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分蜂管理,蜂群分蜂技術問答
|OK蜜蜂網
在蜂群的飼養管理過程中,蜂群會發生分蜂現象。對分蜂的處理,我地的養蜂工作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將其經驗以問答的形式介紹如下,供養蜂朋友參考。
問:為什么蜂群要分蜂?
答:蜜蜂繁殖和其他生物不同,因其是營群體生活的昆蟲,個體不能單獨生存,工蜂還擔負著育幼的工作,因此兩性生殖不保它們永生,這就需蜂群本身分開,產生新蜂群、致使部分蜂和蜂王脫離舊巢,另營巢生活,將舊巢讓給快出房的新蜂王和剩余的蜜蜂。用以補償因饑餓、疾病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失。各系品種的蜂對繁殖要求強度不同,如喀呢阿蘭蜂,很愛分蜂,而意蜂則分蜂傾向較低。
問:蜂群何時分蜂?是何因素促成?
答:春、夏季,越冬老蜂已死盡,新蜂大增,哺育蜂遠遠超過蜂王日益增長的產卵量,此時蜂群勞動力過剩,所以最易分蜂。分蜂的時間,與蜜源、氣候及其他因素均有密切關系。其因素分別是:
1 外界條件。
1.1 氣候和溫度春天氣溫漸升,喚起了蜂群自分的繁殖本能。但還受其他條件影響,一般在4 8月的任何日期,都可發生分蜂。通常分蜂發生于溫暖、悶熱、無風的天氣,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
1.2 蜜源蜜源可促進蜂群加速發展成壯強,使其提前發生分蜂熱,造蜂王臺,準備分蜂。
2 蜂群狀況
2.1 哺育蜂過剩一只越冬老蜂只能哺育1.12個幼蟲,而春育的新蜂可哺育3.85個幼蟲。因此新蜂更替老蜂后,蜂數迅速增加,在短期內,哺育蜂增長數,超過蜂王產卵量的增加,造成哺育蜂過剩,分泌的蜂王漿亦過剩,并且無適當工作可做,因此促成了分蜂。
2.2 泌蠟蜂過剩泌蠟蜂主要是12-18日齡的青年蜂,泌蠟蜂過多,因其缺乏筑脾機會,導致了分蜂。蜂群分蜂時,有大批泌蠟蜂離開舊蜂巢,在新巢筑脾。
2.3 蜂王分蜂大多發生于有第二年蜂王的蜂群,因第二年的蜂王產卵力還很旺盛,由這種蜂王追隨分出來的蜂群具有獨立生存能力。有衰老蜂王的蜂群,大半是以自然交替,更換衰老蜂王,使蜂群復壯,繼續生存。
3 巢內情形
3.1 缺乏產卵空間巢內蜂王產卵的空巢脾不足,限制了蜂王的產卵力,就引起分蜂。
3.2 缺乏貯藏的空間有蜜源時,如采集的甜汁沒有貯藏地方,蜜蜂就怠工,醞釀分蜂。
3.3 巢內缺乏蜜蜂棲息的地方巢內蜜蜂擁擠,巢內溫度增高,可刺激蜂群分蜂。
3.4 巢內溫度過高氣候炎熱,如蜂場無高大的樹木遮蔭,巢箱受日光直射,箱底過低,巢門小,空氣不暢,巢溫增高,使蜂不能正常工作,也會引起分蜂。
問:何為分蜂熱?
