失其治療價值。此法既給人體經絡以機械刺擻,同時自動注入皮內的適量蜂毒液還具有藥理作用,蜂螫繼發局部潮紅充血兼具溫灸效應。它是針、藥、灸三結合的復合型刺灸法,具有簡、廉、便的特點。國內外臨床實踐表明,活蜂螫刺法比蜂毒其他療法的療效都顯著。因為蜂螫能使毒液的全部物質都進人體內,特別是揮發性物質亦不能逸散。而蜂毒中的揮發性物質,在收集蜂毒加工制成注謝劑的過程中已經損失,這可能是蜂毒注射劑往往不如蜂螫刺法療效顯著的原因所在。因此,自古至今活蜂整法都是首選的蜂毒療法
活蜂螫刺法屬強刺激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先選好受螫部位,對螫刺點作常規消毒后,用鑷子輕輕夾住蜜蜂頭胸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觸螫刺點皮膚,蜜蜂即從腹部伸出有倒鉤的螫針并刺入皮膚內,螫刺后將蜜蜂拉開,留在皮內的螫針則有節律的收縮而逐步深入,并迅速向體內不斷放出蜂針毒液,留置15~20分鐘,毒液基本放凈后,收縮電完全停止,此時即可用鑷子拔出蜂針。冶療剛開始,患者一次可用2~6只蜂,待患者適應后可逐漸增加用蜂只數,但一天用量不宜超過20~40只。一般可每天治療—次,也可每隔1~2天洽療一次,一般10~15次為一個療程,休息5~7天,繼續第二個療程。實踐證明,在臨床上由于許多疾病用散刺法達不到理想的療效,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頸椎病等慢性疾病,則需采用活蜂整刺療法。
2、散刺法
散刺法屬輕刺激法,治療部位常規消毒后,將蜜蜂螫針從尾部用鑷子拔出,鉗夾部位最好在螫針的1/3處為好,太上太下都會影響蜂螫器官的收縮和排放蜂毒液及夾斷螫針。螫針拔出后立即使用,以免毒液排出而影響療效,因此應進行快速螫刺,當螫針剛刺進皮膚時,即把它提起再刺第二個點,在患部或相關的部位循經進行點刺4~5穴甚至8~10穴。針法要領是:針不離鑷,點刺即出。散刺法基本上無痛苦或痛苦輕微,這種微刺激對調整“皮部”、“絡脈”經氣有特殊的功效。
散刺注適用于十四經皮部,耳穴和頭面部,如面癱、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痙攣、神經性頭痛等的治療。
3、子午流注蜂針經穴療法
現代時間生物醫學研究表明,機體內的各種生理、生化活動幾乎都呈近似晝夜節律。遼寧省友誼醫院蜂毒治療中心針推科在運用蜂針經穴療法的基礎上,將中醫時司醫學的子午流注針法與蜂針經穴療法相結合,創立了子午流注蜂針經穴療法。通過臨床實踐與實驗研究,證實了依時開穴的蜂針經穴療法優于非依時的單純蜂針經穴療法。根據觀察結果:子午流注蜂針經穴療法、蜂針經穴療法、蜂毒穴位注射療法的總有效率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但子午流注蜂針經穴療法的治愈顯效率明顯高于蜂針經穴療法和蜂毒穴位注射法(P<0.01),說明子午流注蜂針經穴療法,由于順應了人體氣血盛衰開闊的節律,更有效地發揮了蜂毒的治療作用,故能提高臨床療效。
遼寧省友誼醫院蜂毒治療中心用于午流注蜂針經穴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45例,按管遵惠的子午流注環周圖選擇每日辰時~申時(7時-19時),即每日工作時間為開穴時間,約定患者進行治療。采用散刺不留針、先散刺以后直剌留針、穴位直刺留針三種方法。每日治療一次,一個月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一周,根據病情再行第二療程治療。治療結果:治愈3例,顯效28例,好轉14例。有效率100%。
4、蜂毒注射法
蜂螫法雖然效果好,簡單易行,但必須要飼養蜂群,否則就無法進行;在寒冷地區的冬季,蜂群進入越冬期,也不利進行蜂螫療法。如將蜂毒采集后,制成干燥的粉劑或注射制劑,就可以克服以上的缺點。因此,國內外都在采用蜂毒制劑進行疾病的治療。
蜂毒注射法就是將蜂毒注射液行皮內、皮下、肌肉或穴位注射。臨床參考劑量為1~3毫克/天,最大劑量5毫克/天。穴注劑量:頭面部腧穴每穴0.3毫升,胸背部腧穴每穴0.5毫升,四肢部腧穴每穴0.5~1毫升,腰、股部腧穴每穴1.5~2毫升較為適宜。南京市郵政醫院丁志賢用蜂毒注射加穴位封閉交替使用,治療坐骨神經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56例,臨床觀察總有效率97%,治愈率達85%。
5、蜂毒直流電導入法
蜂毒直流電導入法是利用電離子導入機通過無損傷的皮膚將蜂毒離子導入人體內的一種治療方法。用這種方法治療時,僅通電的皮膚略有充血現象,別無任何不適的感覺,是蜂毒的一種無痛療法,特別適用于過敏體質、痛閾較低及年老體弱的患者。昆明市中醫院徐杰等用蜂毒注射液直流電導人冶療痹證46例,結果治愈9例,好轉37例,總有效率100%。
6、蜂毒超聲導入法
超聲波除產生其特有的治療作用外,還能增加體表結構的通透性,把藥物導入皮膚。由于超聲的物理作用和蜂毒中透明質酸酶的化學作用,克服皮膚屏障,使蜂毒的其它成分易導人組織。蜂毒超聲導入廳法與直流電離于導人療法相似,適用于多種疾病。
超聲導入法是用超聲波治療機,以蜂毒軟膏等為接觸劑,進行超聲導入的方法。P.Potchinkova曾在索非亞中央醫院理療科對326例脊椎退行性關節病患者進行蜂毒超聲導入的療效觀察。所有患者癢痛是其主要癥狀,治療后疼痛消失者194例(59.5%)。疼痛減輕或僅在疲勞、寒冷等情況下感到疼痛者98 例(30%),有效率89.5%,優于單純采用超聲波治療(65%)和單純注射蜂毒(70%)的療效。 蜂療
7、蜂毒蒸氣吸入
研究表明,人的肺臟是由大約300萬個肺泡構成的,在肺泡壁內布滿了無數的毛細血管網,如將所有的肺泡展開,其面積約為40平方米,可見其吸收面積之大,因而藥物從肺內吸收極為迅速。因此,在蜂毒療法中有蜂毒蒸氣吸入療法,即首先用霧化裝置將蜂毒霧化,然后用吸入器所發生的水蒸汽來帶動霧化的蜂毒,患者由一個磁管將含有蜂毒的蒸汽吸入到肺里的方法,此法對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明顯的療效。
8、外涂法
外涂法是將蜂毒做成軟膏或油劑,涂于患處或作用按摩時的按摩膏使用。蜂毒軟膏是將水楊酸3克、純蜂毒1克、硅酸鹽適量,用凡士林加至100克,調勻制成。根據不同疾病涂在病變部位,關節或相應部位,主要用于外科和皮膚科,有局部消腫止痛的作用,對肌肉疼痛、骨關節廟和風濕等有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