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主要傳染性疾病及防治(四)
⒋蜜蜂孢子蟲病及防治
蜜蜂孢子蟲病(Nosema disease),又稱“微粒子病”,是成年蜂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它是由蜜蜂孢子蟲寄生在蜜蜂中腸上皮細胞內,破壞機體的正常消化機能導致蜂體衰弱而死亡。患病蜜蜂壽命很短,采集力和腺體分泌能力明顯降低,對生產影響較大。
⑴流行病學
50年代中國就有疑似本病的存在。195D年3月,浙江省江山市城關蜂場在油菜地春繁時,養蜂人員觀察到部分蜂群出現下痢、大肚癥狀。幾天后,鄰近的幾個蜂場相繼發生本病,并出現少量死蜂。1954-1957年,蜜蜂孢子蟲病在浙江省的江山、臨海等縣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率達70%,致死率40%;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隨著長途轉地放蜂,蜜蜂孢子蟲病傳播到江兩、安徽、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寧夏、遼寧等省、自治區。70年代韌,中國養蜂科技工作者對蜜蜂孢子蟲的生活史和防治進行了系統研究。80年代中后期,由于推廣了藥物防治,加強飼養管理與消毒結合的綜合措施,孢子蟲病的發病率大大降低。
患病蜜蜂是本病傳播蔓延的根源,病蜂排泄含有大量孢子的糞便污染蜂箱、巢脾、蜂蜜、花粉、水源和場地,當蜜蜂進行清理、取食或采集時,孢子經口器進入消化道,在中腸上皮細胞內發育繁殖。病害在蜂群間的傳播,主要是由于盜蜂以及養蜂人員不衛生的操作,隨意調換巢脾等造成。
孢子蟲病的發生與外界環境關系密切。在云南和四川,孢子蟲病發病高峰期出現在2-3月,江浙一帶3-4月;華北、西北、東北地區5-6月。夏季氣溫高,病情下降,秋季病情回升,出現第二個小高峰;到了冬季病情下降到最低點。本病的發生與甘露及蜜源條件有關,在蜜源缺乏季節,若蜂群采了甘露蜜,則易誘發孢子蟲病。如果外界蜜源充足,發病輕微的蜂群,有時可以自愈。
⑵防治措施
對本病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
①蜂具消毒 對病蜂換下來的蜂箱用噴燈灼燒消毒或用2%氫氧化鈉洗刷消毒。巢脾應用4%的甲醛溶液或醋酸蒸汽消毒。
②加強飼養管理 采用優質蜂蜜或白糖做越冬飼料。秋季如發現蜂群內含有甘露蜜,必須徹底更換。
③藥物預防 早春結合對蜂群獎勵飼喂,在糖漿中加0.1%檸檬酸或5%的米醋。
④藥物治療 在歐美一些國家應用煙曲霉素防治孢子蟲病,取得較好效果。中國則應用“滅滴靈”,使用濃度為0.2%,即每公斤糖漿內加入10片(每片0.2g)“滅滴靈”,每隔3-5天噴喂一次,連續防治3-4次為一個療程,即可治愈。
上一篇:蜜蜂的主要傳染性疾病及防治(一)
下一篇:專家揭開烏拉圭蜜蜂大量死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