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蜜蜂蜂箱
西方蜜蜂蜂箱,習稱“意蜂箱”(意大利蜜蜂蜂箱的簡稱),適用于飼養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高加索蜜蜂和歐洲黑蜂等西方蜜蜂,是蜂箱的一個主要類型。
目前,世界上比較普遍采用的西方蜜蜂蜂箱有朗氏十框蜂箱和達旦式蜂箱兩種。在我國除了采用朗氏蜂箱外,還常采用十二框方形蜂箱和十六框臥式蜂箱。朗氏十框蜂箱、達旦式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和十六框臥式蜂箱的技術參數、特點和流行地區見表2-2。
表2-2 幾種典型西方蜜蜂蜂箱的技術參數、特點和流行地區 |
|||||
技術參數 |
朗氏十框蜂箱 |
達旦式蜂箱 |
十二框方形蜂箱 |
十六框臥式蜂箱 |
|
巢脾中心距( mm) |
35 |
38 |
37.5 |
35 |
|
巢框內圍尺寸 |
繼箱 |
429×200 |
429×120 |
415×270 |
/ |
429×132 |
/ |
/ |
/ |
||
底箱 |
429×200 |
429×254 |
415×270 |
429×200 |
|
巢框厚度( mm) |
27 |
27 |
25 |
27 |
|
每個箱體容巢框數(個) |
10 |
11 |
12 |
16 |
|
箱體內圍尺寸 |
繼箱 |
465×372×245 |
465×408×165 |
455×455×310 |
/ |
底箱 |
465×372×265 |
465×408×165 |
455×455×330 |
465×630×265 |
|
框間蜂路(mm) |
6 |
11 |
12.5 |
8 |
|
上蜂路(mm) |
8 |
8 |
7 |
7 |
|
前后蜂路(mm) |
8 |
8 |
10 |
8 |
|
下蜂路?。╩m) |
繼箱 |
5 |
5 |
3 |
/ |
底箱 |
25 |
25 |
20 |
23 |
|
使 用 特 點 |
飼養管理便利;可繼箱取蜜;適于多箱體養蜂;利于現代養蜂技術的實施 |
體積大,可貯足越冬飼料;早春可推遲上繼箱,利于寒冷地區使用;框間蜂路大,冬季有利蜜蜂結團,夏季有利蜂巢通風 |
飼養管理方便;可多群同箱飼養,有利早春繁殖和安全越冬;轉地方便。 |
||
流 行 地 區 |
世界各地 |
美國、獨聯體、歐洲 |
獨聯體、中國東北和新疆北部寒冷地區 |
⒈朗氏十框蜂箱
根據朗氏蜂路結構及巢框的形狀、大小設計的蜂箱統稱為“朗氏蜂箱”。朗氏蜂箱的型式繁多,但依其底板是否與箱體連成一體,大體可分成活底朗氏蜂箱和固定底朗氏蜂箱兩類。各類按其每個箱體容納巢框的數量,又有多種不同框式的朗氏蜂箱,如朗氏八框蜂箱、朗氏十框蜂箱和(朗氏)十六框臥式蜂箱等箱式。最常用的朗氏蜂箱是十框式的朗氏蜂箱,這種蜂箱習稱“標準蜂箱”?,F以朗氏十框固定底蜂箱為例,將其各個部件的形狀、結構和大小圖示如下(圖2-54)。
朗氏蜂箱系自1851年發明以來,經過上百年的養蜂實踐而不斷完善和發展。目前使用的朗氏蜂箱,其巢脾中心距為35 mm,框間蜂路、上蜂路和前后蜂路均為8 mm,下蜂路為5 mm(繼箱)。朗氏蜂箱既合乎蜜蜂生物學的要求,又適應現代科學養蜂生產,被公認為飼養西方蜜蜂的標準蜂箱。據認為,朗氏十框蜂箱之所以成為標準蜂箱,其原因除了正確的蜂路和適當的巢框外,主要還有以下幾點:
