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小甲蟲的生活史
|OK蜜蜂網
比較在培養箱(34℃)以及在室溫下(24~28℃)蜂巢小甲蟲的生活史。使用載玻片技術得到了6張載玻片的卵,把載玻片放置在飼養容器內保存在培養箱內(n=3)或室溫(n=3)下。卵的孵化周期根據100%卵的孵化時間來確定,觀察結果為,在培養箱內卵孵化的時間為51 h (約2 d ),在室溫下則為71 h (約3 d )。
幼蟲在 Eppendorf 管(1.5 mL)內進行單個飼養,管子用潮濕的棉田密閉以防止干燥。所有的管子放在隔開的托盤上(50個管/托盤),把托盤放在培養箱內(n=2)或者室溫下(n=2)。每只幼蟲都以蜜蜂蛹為食。當幼蟲停止進食時,在每個管子內放進潮濕的盆裝泥土(1.2 g)作為幼蟲化蛹的媒介。
試驗結果表明,蜂巢小甲蟲每個發育階段所持續的時間都受到溫度的影響。當幼蟲處于34℃時,其發育時間縮短;24~28℃的環境則延緩它們的發育。飼養在培養箱中的蜂巢小甲蟲從卵發育到成蟲大約需要23 d,這比Schmolke報道的在30℃需要32天要短。在室溫下整個發育約需39天,這與 Murrle 和 Neumann 在8~25℃所觀察到的結果相似,是 Lundie 報道的最長發育時間(81 d)的一半。典型的是,每只蜂巢小甲蟲75%以上的發育時間都在泥土中度過。另外,在較高溫度下發育成的蜂巢小甲蟲的成蟲個體較大,體重較重。
根據試驗結果推測,溫度可能顯著影響蜂群中蜂巢小甲蟲。高溫促進蜂巢小甲蟲的生殖力和發育率,導致危害蜂群的蜂巢小甲蟲群體增強。
引自《中國蜂業》2007(11)
1601上一篇:馬來西亞發現一種蜜蜂寄生螨
下一篇:有關蜂巢小甲蟲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