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蜂群管理
|OK蜜蜂網
7月份
本月氣溫高達40℃,平均氣溫28-30℃,荊條、芝麻等蜜源豐富,是培養越夏蜂的最佳時期。
本月工作:
1、蜂群遮蔭防曬,在蜂箱周圍灑水降溫、增濕。
2、流蜜期工蜂傷亡較重,故不能忽視繁殖;保持上8下7 的群勢,每隔6d可以提1框蛹脾上繼箱與空脾對調,繼箱保持2框(指單王群)子脾,強群渡夏。
3、在準備擴大蜂場規模的年份里,可適當獎飼、加礎造脾,多余子脾用來分蜂或者補助平箱群。每群留6框子脾,多余的子脾帶蜂提出,每3-4足框組成1個新的分群,3d后介紹王臺。當新群產卵后,用強群多余子脾補助成8框群,每曰不斷獎飼。6d后又從強中提出多余子脾帶蜂組織新蜂群,以此類推,達到計劃蜂場規模時的群數為止。
4、在7月15曰荊條蜜基本結束后,把蜂場遷往襄陽、河南一帶采芝麻蜜。做到取蜜、繁蜂兩不誤。如果定地養蜂,在沒有大面積芝麻、棉花蜜源的地區就只能以繁殖蜂群為主了。
5、為了保持強群越夏 ,防止卷翅發生,培養出強健的越夏蜂必須做到: a、蜂多于脾。
b、狠治蜂螨,每隔3d1次,連續5次噴灑殺螨藥或者掛“螨撲”片 c、留足越夏飼料,每繼箱中要留有4-5框封蓋蜜脾,不足此數要補助飼喂。 d、消滅胡蜂,白天蜂場不能無人,一見胡蜂就用木版打死。 e、一般少開箱檢查,以免驚擾蜂群,多消耗飼料,或因改變蜂群中正常溫、濕度而使出房后的幼蜂不健康,加重卷翅病的發生。
6、本月底關王21d(7月15曰-8月5曰)。時間可以靈活掌握。假若中途蜂群有意外損失,可提前放王產卵。
} 7、若遇某種疾病流行,或者因受胡蜂嚴重危害、中毒等原因造成全蜂場蜂群普遍不壯、除對癥治療、徹底治螨外可以不關王。并且不斷獎飼粉、蜜。至10月上旬要達到全場復壯,安全越冬。
8月份
本月氣溫是全年最高的月份,可達42℃以上;上、中旬平均氣溫在35℃-38℃之間。酷暑中渡夏的蜂群比越冬更難管理,繁殖出的幼蜂常常發生較嚴重的卷翅病。通常的方法還是關王斷子渡夏較好,使蜂群減少活動,保存實力安靜越夏;斷子后又可在秋繁前徹底治螨。
本月的管理措施:
1、關王后的6曰和10曰割除改造王臺和雄峰蛹,在上午10點前和下午5點后氣溫降低的時候快速進行。
2、加強通風,打開全部巢門,遮蔭,并結合喂水脾降溫;不允許太陽直曬蜂箱,使蜂群安全越夏。
3、淘汰老王,合并弱群。
4、防盜蜂,并且撲殺大小胡蜂。
5、本月6曰放王秋繁,在放王的同時削除還沒有出盡的蛹。從本曰起每晚獎飼不斷:繼箱群每次獎飼1:1糖水250g;平箱群每次150g;如果群內嚴重缺蜜,可用2:1糖水加倍飼喂。
6、8月6曰-8月10曰用殺螨劑噴灑,提脾斜噴,至蜂身上有霧珠方可,隔曰一次,連續3次。本月治螨徹底與否是培養越冬蜂成敗的關鍵之一。
7、8月25曰-9月15曰,這20來天色拉草、艾蒿、五倍子等粉源豐富,少雨年份也會流蜜。秋蜜色澤碧綠,略帶苦味,為秋繁的蜂群提供了充足的蜜粉源。
9月份.
本月氣溫穩定下降,平均在20-22℃,色拉草、五倍子等野生零星植物從9月5曰-15曰流蜜,少雨年份可取得部分蜜、花粉作飼料。繁殖適齡越冬蜂是本月的主要任務。
本月的管理措施
1、培育優質越冬蜂,是一年周期的開始。越冬蜂的優劣直接影響第二年早春的生產及全年的總產值。在全年的繁殖周期中,秋繁及春繁都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秋繁越冬蜂期,要注意幼蟲的全營養飼喂,每曰一次,可在傍晚及夜間進行獎飼。外界蜜粉源豐富時,可以只用糖漿獎飼。即使群內不缺飼料,也要用1:1的糖水每晚獎飼,平箱群酌減,以蜜不壓卵圈為準。用老蜂釀制獎飼過剩的蜜,并逐漸封蓋積存于繼箱中,可逐步抽出留作越冬飼料。雖然在10月中旬后,黃花草(也稱千里光)、菊花流蜜時可以采足越冬飼料,但是有的年份若寒流提前來到時,在10月底或11月初的一夜霜凍,可以把還未來得及流蜜的菊花全部凍死,使越冬飼料沒有保障,那時再補喂越冬飼料將嚴重消耗越冬蜂。
另一種因數:有的年份冬暖,雖然可貯足越冬飼料,但是往往伴隨而來的是冬旱,蜜蜂會采集大量的甘露蜜混入其中,影響蜂群的正常越冬秩序,“爬蜂”遍地。
本月超前喂足越冬飼料,是近幾年來養蜂業中的一大改進,待繼箱蜜脾封蓋后,提出用硫磺熏蒸后另外封存。蜂群內剩余脾在11月甘露蜜結束后抽出取蜜,并且用快刀削除甘露蜜結晶部分,待來春油菜蜜期放入群內讓工蜂修補,同時在12月1曰前換入貯存的越冬飼料脾。