第一,產卵及貯存粉蜜的空間充足。朗氏蜂箱的巢框內圍面積(雙面)為 8.6 dm2(約有工蜂巢房7000個),每個巢箱有10個巢框,巢脾面積共計86 dm2(約有工蜂巢房 70000個)。意大利蜜蜂蜂王的產卵最高峰時每晝夜一般可產卵2500~3000粒。按每晝夜產卵2500粒計算,蜂王在21天(工蜂從卵至羽化出房一個發育周期)內需 52500個巢房產卵。按巢脾每平方分米(雙面)有工蜂巢房 814個算,共約需巢脾面積64.5 dm2,約等于 7.4個朗氏巢脾的面積。這樣,一個朗氏十框蜂箱底箱內的巢脾除了能滿足蜂王產卵外,還有2.6個巢脾的巢房可供貯存蜂蜜和花粉,若加上繼箱,貯蜜空間十分充足。
第二,能利用蜜蜂向上貯蜜的習性生產分離蜜和巢蜜。朗氏巢框脾面較短,產卵力較強的蜂王在產卵高峰時常常將脾面上的卵圈擴大到幾乎滿框,底箱的子脾面積相對較大而貯蜜的空間較少,新采回的蜂蜜不得不往繼箱上貯存,這對蜜蜂的繁殖和取蜜都有利,并且加上隔王板后便能生產純凈的分離蜜或巢蜜。
第三,能疊加蜂箱擴大蜂巢。朗氏蜂箱采用的巢框為低寬框,與之配合的蜂箱箱體較低,重心較穩。當底箱不能滿足蜂群繁殖或貯蜜時,可疊加一個乃至多個繼箱擴大蜂巢,以滿足蜂群繁殖和貯蜜的需要。
第四,有利于蜂群越冬。采用朗氏蜂箱飼養的蜂群越冬時,通常在箱上加上一個飼料箱,以提供充足的越冬飼料。在冬季,蜜蜂常結團在巢門上方距上梁50~75 mm 處。隨著季節的推移,蜂團耗盡疊加在其上的飼料到達頂部后,蜂團便向蜂箱的后部移動。到氣候轉暖時,蜂團向下移動并開始在底箱的空巢脾上產卵。這樣,在一年氣候最冷的時期蜂團都在蜂箱的上部──最暖和的部位,既可保證蜂群的安全越冬,又可減少飼料的消耗。
第五,便利于提脾檢查。朗氏蜂箱采用低寬框,脾面較低,提取和插入巢脾都不易擠壓死蜜蜂,翻轉巢脾也十分便利。
第六,有利現代機械化養蜂技術的實施。朗氏十框蜂箱可采用繼箱養蜂,有利于采用現代機械化設備完成一系列養蜂生產工作。例如,采用繼箱采蜜,取蜜時可用吹蜂機脫除蜜繼箱的蜜蜂,用割蜜蓋機整箱割除蜜脾的蠟蓋和用大型分蜜機整箱分離蜂蜜等等。
圖2-54 朗氏十框蜂箱(單位:mm)
A 底箱 B 繼箱 C 副蓋 D 箱蓋 E 巢框 F 隔板 G 巢門板 H 閘板
⒉達旦式蜂箱
達旦式蜂箱系美國的 Dadant 仿效 Quinby 的巢脾尺寸設計,并經幾度改良而定型的一種蜂箱。這種蜂箱在世界各地被采用的數量僅次于朗氏十框蜂箱,歐洲采用尤為普遍。
早期的達旦式蜂箱的巢框大小為470 mm×286 mm(寬×高),較朗氏巢框寬22 mm、高54 mm。1917年 Dadant 為了使蜂箱能適應采用繼箱生產巢蜜, 把巢框寬度改成與朗氏巢框的相同,但高度仍為 286 mm,每個箱體容納11個巢框。達旦式蜂箱的巢脾中心距為38 mm,比朗氏蜂箱的(35 mm)大3 mm,即箱內框間蜂路為11 mm。達旦式蜂箱每個巢框的內徑為428 mm×254 mm,有效面積為10.87 dm2,每個箱體有11個巢脾,巢框面積共120 dm2,較朗氏蜂箱的多34 dm2,相當于14個朗氏巢框的面積。達旦式蜂箱的其它部件除了大小外,形狀均與朗氏蜂箱的相同。其整套蜂箱各個部件的形狀、結構和大小如圖所示(圖2-55)。
達旦式蜂箱與朗氏十框蜂箱相比,有如下特點:
第一,蜂箱的容積大,冬季無需另加飼料箱,早春可推遲上繼箱。達旦式蜂箱巢箱的體積較大,其巢脾總面積為120 dm2,比朗氏蜂箱(86 dm2)多34 dm2,相當于多了4個朗氏巢脾的面積,這些多出來的巢脾面積不但可貯存較多的飼料供蜂群越冬,而且每個巢脾的上部和兩側都貯存有蜂蜜,這樣冬季蜜蜂可在近巢框上梁較暖和處結團,無需另加飼料箱補充越冬飼料。
達式蜂箱體積較大,蜂群有較充裕的發展空間,可在天氣寒冷的早春推遲上繼箱,以避免突然擴大蜂巢影響蜂群保溫。
第二,蜂箱框間蜂路大,冬季有利蜜蜂集結保溫,夏季有利群內通風。達旦式蜂箱的巢脾中心距為38 mm,其框間蜂路(11 mm)較大,在冬季和早春脾間能集結較多的蜜蜂保溫,有利于蜂群的越冬和早春繁殖。而在夏季可增強群內空氣流通,使箱內不致悶熱,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悶熱引起的分蜂熱,從而使蜂群維持較強大群勢。