答:蜂群在分蜂前有一個準備時期,這個準備階段叫分蜂熱,表現在:
1、蜂王腹部稍現收縮,為恢復體形,作飛翔準備。有時因無產卵的空間,迫使其停止產卵,所以卵巢逐漸縮小。
2、在巢脾邊沿處,造出一些粗壯的蜂王臺。
3、在蜂王臺未封蓋前,蜂王照常產卵(有時因產卵環境不良,而呈減少狀態);工蜂照常工作(有時因巢內環境不宜,工作亦稍有遲頓現象)。
4、臨分蜂前一兩天,工蜂的工作就陷于停滯狀態,是為恢復體力。
5、準備分蜂的蜜蜂在出發前,每個蜜蜂都飽吸蜂蜜作為在途中及找到棲身處建筑巢房使用的營養。 根據以上現象,應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化解各種分蜂的因素。維持蜜蜂的正常工作狀態,在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如只削去蜂王臺,給蜂王剪翅,對蜜蜂工作不作調整,未消除各種刺激因素,則不僅不能制止蜂群分蜂,反而引起蜜蜂的反抗,其表現特征為:
蜂王停止產卵,腹部縮得極小,并呈現一種驚慌的樣子;因蜂王臺多次割去,蜂群就緊急造王臺和保護蜂王臺,在巢脾中央有幼蟲的巢房上,改造蜂王臺,蜂王臺體小、數多,有的藏到巢脾和巢框的夾縫處,有的被工蜂看護,不讓蜂王破壞,故常發生未受孕蜂王率領分蜂群出發的反常狀態。有時不待蜂王臺封口,就發生分蜂。參加分蜂的蜜蜂,多為青壯年蜂,出發時多在溫暖無風的天氣下,從上午l0點到下午4點均會發生分蜂。蜂群由巢門處蜂涌而出,滿布巢箱天空,作快速飛行,于空中亂劃無數縱橫的線條,翅聲急促紊亂,紛擾囂雜,旋即升高,循環前進,約l0分鐘左右,就在蜂場附近的屋角、檐下或樹枝上結成蜂團。分蜂群在團集時,有幾個偵察蜂離開蜂團,往四處飛去,覓求營巢的新地址,蜂團能停留2—3小時,等偵察蜂找到新址,引領分蜂團一齊飛去。
問:怎樣收捕分蜂團?
答:1、蜂王尚未出巢。發現蜂群剛要分蜂,蜂王還沒出巢,立即在巢門前放上蜂王幽閉器,然后在外面觀察,發現蜂王,即捕捉裝于蜂王籠內。另備新箱,放在原址,由原箱提來一框卵脾,一框蜜脾,另加空脾和巢礎框4、5個。等l0— 20分鐘,分出去的蜂發現無蜂王必返回,陸續人原位的新箱內。這時把蜂王從巢門放人,等蜂全飛回后,就遷到新址,上面加上隔王板。將原箱的繼箱放在上面。然后把原箱仍放在原址,箱內只留一個蜂王臺,其余全削去。
2、收捕’高樹上結團的分蜂團。把蜂棲的樹枝用繩捆住,掛于較高的樹枝,繩的另一頭捆在樹下,然后鋸斷樹枝,再用繩子送下。還可用繩子捆在捕蜂器上,繩子另一頭捆一塊磚頭,從蜂團上方較高的樹枝上拋過去,把捕蜂器拉上去,靠近蜂團。或用長竹竿捆上捕蜂器,收捕蜂團。
3、收捕矮樹結團的分蜂團,結團低的,可在蜂團的下面,放一有空脾和蜜脾的蜂箱,脾距放寬,用手握住樹枝,用力一振,將大部份蜂振落到箱內,蓋好箱蓋,巢箱暫放樹下,蜜蜂全飛來后,再放在固定地址。如結團較高,可連樹枝剪下,再把蜂抖落箱內。
4、收捕墻角、房檐下結團分蜂團。若捕蜂器不能放置,可先用蜂掃在蜂團下,間歇輕掃,往最宜安放捕蜂器的一邊趕掃,捕蜂器左右移動,迎頭攔住,不讓蜂由兩邊溜走。待收捕到一半蜂時,即可把捕蜂器取開,掛在距半米遠的樹枝上或房檐下。再用蜂掃掃落原集處的蜂,要慢掃,直掃到原處只剩1/10 2/10,或深藏凹處無法掃時為止。被掃落的蜜蜂,受蜂團信號引誘,不久就全歸集到捕蜂器內。
5、收捕柱上所結蜂團。用勺把蜂舀人備好的蜂箱內,或將捕蜂器靠在蜂團旁,用熏煙驅人。
6、注意事項:蜂剛一結團,噴以水霧,可致結團更緊,捕捉時不致飛逃;用捕蜂器捕蜂,可在上面涂上蜂蜜,亦可在收蜂箱里面放一框未封蓋子脾作引誘物。
問:蜂團咋過箱?
