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蜂毒采集器, 蜂毒提取器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氣味的一種透明液體,貯存在毒囊中,墊刺時由蟄針排出。
用蜂毒治病是一種民間療法, 由來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膚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約3-5分鐘),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續繁復,且局部有劇烈的疼痛,須預先用普魯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近代的蜂毒療法系采用預先制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行皮內注射。曾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結節性紅斑、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鼻炎、痛風、美尼爾氏綜合癥、坐骨神經痛、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官能癥、腰骶神經根炎、虹膜睫狀體炎、感覺神經失調,原因不明的關節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蜂針液取得不容易,1g的蜂針液結晶至少需只10000只工蜂才能收集完成,而且常溫下的天然蜂針液不太穩定,有2/3會揮發,其主成份為乙酸戊酯,為蜜蜂的警報費落蒙,僅殘余1/3的蜂針液結晶。由于得來不易,因此蜂針液是十分昂貴的藥物,2001年在宜蘭武荖坑所舉辦的綠色博覽會曾經展出國外進口的蜂針液,每瓶只有0.1g,卻叫價3500元,換言之,每公斤的蜂針液價格高達3500萬元,可說價值連城。
將蜂毒導入人體內的方法有幾種,但由于蜂毒對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無論采用哪種治療方法,均必須在治療前進行過敏試驗,觀察治療對象對蜂毒是否過敏,若不過敏,可采用蜂毒進行治療。
1、蜂蜇法
活蜂蟄刺法是最常見的蟄刺方法,卓蜜蜂尾部對準穴位或痛點于皮膚接觸,蜜蜂自然會彎曲尾部伸出蟄針刺入皮膚,蟄針上端的毒囊繼續收縮,使蟄刺深入并自動將蜂毒注入。待蜇針不再收縮,全部蜂毒均以注入皮膚為止。一般留針時間10-20分鐘。活蜂蟄刺恰好是皮內蟄刺,皮膚內分布有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其觸覺、痛覺敏感,活蜂蟄刺劇痛。
2、蜂針療法
蜂針療法是蜂蜇療法與中國的傳統針灸相結合,以蜜蜂的蜇針代替針灸中使用的鋼針。方法是:按病人來診時間,用ZW-82型子午流注計算儀求出該時辰應選的穴位或經絡,然后用鑷子夾蜜蜂在選定的穴位蜇刺。由于蜂針療法對原始的蜂蜇療法更精細,效果更好,所以蜂針療法很快由中國傳入日本、朝鮮、馬來西亞等國。
3、蜂毒電離子導入法
蜂哲療法和蜂針法雖然效果都很顯著,但病人由于怕痛,加上活蜜蜂不易保存,故而有人發明了蜂毒電離子導入法。具體方法是:先將蜂毒凍干粉與生理鹽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將該溶液均勻地浸濕襯墊,并接通兩極的電源,利用直流電通過無損傷皮膚將蜂毒離子導入體內。治療后,皮膚略有充血、微腫和輕度的癢感。
4、蜂毒注射法
將蜂毒制成各種制劑,然后皮下注射,治療疾病。此法簡單易行,不受地區、季節、活蜂的限制。但由于生產蜂毒制劑時,揮發性物質易丟失,因此效果不如以上方法。
5、超聲波透入法
超聲波透入法是用超聲波治療機將蜂毒導入機體,先將局部涂蜂毒,再將聲頭輕輕壓過涂軟膏的皮膚上,做有規律地移動按摩,但必須保證機不空載,防儀器燒壞,即聲頭一定通過接觸劑才能接觸人體,中間不留空隙,才能連續開機。每次10-15分鐘,每日一次,3周為一療程。
6、紅外線導入法
紅外線導入法是將液狀的蜂毒制劑均勻地涂抹體表的穴位或患處,然后用紅外線燈直接照射,以紅外線的溫熱作用及化學作用,使體表毛孔放大,加速蜂毒藥液自動滲入體內。此法,既有蜂毒藥療,又有紅外線熱療兩結合。特別適用于痛風、關節炎癥,皮膚不能觸碰的多種疾病的治療。
7、蜂毒霧化吸入法
蜂毒霧化吸入法是將蜂毒水溶液霧化,對準病人的呼吸道吸入,借助人肺臟肺泡巨大的表面積,由肺泡吸收蜂毒入血發揮治療作用。人的肺臟由300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內布滿無數毛細血管網,將所有肺泡展開,其面積為40㎡,因此吸收藥物極為迅速。
8、蜂毒軟膏、貼膏外用
蜂毒軟膏的配制和其他軟膏一樣,用蜂毒做主要原料,加入可以軟化表皮層角質的藥物,用凡士林做基質,混合而成。一般蜂毒軟膏的蜂毒含量為1%,軟化表皮角質的水楊酸含量為3%,其余為凡士林。一般蜂毒軟膏基礎上還可以制成蜂毒貼膏,適用于風濕及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脊椎病,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網球肘,滑膜炎,腱鞘炎等引起的疼痛不適,具有康復保健的作用。
9、蜂毒外擦劑
蜂毒外擦劑與軟膏相似,但為液體,更易于添加其他藥物作為增效劑,也易涂后按摩,涂后刮痧等,增強療效。如福建蜂療研究所研制的“神蜂精”。
10、蜂毒片劑和膠丸
