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病害抗病育種的思路_蜜蜂抗病性受什么影響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蜜蜂也像人一樣會生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蜜蜂病害抗病育種的思路以及蜜蜂抗病性受什么影響的相關內容,供大家閱讀參考。
蜜蜂病害抗病育種的思路
抗病育種的思路包括以下幾點。
(1)抗御病原物的侵入
培育出可抵御病原物侵入的品種,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但也是最難獲得成功的方法。因為,目前對病原物侵入寄主的機理還了解得不夠透徹,特別是病毒病,所以還需努力深入研究病原及其侵入機理。
(2)利用蜜蜂行為上的積極因素
蜜蜂為了族群的生存,也不斷地針對疾病發生過程,進化出許多抵御疾病發生的積極行為,特別是“衛生學”行為。通俗地說,就是蜜蜂的清巢能力。現在已針對蜜蜂螨害、美洲幼蟲腐臭病、白堊病,培育出清巢能力極強的品種,可積極地清除患病個體,減少蜂群內的病蟲,減輕了病害的發生。
在蜜蜂的飼養過程中,最簡單的抗病育種方法是,有意識地保留生產性能好的、抗病性比其他蜂群強的蜂群作為育王的親本,經過一段時間的定向育王留種,就有可能選育出所需的抗病品種。
蜜蜂抗病性受什么影響
抗病性同時受到環境條件和遺傳性的支配。例如,蜜蜂的形態構造、生理特性當然有其遺傳性,而且它們又密切地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至于蜜蜂在巢內、巢外的活動,特別是巢外的采集活動,受環境影響較大。例如,在同樣溫度下,中蜂、意蜂采集活動的表現就不一樣。
南方梅雨季節,意蜂常患爬蜂綜合征,而中蜂則不然,這明顯地說明是由于氣溫低和梅雨的緣故,意蜂不能出巢采集和排泄,腸道負擔加重,引起腸內消化不良,病原物趁機侵入所致。這種生理性質上的不同,當然與它們不同的蜂種遺傳有關。根據遺傳學原理,抗病的生物學特性的形成是由于接受了外界環境條件的刺激后適應的結果,所以環境條件的改變就會導致抗病性的改變,并且這種改變將遺傳給后代。
蜜蜂的環境條件除氣候條件外,還包括蜂群內的飼養管理條件,生產實踐不斷證明,一種新病害往往在飼養管理最不合理的蜂場內首先發生,而飼養管理較好的蜂場往往病害較輕或不發生病害,或推遲病害的發生。一般來說,凡是最適宜于蜂群表現其生物學特性的環境,抗病性也就表現得最充分,即飼養條件最符合蜜蜂生活的要求,蜜蜂就最健康。
飼養抗病品種是一種十分經濟的防病措施,可以廣泛地應用,它對許多病毒性病害的防控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在抗病品種的選育中,一般來說,對于專化性較強的病原物,抗病性比較明顯,抗病品種的選育也較容易。相反,專化性低的病原,抗病性差異也較不明顯,選(育)種工作也較困難。
另外,通過飼養管理措施往往能相當有效地抑制病害的發展危害。
實踐證明,在現有的蜜蜂品種中,存在著抗病的優良品種或個體,可以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與繁育,也可以利用雜交的方法,定向培育雜種后代,以培育新的抗病品種,并進行品種的連續選擇,不斷提高抗病水平。
近年來,國內外已利用人工授精的技術手段來達到培育優良蜜蜂品種的目的。我國周崧教授的蜜蜂工程育種理論與實踐的建立,為蜜蜂育種展示了廣闊的前景。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