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死亡的工蜂蛹和雄蜂蛹多呈干枯狀,也有的呈濕潤狀,病毒在大幼蟲階段侵入,發病幼蟲失去自然光澤和正常飽滿度,體色呈灰白色,并逐漸變為淺褐色至深褐色。死亡的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尸體無臭味,無黏性,多數巢房蓋被工蜂咬破,露出死蛹,頭部呈“白頭蛹”狀。有的幼蜂雖然勉強出房,由于發育不健全,出房后不久即死亡。患病蜂群,工蜂行動疲軟,采集力明顯下降,分泌蜂王漿和哺育幼蟲能力降低,所以對蜂蜜和蜂王漿產量影響很大,病情嚴重的蜂群出現蜂王自然交替或飛逃。
癥狀診斷
(1)蜂箱外觀察
患病蜂群工蜂表現疲軟,出勤率降低,在蜂箱前場地上可見到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或發育不健全的幼蜂,可疑為患蜂蛹病。
(2)蜂群內檢查
提取封蓋巢脾,抖落蜜蜂,若發現封蓋子脾不平整,出現有巢房蓋開啟的死蜂蛹或有“插花子脾”現象,即可初步診斷為患蜂蛹病。
鑒別診斷
蜜蜂蛹病的病狀常與蜂螨、巢蟲危害造成的死蛹以及囊狀幼蟲病、美洲幼蟲腐臭病病狀相混淆,可根據其特征加以區分。
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常出現幼蜂翅殘缺或蜂蛹死亡,此種情況可在蜂體及巢房內的蜂蛹和幼蟲體上檢查到較多數量的大蜂螨和小蜂螨;受巢蟲危害的蜂群,一般是弱群受害較重,常出現成片封蓋巢房被工蜂開啟,死蜂蛹頭部外露,呈“白頭蛹”狀,拉出死蛹后可見到巢蟲;囊狀幼蟲病多出現在大幼蟲階段,死亡幼蟲呈典型囊狀袋,頭部上翹,而蜂蛹病無此癥狀;受美洲幼蟲腐臭病危害的蜂群也會出現死亡蜂蛹,其典型特征是死蛹吻伸出,而患蛹病死亡的蜂蛹無此病狀。
樣品送檢
如需確診,可將死亡蜂蛹送到蜂病診斷中心,做血清學診斷。
傳播途徑
蜂群中的病死蜂蛹以及被污染的巢脾是蜜蜂蛹病的主要傳染源,患病蜂王是該病的又一重要傳染途徑。
發病時間
云南、福建出現在12月份,四川在2月份~4月份,江西、浙江在3月份~4月份,陜西在4月份~6月份,甘肅6月份~8月份。
發病程度和危害情況
各地區和各蜂場之間發病程度差異較大,輕則僅有個別蜂群少量蜂蛹死亡,如此時外界蜜粉源豐富,蜂群群勢較強,輔以更換蜂王措施,病情則可得到控制。嚴重病群,由于大量蜂蛹死亡,采集蜂數量減少,蜂群生產力下降,蜂蜜和蜂王漿的產量大幅度降低。若發病率高達30%~50%,則蜂群完全失去生產能力,并且很難維持蜂群的生存,最終導致整群蜂死亡。
發病相關因素
(1)與溫度的關系
蜜蜂蛹病的發生與溫度關系密切。調查表明,蜜蜂蛹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10℃~21℃,早春寒潮過后,易發生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