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多少錢一克,蜂毒價格多少?精致蜂毒 1000-3000/克蜂毒干粉 160-180/克。
蜂毒是一種透明液體,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味苦、呈酸性反應,pH為5.0~5.5,比重為1.1313。在常溫下很快就揮發干燥至原來液體重量的30%~40%,這種揮發物的成分至少含有12種以上的可用氣相分析鑒定的成分,包括以乙酸異戊酯為主的報警激素,由于它在采集和精制過程中極易散失,因而通常在述及蜂毒的化學成分時被忽略。蜂毒極易溶于水、甘油和酸,不溶于酒精。 在嚴格密封的條件下,即使在常溫下,也能保存蜂毒的活性數年不變。
人體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現腫脹、充血,皮膚溫度升高2~6℃,有燒灼感。這只是蜂毒局部產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還會引起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學變化。
蜂毒及其組分蜂毒肽、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顯的親神經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對煙堿型膽堿受體有選擇性阻滯作用。蜂毒明肽可透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蜂毒具有神經節的阻斷作用。蜂毒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其鎮痛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約為消炎痛片的70倍。臨床證明,蜂毒對神經官能癥、偏頭痛及三叉神經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認為蜂毒具有調節神經系統緊張度的作用,使大腦皮層活動正常化,調整物質代謝,從而促進神經本身的修復。
蜂毒對呼吸系統的心血管系統有顯著的影響。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現象,一般認為這是血壓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應。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動物大腦呼吸中樞麻痹而導致死亡。蜂毒可引起動脈血壓降低的交應,主要與磷酯酶A攬2攭有關。蜂毒肽是一種強烈的心臟毒素,并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蜂毒中的心臟肽和蜂毒明肽有類似于異丙腎上腺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作用的持續時間遠較異丙腎上腺素長。
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強,在極低的濃度(1/10000)下,就能產生溶血作用。其機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A攬2攭能增強血紅細胞壁的浸透能力,導致細胞內的膠體大量滲出,細胞內滲透壓降低,致使細胞裂角產?quot;膠體滲出性溶血"。蜂毒在體內或體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時間明顯延長。
蜂毒有一定的抗輻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應激能力,減輕輻射損傷的程度,減少由于輻射所引起的細胞染色體畸變的頻率,提高動物的成活率。蜂毒有保護和復蘇造血細胞的潛在作用,防止因輻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臟的退化現象。蜂毒抗輻射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蜂毒肽、磷酯酶A攬2攭、透明質酯酶、酸性磷酯酶以及致敏原B和C。