答:l、先備一個蜂箱,放在遮蔭地方,里面放3—4個空脾和巢礎框,1 2框蜜粉脾,把子蓋斜搭在踏板上,上捕一層白紙。把蜂從捕蜂器抖落于巢門附近的報紙上,不久就爬人巢內。然后繼續抖蜂,見到蜂王爬人巢內,就把余蜂依次抖下,噴點水防飛逃。
2、也可在備好的巢箱上加一空繼箱。把蜂全抖落箱內,立即蓋上子蓋。留于捕捉器的蜂可抖在巢門前,空繼箱于.次日撤去。
3、如用收蜂箱或蜜脾收蜂,可將帶蜂的巢脾提到備好的蜂箱內。箱內剩蜂抖于巢門前。分蜂團過箱后須注意:分蜂群要放在蔭涼處;將巢門放大,使空氣流通,到次日再把巢門縮小到適度;巢內補l-2框蜜粉脾,若再放一框卵脾更佳;須小心、輕緩,防壓死蜂;實行獎勵飼養,激發興奮工作。
問:什么是再分蜂?
答:原群分蜂后又發生分蜂,由一只或多只處女王帶蜂飛出,叫再分蜂。通常分蜂后就可消除分蜂刺激因素,因此不一定會發生再分蜂。第一次分蜂后,約4~5日新蜂王就可出房。此時如巢內環境仍未改善,分蜂熱未消除,蜂就守護其余的蜂王臺,不讓新出房的蜂王破壞,同時強迫它隨分蜂團分蜂。第二次分蜂大約發生于第一次分蜂后的4—9天,但蜂數較少,只有第一次的1/3。二次分蜂是小蜂王,所以結團內有很多雄蜂。如不處理,可分蜂3~4次,直至蜂群極度衰弱為止。故第一次分蜂后對原群應檢查,只留一個蜂王臺,其余全部削除。
問:何為共同分蜂?
答:由于蜂群中分出的蜜蜂散布在空中,發聲很大,引起附近蜂群陸續發生分蜂,混成一團,多只蜂王在內,叫共同分蜂。遇此情況,收捕后,按蜂數多少,分裝在兩、三箱內。過2小時檢查,每箱留蜂王一只,其余殺死,無蜂王的誘入一只蜂王。
問:為什么蜂群要分蜂?
答:蜜蜂繁殖和其他生物不同,因其是營群體生活的昆蟲,個體不能單獨生存,工蜂還擔負著育幼的工作,因此兩性生殖不保它們永生,這就需蜂群本身分開,產生新蜂群、致使部分蜂和蜂王脫離舊巢,另營巢生活,將舊巢讓給快出房的新蜂王和剩余的蜜蜂。用以補償因饑餓、疾病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失。各系品種的蜂對繁殖要求強度不同,如喀呢阿蘭蜂,很愛分蜂,而意蜂則分蜂傾向較低。
問:蜂群何時分蜂?是何因素促成?
答:春、夏季,越冬老蜂已死盡,新蜂大增,哺育蜂遠遠超過蜂王日益增長的產卵量,此時蜂群勞動力過剩,所以最易分蜂。分蜂的時間,與蜜源、氣候及其他因素均有密切關系。其因素分別是:
1 外界條件。
1.1 氣候和溫度春天氣溫漸升,喚起了蜂群自分的繁殖本能。但還受其他條件影響,一般在4 8月的任何日期,都可發生分蜂。通常分蜂發生于溫暖、悶熱、無風的天氣,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
1.2 蜜源蜜源可促進蜂群加速發展成壯強,使其提前發生分蜂熱,造蜂王臺,準備分蜂。
2 蜂群狀況
2.1 哺育蜂過剩一只越冬老蜂只能哺育1.12個幼蟲,而春育的新蜂可哺育3.85個幼蟲。因此新蜂更替老蜂后,蜂數迅速增加,在短期內,哺育蜂增長數,超過蜂王產卵量的增加,造成哺育蜂過剩,分泌的蜂王漿亦過剩,并且無適當工作可做,因此促成了分蜂。
2.2 泌蠟蜂過剩泌蠟蜂主要是12-18日齡的青年蜂,泌蠟蜂過多,因其缺乏筑脾機會,導致了分蜂。蜂群分蜂時,有大批泌蠟蜂離開舊蜂巢,在新巢筑脾。
2.3 蜂王分蜂大多發生于有第二年蜂王的蜂群,因第二年的蜂王產卵力還很旺盛,由這種蜂王追隨分出來的蜂群具有獨立生存能力。有衰老蜂王的蜂群,大半是以自然交替,更換衰老蜂王,使蜂群復壯,繼續生存。
3 巢內情形
3.1 缺乏產卵空間巢內蜂王產卵的空巢脾不足,限制了蜂王的產卵力,就引起分蜂。
3.2 缺乏貯藏的空間有蜜源時,如采集的甜汁沒有貯藏地方,蜜蜂就怠工,醞釀分蜂。
3.3 巢內缺乏蜜蜂棲息的地方巢內蜜蜂擁擠,巢內溫度增高,可刺激蜂群分蜂。
3.4 巢內溫度過高氣候炎熱,如蜂場無高大的樹木遮蔭,巢箱受日光直射,箱底過低,巢門小,空氣不暢,巢溫增高,使蜂不能正常工作,也會引起分蜂。
問:何為分蜂熱?