蜂毒可制成片劑,用前加水溶解,用于電離子導入。蜂毒也可加入淀粉、糖粉等制成口服片劑。新西蘭研制了蜂毒多肽口服結腸定位稀藥海藻酸鈣凝膠包衣小球,目的在于提高蜂毒多肽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
用蜂毒治病是一種民間療法, 由來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膚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約3-5分鐘),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續繁復,且局部有劇烈的疼痛,須預先用普魯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近代的蜂毒療法系采用預先制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行皮內注射。曾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結節性紅斑、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鼻炎、痛風、美尼爾氏綜合癥、坐骨神經痛、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官能癥、腰骶神經根炎、虹膜睫狀體炎、感覺神經失調,原因不明的關節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蜂針液取得不容易,1g的蜂針液結晶至少需只10000只工蜂才能收集完成,而且常溫下的天然蜂針液不太穩定,有2/3會揮發,其主成份為乙酸戊酯,為蜜蜂的警報費落蒙,僅殘余1/3的蜂針液結晶。由于得來不易,因此蜂針液是十分昂貴的藥物,2001年在宜蘭武荖坑所舉辦的綠色博覽會曾經展出國外進口的蜂針液,每瓶只有0.1g,卻叫價3500元,換言之,每公斤的蜂針液價格高達3500萬元,可說價值連城。
蜂毒療法
將蜂毒導入人體內的方法有幾種,但由于蜂毒對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無論采用哪種治療方法,均必須在治療前進行過敏試驗,觀察治療對象對蜂毒是否過敏,若不過敏,可采用蜂毒進行治療。
1、蜂蜇法
活蜂蟄刺法是最常見的蟄刺方法,卓蜜蜂尾部對準穴位或痛點于皮膚接觸,蜜蜂自然會彎曲尾部伸出蟄針刺入皮膚,蟄針上端的毒囊繼續收縮,使蟄刺深入并自動將蜂毒注入。待蜇針不再收縮,全部蜂毒均以注入皮膚為止。一般留針時間10-20分鐘。活蜂蟄刺恰好是皮內蟄刺,皮膚內分布有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其觸覺、痛覺敏感,活蜂蟄刺劇痛。
2、蜂針療法
蜂針療法是蜂蜇療法與中國的傳統針灸相結合,以蜜蜂的蜇針代替針灸中使用的鋼針。方法是:按病人來診時間,用ZW-82型子午流注計算儀求出該時辰應選的穴位或經絡,然后用鑷子夾蜜蜂在選定的穴位蜇刺。由于蜂針療法對原始的蜂蜇療法更精細,效果更好,所以蜂針療法很快由中國傳入日本、朝鮮、馬來西亞等國。
3、蜂毒電離子導入法
蜂哲療法和蜂針法雖然效果都很顯著,但病人由于怕痛,加上活蜜蜂不易保存,故而有人發明了蜂毒電離子導入法。具體方法是:先將蜂毒凍干粉與生理鹽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將該溶液均勻地浸濕襯墊,并接通兩極的電源,利用直流電通過無損傷皮膚將蜂毒離子導入體內。治療后,皮膚略有充血、微腫和輕度的癢感。
4、蜂毒注射法
將蜂毒制成各種制劑,然后皮下注射,治療疾病。此法簡單易行,不受地區、季節、活蜂的限制。但由于生產蜂毒制劑時,揮發性物質易丟失,因此效果不如以上方法。
5、超聲波透入法
超聲波透入法是用超聲波治療機將蜂毒導入機體,先將局部涂蜂毒,再將聲頭輕輕壓過涂軟膏的皮膚上,做有規律地移動按摩,但必須保證機不空載,防儀器燒壞,即聲頭一定通過接觸劑才能接觸人體,中間不留空隙,才能連續開機。每次10-15分鐘,每日一次,3周為一療程。
6、紅外線導入法
紅外線導入法是將液狀的蜂毒制劑均勻地涂抹體表的穴位或患處,然后用紅外線燈直接照射,以紅外線的溫熱作用及化學作用,使體表毛孔放大,加速蜂毒藥液自動滲入體內。此法,既有蜂毒藥療,又有紅外線熱療兩結合。特別適用于痛風、關節炎癥,皮膚不能觸碰的多種疾病的治療。
7、蜂毒霧化吸入法
蜂毒霧化吸入法是將蜂毒水溶液霧化,對準病人的呼吸道吸入,借助人肺臟肺泡巨大的表面積,由肺泡吸收蜂毒入血發揮治療作用。人的肺臟由300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內布滿無數毛細血管網,將所有肺泡展開,其面積為40㎡,因此吸收藥物極為迅速。
8、蜂毒軟膏、貼膏外用
蜂毒軟膏的配制和其他軟膏一樣,用蜂毒做主要原料,加入可以軟化表皮層角質的藥物,用凡士林做基質,混合而成。一般蜂毒軟膏的蜂毒含量為1%,軟化表皮角質的水楊酸含量為3%,其余為凡士林。一般蜂毒軟膏基礎上還可以制成蜂毒貼膏,適用于風濕及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脊椎病,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網球肘,滑膜炎,腱鞘炎等引起的疼痛不適,具有康復保健的作用。
9、蜂毒外擦劑
蜂毒外擦劑與軟膏相似,但為液體,更易于添加其他藥物作為增效劑,也易涂后按摩,涂后刮痧等,增強療效。如福建蜂療研究所研制的“神蜂精”。
10、蜂毒片劑和膠丸
蜂毒可制成片劑,用前加水溶解,用于電離子導入。蜂毒也可加入淀粉、糖粉等制成口服片劑。新西蘭研制了蜂毒多肽口服結腸定位稀藥海藻酸鈣凝膠包衣小球,目的在于提高蜂毒多肽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