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養蜂法”不是區域性的寵兒
蜂群的人化自然規律 作者:楊多福
在相同條件下產生相同的結果,這種可以重復發生的因果關系叫做“規律”。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都是運動的、發展的、相互作用的,而運動、發展與相互作用,都是有規律的。自然規律影響甚至決定了人類的行為,而人類行為也影響甚至改變了自然規律。遠古時代,地球上人口很少,沒有城市與水庫,近代人口劇增,出現了許多大城市與水庫,而大城市與水庫及其附近地區的氣溫,比周圍地區高得多,這種現象稱做“熱島效應”。而且,這些地方的氣候也變得少雨甚至干旱。這種自然界因受人類干擾而產生的規律,稱做“人化自然規律”??諝馕廴?、土地沙化、沙塵瀑天氣、溫室效應、大量種類的動植物滅絕、城市地面下降、海平面上升、水資源減少、人工降雨、反季節蔬菜、無籽西紅柿、騾子、轉基因植物、克隆動物等等,都是由于人類干擾了自然而產生的人化自然規律。規律,無論是社會的、自然的,或是人化自然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養蜂者常見的爬蜂病、空飛、春衰、秋衰等等,都是人化自然規律的必然結果。掌握了事物的規律(包括人化自然規律),就能預測末來,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創造奇跡。
自然蜂群(即野生蜂群)存在一些自然規律,包括維持巢溫、造脾、育子、分群、采集、防衛、越冬等等。自然蜂群的自然規律不受人工干擾,以前國內外養蜂專家學者們研究的,都是蜂群的自然規律。然而,人工飼養的蜂群,經常受到人的干預或干擾,已經不是自然蜂群而是人化自然蜂群,簡稱“人工蜂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正常與不正常兩個對稱方面的有機統一,任何只注重一個方面而忽視另個方面都是錯誤的。人工蜂群除了具有自然蜂群的正常自然規律外,還有一些對人為干預產生反應的人化自然規律, 這些不正常人化自然規律都顯著影響養蜂效益。人工蜂群的人化自然規律與自然蜂群的自然規律,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用自然蜂群的自然規律來指導養蜂生產并不適合,只有全面掌握并利用蜂群的人化自然規律,才能正確指導養蜂生產。養蜂工作者必須了解與重視蜂群正常的自然規律,更要了解與重視蜂群不正常的人化自然規律,才能做到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才能避免重蹈先輩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歧途。我們要牢記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的教誨:“人類對大自然的每個改造,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筆者在 51 年的養蜂實踐中,認證觀察與研究,先后發現了人工蜂群的 6 條人化自然規律:傷熱律、受悶律、間蟲律、棄子律、傷力律等。 傷熱律 生理狀況不同的蜜蜂,需要不同的溫度環境,巢溫偏高超過蜜蜂生理適應限度時,蜂兒發育不良,蜜蜂壽命也縮短了,這種損失簡稱“傷熱”。
受悶律 蜂巢中如果氧氣不足,蜂兒就發育不良,蜜蜂壽命也縮短,甚至失去飛翔能力,這種損失簡稱“受悶”。
間蟲律 人工蜂群在幼蟲數量與蜂群哺育力關系失衡(幼蟲過多)時,哺育蜂不能滿足全部幼蟲對食物的最低需求,一部分幼蟲餓死,蛹脾上出現一些空巢房,空巢房分布均勻,象種植蔬菜與谷子時人工間苗一樣。這種損失簡稱“間蟲”。
棄子律 有大粉源或大流蜜時,工蜂會將子圈外圍的卵或小蟲棄掉,騰空巢房以備貯放蜜粉。蜂群的這一習性稱為“棄子”。
傷力律 蜂群處于大流蜜長久的條件下,蜜壓子圈與棄子嚴重,采集蜂死亡加快,哺育蜂提前從事采集工作,采集飛翔又加快了死亡,形成惡性循環,使哺育蜂減少,育子數下降。因蜜壓子圈與蜜蜂采蜜過勞死,造成蜂群衰弱,這種損失簡稱采蜜傷力。蜂群中蟲蜂比例失衡幼蟲過多時,哺育蜂工作量過大,壽命縮短,這種損失簡稱喂蟲傷力。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在論述樹葉結構時,只講述其原理就可以了,而不必詳細描述不同樹葉的差異。同理,本書只講述蜂群的人化自然規律,而不必細之又細地去論述不同蜂種不同地區的差異。
數控養蜂法
下一篇:對多王同巢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