蜂毒對哺乳類動物的作用最強,健康人同時接受10次蜂蜇可引起局部反應;接受200~300只蜂蜇會引起中毒;短時間內蜇500次,可致人死亡。臨床使用蜂毒的治療劑量很少,因此,說蜂毒應用是安全的,但是每個人對蜂毒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有個別人對蜂毒過敏,表現蜂蜇部位局部紅腫反應強烈,或出現嚴重的致命性反應,因此,臨床上使用蜂毒時和青霉素一樣,對過敏者采用純凈蜂毒涂作診斷性皮試和脫敏治療。
大多數人會對蜂毒產生免疫力。常受蜂蜇的蜂農一旦產生免疫力,即使同時遭受數百只蜂蜇也不會發生任何中毒癥狀。
將蜂毒導入人體內的方法有幾種,但由于蜂毒對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無論采用哪種治療方法,均必須在治療前進行過敏試驗,觀察治療對象對蜂毒是否過敏,若不過敏,可采用蜂毒進行治療。
1、蜂蜇法
活蜂蟄刺法是最常見的蟄刺方法,卓蜜蜂尾部對準穴位或痛點于皮膚接觸,蜜蜂自然會彎曲尾部伸出蟄針刺入皮膚,蟄針上端的毒囊繼續收縮,使蟄刺深入并自動將蜂毒注入。待蜇針不再收縮,全部蜂毒均以注入皮膚為止。一般留針時間10-20分鐘。活蜂蟄刺恰好是皮內蟄刺,皮膚內分布有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其觸覺、痛覺敏感,活蜂蟄刺劇痛。
2、蜂針療法
蜂針療法是蜂蜇療法與中國的傳統針灸相結合,以蜜蜂的蜇針代替針灸中使用的鋼針。方法是:按病人來診時間,用ZW-82型子午流注計算儀求出該時辰應選的穴位或經絡,然后用鑷子夾蜜蜂在選定的穴位蜇刺。由于蜂針療法對原始的蜂蜇療法更精細,效果更好,所以蜂針療法很快由中國傳入日本、朝鮮、馬來西亞等國。
3、蜂毒電離子導入法
蜂哲療法和蜂針法雖然效果都很顯著,但病人由于怕痛,加上活蜜蜂不易保存,故而有人發明了蜂毒電離子導入法。具體方法是:先將蜂毒凍干粉與生理鹽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將該溶液均勻地浸濕襯墊,并接通兩極的電源,利用直流電通過無損傷皮膚將蜂毒離子導入體內。治療后,皮膚略有充血、微腫和輕度的癢感。
4、蜂毒注射法
將蜂毒制成各種制劑,然后皮下注射,治療疾病。此法簡單易行,不受地區、季節、活蜂的限制。但由于生產蜂毒制劑時,揮發性物質易丟失,因此效果不如以上方法。
5、超聲波透入法
超聲波透入法是用超聲波治療機將蜂毒導入機體,先將局部涂蜂毒,再將聲頭輕輕壓過涂軟膏的皮膚上,做有規律地移動按摩,但必須保證機不空載,防儀器燒壞,即聲頭一定通過接觸劑才能接觸人體,中間不留空隙,才能連續開機。每次10-15分鐘,每日一次,3周為一療程。
6、紅外線導入法
紅外線導入法是將液狀的蜂毒制劑均勻地涂抹體表的穴位或患處,然后用紅外線燈直接照射,以紅外線的溫熱作用及化學作用,使體表毛孔放大,加速蜂毒藥液自動滲入體內。此法,既有蜂毒藥療,又有紅外線熱療兩結合。特別適用于痛風、關節炎癥,皮膚不能觸碰的多種疾病的治療。
7、蜂毒霧化吸入法
蜂毒霧化吸入法是將蜂毒水溶液霧化,對準病人的呼吸道吸入,借助人肺臟肺泡巨大的表面積,由肺泡吸收蜂毒入血發揮治療作用。人的肺臟由300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內布滿無數毛細血管網,將所有肺泡展開,其面積為40㎡,因此吸收藥物極為迅速。
8、蜂毒軟膏和貼膏
蜂毒軟膏的配制和其他軟膏一樣,用蜂毒做主要原料,加入可以軟化表皮層角質的藥物,用凡士林做基質,混合而成。一般蜂毒軟膏的蜂毒含量為1%,軟化表皮角質的水楊酸含量為3%,其余為凡士林。一般蜂毒軟膏基礎上還可以制成蜂毒貼膏,適用于風濕及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脊椎病,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網球肘,滑膜炎,腱鞘炎等引起的疼痛不適,具有康復保健的作用。
9、蜂毒外擦劑
蜂毒外擦劑與軟膏相似,但為液體,更易于添加其他藥物作為增效劑,也易涂后按摩,涂后刮痧等,增強療效。如福建蜂療研究所研制的“神蜂精”。
10、蜂毒片劑和膠丸
蜂毒可制成片劑,用前加水溶解,用于電離子導入。蜂毒也可加入淀粉、糖粉等制成口服片劑。新西蘭研制了蜂毒多肽口服結腸定位稀藥海藻酸鈣凝膠包衣小球,目的在于提高蜂毒多肽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