答:蜂群在分蜂前有一個準備時期,這個準備階段叫分蜂熱,表現在:
1、蜂王腹部稍現收縮,為恢復體形,作飛翔準備。有時因無產卵的空間,迫使其停止產卵,所以卵巢逐漸縮小。
2、在巢脾邊沿處,造出一些粗壯的蜂王臺。
3、在蜂王臺未封蓋前,蜂王照常產卵(有時因產卵環境不良,而呈減少狀態);工蜂照常工作(有時因巢內環境不宜,工作亦稍有遲頓現象)。
4、臨分蜂前一兩天,工蜂的工作就陷于停滯狀態,是為恢復體力。
5、準備分蜂的蜜蜂在出發前,每個蜜蜂都飽吸蜂蜜作為在途中及找到棲身處建筑巢房使用的營養。 根據以上現象,應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方法,化解各種分蜂的因素。維持蜜蜂的正常工作狀態,在蜂群發生分蜂熱時,如只削去蜂王臺,給蜂王剪翅,對蜜蜂工作不作調整,未消除各種刺激因素,則不僅不能制止蜂群分蜂,反而引起蜜蜂的反抗,其表現特征為:
蜂王停止產卵,腹部縮得極小,并呈現一種驚慌的樣子;因蜂王臺多次割去,蜂群就緊急造王臺和保護蜂王臺,在巢脾中央有幼蟲的巢房上,改造蜂王臺,蜂王臺體小、數多,有的藏到巢脾和巢框的夾縫處,有的被工蜂看護,不讓蜂王破壞,故常發生未受孕蜂王率領分蜂群出發的反常狀態。有時不待蜂王臺封口,就發生分蜂。參加分蜂的蜜蜂,多為青壯年蜂,出發時多在溫暖無風的天氣下,從上午l0點到下午4點均會發生分蜂。蜂群由巢門處蜂涌而出,滿布巢箱天空,作快速飛行,于空中亂劃無數縱橫的線條,翅聲急促紊亂,紛擾囂雜,旋即升高,循環前進,約l0分鐘左右,就在蜂場附近的屋角、檐下或樹枝上結成蜂團。分蜂群在團集時,有幾個偵察蜂離開蜂團,往四處飛去,覓求營巢的新地址,蜂團能停留2—3小時,等偵察蜂找到新址,引領分蜂團一齊飛去。
問:怎樣收捕分蜂團?
