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蜂螨的真菌
昆蟲病原真菌(蟲生真菌)在自然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它們是昆蟲及螨蜱蟲口的自然調節劑。昆蟲的表皮、口和肛門都可受到蟲生真菌袍子的感染。孢子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附著寄生在寄主表皮,在適宜條件下長出芽管或形成附著抱,侵入昆蟲體腔內不斷繁殖,并產生毒素使寄主死亡成為僵尸。然后菌絲從體壁長出分生孢子梗,產生袍子,開始新的侵染。
真菌殺蟲劑的優點:
(1)可選擇的真菌種類多,全世界已報道的昆蟲病原真菌約有100屬、800多種,可寄生5目100多屬的200多種昆蟲及螨類;
(2)一般能侵染寄主的不同發育階段(成蟲、幼蟲,有時包括卵);
(3)專一性強,一般不傷害天敵,對有益生物安全;
(4)致死昆蟲能產生大量孢子,形成感染源,引發擴散,在適宜條件下能形成寄主的流行病,可防止病蟲害再次暴發,可長期控制病蟲害;
(5)同很多殺蟲劑相容;
(6)真菌的多種因素發揮作用,病蟲難以對其產生抗性;
(7)自身繁殖快,生長迅速,真菌的侵染體(孢子或菌絲等)可大規模發酵生產,能加工成多種劑型.容易商品化;
(8)可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方法對其進行改良,不斷改進其性能和品質。
科學家面對瓦螨對合成菊酯類、蠅毒磷等化學殺螨劑產生抗藥性和有殘留的難題,想到采用昆蟲病原真菌是較好的選擇。
本世紀初,英國國際園藝研究所的戴維森和錢德勒搜集了感染螨蜱的真菌,鑒定出50多種對螨蜱有感染活性的真菌,將它們編制了目錄,并在低溫下儲藏。在實驗室測定這些真菌孢子對殺手瓦螨(Varroa destuctor又名瓦螨、大蜂螨)的易感性,然后從6種真菌分離出40個菌株,它們的適宜生長條件為2512,相對濕度95%。這些菌株都能殺死瓦螨,大部分是在100h以內殺死的。選擇的菌株在30℃和相對濕度40%時,也引起了瓦螨的大量死亡。
同期,美國農業研究局有益昆蟲研究室的坎加和蜜蜂生物學及分類實驗室詹姆斯認為用病原真菌防治瓦螨可能不久是一種選擇。他們指出湯普生多毛真菌和金龜子綠僵菌,兩者的菌株在蜂巢溫度下是瓦螨的病原真菌,使瓦螨感染后經過4~5天90%的瓦螨死亡。用湯普生多毛真菌處理觀察箱里的蜂群,結果瓦螨死亡的高峰在施用真菌把子的3~4天以后,藥效可持續到42天以上。用金龜子綠僵菌的試驗結果相同。它們對蜜蜂及蜂王產卵無影響。真菌在瓦螨體內繁殖,殺死瓦螨后它們產生孢子。迷巢蜂和雄蜂可將真菌孢子在蜂場內蜂群之間傳播。最后,他們選擇了對瓦螨高度致病的金龜子綠僵菌的1個菌株。這種強力真菌也能殺死白蟻,對蜜蜂無害,也不影響蜂王的產卵。
他們將綠僵菌孢子涂在塑料條上,放在蜂箱里。因為蜜蜂具有攻擊進入蜂巢里異物的本能行為,它們試圖咬塑料條,而將孢子散布到整個蜂群。在蜂場試驗,將塑料條一放入蜂箱,一些蜜蜂很快與孢子接觸,在5~10 min內所有蜜蜂都沾染上真菌孢子,大部分瓦螨在3~5日內死亡。真菌防治瓦螨取得了優良結果.而且不影響蜂群的發展。他們已與生物制品公司合作研究劑型和簡易施用方法。
綠僵菌屬Metarhizium(Metsch.)Sorokin是由Sorokin(1883)根據Metschnikoff確定的金龜子蟲霉Entomophthore anisopliae Metsch.轉屬建立的。隨著科學的發展,觀察真菌形態特征的技術和研究方法的改進,對該屬的研究逐步深入。模式種為金龜子綠僵菌。郭好禮等指出,本屬還含有大孢綠僵菌M. majorosporae(M.anisopliae var. major)、貴州綠僵菌M.guizhouense、平沙綠僵菌M.pinshaense、黃綠綠僵菌M.flavovieide、黃綠綠僵菌小孢變種M.flavovirde var.minus、柱孢綠僵菌M.cylindrosporae及翠綠綠僵菌M.iadini等。金龜子綠僵菌的形態特征:菌落綠色或橄欖綠色,后期變黑色。分生孢子團塊牢固,排列整齊。分生孢子長橢圓形,一端稍細;兩端連接處的平頂斜度小。分生孢子大小為7.5~8.0 x 3.1~3.8μm。
引自《蜜蜂雜志》2006(5)
1577下一篇:提出雄蜂子脾控制瓦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