一般地,在采用高產的蜂王和在蜜粉源豐富的自然條件下,采用達旦式蜂箱飼養的蜜蜂能比采用其它蜂箱飼養的獲得更高的產量。但如果這兩個條件之一不具備,那么要在達旦式蜂箱上加繼箱是十分困難的。近年來,為使達旦式蜂箱更適于世界各地養蜂,達旦的后裔將11框的達旦式蜂箱改成10框的,從而擴大了達旦式蜂箱的使用范圍。
圖2-55 達旦式蜂箱(單位:mm)
A 底箱 B 繼箱 C 副蓋 D 箱蓋 E 底箱巢框 F 繼箱巢框
G 底箱隔板 H 繼箱隔板 I 活動底板 J 巢門檔
⒊十二框方形蜂箱
十二框方形蜂箱系19世紀達旦式蜂箱傳入前蘇聯后發展起來的一種蘇式達旦式蜂箱(圖2-56),適于冬季較寒冷的地區使用。這種蜂箱流行于我國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
十二框方形蜂箱的巢脾中心距為37.5 mm,其框間蜂路為12.5 mm,前后蜂路和上蜂路均為10 mm,底箱的下蜂路為20 mm,繼箱不設計下蜂路。巢框的形狀與朗氏蜂箱的相同,大小為415 mm×270 mm(寬×高),每個巢脾面積為11.2 dm2,每個箱體容納12個巢框,巢脾面積共有 134.4 dm2,相當于15.6個朗氏巢框的面積。
箱體采用25~45 mm 厚的木板制作。底箱的前壁中央距箱口沿70 mm 處設計有一個直徑為25 mm 的上巢門,以增強箱內通風、排濕,并且在冬季厚雪蓋住下巢門時給蜂群通氣;底箱的上口和繼箱的下口設計成裁口接合,使上、下箱體結合緊密,以減少箱內巢溫散失和防止外界冷氣侵入。箱體制成方形,在冬季其巢脾可橫向排列,構成暖式蜂巢,有利箱內蜂群的保溫。箱蓋有平頂蓋和“人”字形蓋兩種,“人”字形箱蓋前后蓋框上分別開設有一個圓形通氣孔,在炎熱季節可開啟通風。蜂箱底板有固定底板和活動底板兩種。當設計成活動底板時,其上的箱體可根據氣候冷熱情況旋轉90°使用,即當箱體旋轉至箱內巢脾與巢門平行時就構成“暖式蜂箱”,有利寒冷季節保溫;而當箱體旋轉至箱內巢脾與巢門垂直時就構成“冷式蜂箱”,有利炎熱季節加強箱內通風。
十二框方形蜂箱是達旦式蜂箱的一種改良式,其使用特點與達旦式蜂箱的相同。
圖2-56 十二框方形蜂箱
A 蜂箱正剖圖 B 蜂箱側剖圖 C 巢框
1. 巢框 2. 隔板 3. 底箱 4. 繼箱 5. 副蓋 6. 箱蓋
⒋十六框臥式蜂箱
十六框臥式蜂箱是我國養蜂者根據朗氏蜂路和巢框原理設計的一種橫向擴大蜂巢的朗氏蜂箱(圖2-57)。這種蜂箱流行于我國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
十六框臥式蜂箱巢框的形狀與大小、箱內巢脾中心距和蜂路結構與朗氏蜂箱的相同,但箱內可容納16個巢框。這種蜂箱的前向設計有兩個巢門,箱內可用閘板隔成兩室,供雙群同箱飼養;其側向還設計一個小側門,供副群或換王時作交尾群的巢門。此外,蜂箱的底部有通風紗窗,采用紗副蓋,在箱蓋上設計有通風窗,可供轉地放蜂使用。
與疊加式蜂箱相比,采用十六框臥式蜂箱無需疊加繼箱,養蜂操作均在同一個水平高度進行,無需像疊加式蜂箱那樣搬動繼箱,管理十分方便。并且可以多個弱群同箱飼養,弱小蜂群之間可以互相取暖保溫,有利弱小蜂群安全越冬和在早春繁殖。但采用這種蜂箱多群同箱飼養時易出現蜜蜂偏集的現象,且不利采用繼箱生產優質分離蜜和不適于現代機械化養蜂生產。
西方蜜蜂蜂箱的演變過程
圖2-57 十六框臥式蜂箱
A 箱體與箱蓋 B 蜂箱側剖面 C 蜂箱正剖面
1. 箱體 2. 巢框 3. 閘板 4. 紗副蓋 5. 箱蓋 6. 箱底通風紗窗 7. 側巢門
上一篇:電吹風在養蜂中的妙用
下一篇:王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