答:1、蜂王尚未出巢。發現蜂群剛要分蜂,蜂王還沒出巢,立即在巢門前放上蜂王幽閉器,然后在外面觀察,發現蜂王,即捕捉裝于蜂王籠內。另備新箱,放在原址,由原箱提來一框卵脾,一框蜜脾,另加空脾和巢礎框4、5個。等l0— 20分鐘,分出去的蜂發現無蜂王必返回,陸續人原位的新箱內。這時把蜂王從巢門放人,等蜂全飛回后,就遷到新址,上面加上隔王板。將原箱的繼箱放在上面。然后把原箱仍放在原址,箱內只留一個蜂王臺,其余全削去。
2、收捕’高樹上結團的分蜂團。把蜂棲的樹枝用繩捆住,掛于較高的樹枝,繩的另一頭捆在樹下,然后鋸斷樹枝,再用繩子送下。還可用繩子捆在捕蜂器上,繩子另一頭捆一塊磚頭,從蜂團上方較高的樹枝上拋過去,把捕蜂器拉上去,靠近蜂團。或用長竹竿捆上捕蜂器,收捕蜂團。
3、收捕矮樹結團的分蜂團,結團低的,可在蜂團的下面,放一有空脾和蜜脾的蜂箱,脾距放寬,用手握住樹枝,用力一振,將大部份蜂振落到箱內,蓋好箱蓋,巢箱暫放樹下,蜜蜂全飛來后,再放在固定地址。如結團較高,可連樹枝剪下,再把蜂抖落箱內。
4、收捕墻角、房檐下結團分蜂團。若捕蜂器不能放置,可先用蜂掃在蜂團下,間歇輕掃,往最宜安放捕蜂器的一邊趕掃,捕蜂器左右移動,迎頭攔住,不讓蜂由兩邊溜走。待收捕到一半蜂時,即可把捕蜂器取開,掛在距半米遠的樹枝上或房檐下。再用蜂掃掃落原集處的蜂,要慢掃,直掃到原處只剩1/10 2/10,或深藏凹處無法掃時為止。被掃落的蜜蜂,受蜂團信號引誘,不久就全歸集到捕蜂器內。
5、收捕柱上所結蜂團。用勺把蜂舀人備好的蜂箱內,或將捕蜂器靠在蜂團旁,用熏煙驅人。
6、注意事項:蜂剛一結團,噴以水霧,可致結團更緊,捕捉時不致飛逃;用捕蜂器捕蜂,可在上面涂上蜂蜜,亦可在收蜂箱里面放一框未封蓋子脾作引誘物。
問:蜂團咋過箱?
答:l、先備一個蜂箱,放在遮蔭地方,里面放3—4個空脾和巢礎框,1 2框蜜粉脾,把子蓋斜搭在踏板上,上捕一層白紙。把蜂從捕蜂器抖落于巢門附近的報紙上,不久就爬人巢內。然后繼續抖蜂,見到蜂王爬人巢內,就把余蜂依次抖下,噴點水防飛逃。
2、也可在備好的巢箱上加一空繼箱。把蜂全抖落箱內,立即蓋上子蓋。留于捕捉器的蜂可抖在巢門前,空繼箱于.次日撤去。
3、如用收蜂箱或蜜脾收蜂,可將帶蜂的巢脾提到備好的蜂箱內。箱內剩蜂抖于巢門前。分蜂團過箱后須注意:分蜂群要放在蔭涼處;將巢門放大,使空氣流通,到次日再把巢門縮小到適度;巢內補l-2框蜜粉脾,若再放一框卵脾更佳;須小心、輕緩,防壓死蜂;實行獎勵飼養,激發興奮工作。
問:什么是再分蜂?
答:原群分蜂后又發生分蜂,由一只或多只處女王帶蜂飛出,叫再分蜂。通常分蜂后就可消除分蜂刺激因素,因此不一定會發生再分蜂。第一次分蜂后,約4~5日新蜂王就可出房。此時如巢內環境仍未改善,分蜂熱未消除,蜂就守護其余的蜂王臺,不讓新出房的蜂王破壞,同時強迫它隨分蜂團分蜂。第二次分蜂大約發生于第一次分蜂后的4—9天,但蜂數較少,只有第一次的1/3。二次分蜂是小蜂王,所以結團內有很多雄蜂。如不處理,可分蜂3~4次,直至蜂群極度衰弱為止。故第一次分蜂后對原群應檢查,只留一個蜂王臺,其余全部削除。
問:何為共同分蜂?
答:由于蜂群中分出的蜜蜂散布在空中,發聲很大,引起附近蜂群陸續發生分蜂,混成一團,多只蜂王在內,叫共同分蜂。遇此情況,收捕后,按蜂數多少,分裝在兩、三箱內。過2小時檢查,每箱留蜂王一只,其余殺死,無蜂王的誘入一只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