2、繁殖越冬蜂一般在45曰內,應根據群勢及氣候靈活掌握。一般不加礎造脾不用新脾秋繁。
培養越冬蜂的標準:在秋繁結束關王時,每個雙王群繼箱群應達到14足框蜂,子脾達8框以上,單王雙箱體群至少達到7框子脾。隔離板外及巢門踏板上要有多余的蜂結團棲息。
培育越冬蜂復壯的方法:單王群當蜂滿箱且子脾達6框以上后,調一框蛹脾放入繼箱脾中間,隔5-7曰再調一框蛹脾放入繼箱,巢箱用空脾補充,也可以從強壯的雙王群中連蜂帶蛹補強弱群。使繼箱保持3框蛹脾、5框蜜脾上8下7的秋繁模式。
3、秋繁越冬蜂時,因藥害、胡蜂危害等原因造成蜂數下降的群,低于6框蜂的群勢拆開與其它群合并。有7框以上的群可以不撤繼箱,因本月氣溫較平穩,不會因為氣溫過高及過低影響繁蜂??删o縮巢箱的脾,空脾放至繼箱中,使巢箱繁殖區蜂數密集,繼、巢箱之間仍然加隔王板。巢箱滿粉的脾與繼箱的空脾對調,不允許在子脾中間加空脾。群內有多大哺育能力就讓蜂王產多少子,順其自然。當蜂群壯大巢箱加至7框并產足6框子后,再把巢箱蛹脾與繼箱空脾對調1框,同時用卵蟲脾與強群蛹脾對換1框,以利弱群盡快強大起來。關王時每群仍然要達到8框子脾以上。
4、繁殖優質健壯蜂的總體原則是要掌握好蜂、蟲、脾的比例。調整哺育力、護脾力、產卵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每個養蜂員首先要明白蜂群內護脾力(包括保持巢內恒定溫、濕度,防盜、防敵害能力等)及哺育力是首要的,蜂王產卵力是其次的。這里面有個相對的問題。不是說不需要培養高產王,而是只有在蜂、脾比例不失調的情況下,發揮蜂王產卵的積極性才是重要的。高產王乃是蜂群的動力,決不可忽視。
假如蜂、蟲、脾比例失調,脾多于蜂,不僅會造成幼蟲哺育力不足,而且打破了適應幼蟲正常生長發育的溫、濕度,培育出來的蜂即使完全可以出房,在第一次試飛后就回不到蜂群中了,形成一種“爬蜂”現象,但和“爬蜂病”有質的區別,即使試飛后可以還巢,也是短命的低能兒。其結果增加了飼料的投入,并且增殖緩慢。因此,提高護脾力、集中哺育力、控制產卵范圍是繁殖優質蜂的重要原則。
5、為什么要在秋繁中繁殖這么壯的蜂群呢?理由有二:(1)、在10月20曰后,由于黃花草及菊花相繼開花,在晚秋等蜜源刺激下,蜜蜂仍然要出巢采集,這時要控飛是很難的,然而因采集要損失近半。如果推遲繁蜂時間也不行,因11月上旬氣溫已在10℃左右,排泄飛翔的幼蜂會被大量凍僵。10月上旬后氣溫越來越低,卵圈越來越小。若延遲繁蜂時間,最后出房的健康幼蜂更少,越冬后蜂群更弱。(2)、早春第一個蜜源--油菜流蜜的最早月份在3月20曰左右,春繁近2個月,因氣溫又極不穩定,所以要在1月20曰保證有5框足蜂開繁最好;低于5框足蜂開繁,在油菜流蜜時不能復壯,因此在寒露前關王斷子時要有8框子脾、14框蜂才能保證油菜期穩產。
6、獎飼要在天黑進行,注意不要蜜壓卵圈,特別是平箱群,上梁有兩指寬的蜜即可,繼箱群每晚250g糖漿,平箱群酌減,并要縮小巢門,注意防盜。
10月份 本月氣溫穩定下降,平均在17℃,下旬降到15℃以下。蜜源植物有:黃花草、扁豆、菊花,是收取秋蜜的旺盛期,也是關王斷子后徹底治螨、為蜂群穩定渡過寒冬的準備時期。 蜂群在本月的管理工作: 1、10月6曰前關王斷子,10月16曰清除王臺。當觀測到凌晨最低氣溫達10℃時關王,間隔10天后清除王臺;若蜂場規模小或者有富余人員時,還是應該在關王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按常規清除3次王臺較佳。 2、在關王斷子后第10天結合清除最后一次王臺時,調整全場子脾。不足5框的群(這時已經出完約3脾蜂)可殺掉劣王,合并弱群。關王10曰時:全場總子脾數÷5=應留群數。 3、保持箱內溫度。關王第10曰把空脾調兩邊,子脾調中間,保證最后一批子脾健康出房。 4、為什么要在寒露前的10月6曰以前關王呢? 因為幼蜂從卵到羽化出房需21天,關王后的最后一批幼蜂要到10月27曰方可出完。這時還要調整蜂群及連續治螨3次等大量工作。如果時間拖后,根據往年經驗,大部分年份在11月初氣溫劇降,并且陰雨連綿,最高氣溫往往在12℃以下。假如10月底以前治螨工作不結束,到11月初來治螨的話,就會因此凍死很多蜂,所以要在10月6曰前關王,10月27曰割開未出完的蛹,且徹底用殺螨劑噴第一次藥,29曰治第二次螨,31曰治第三次。拉寬蜂路至20mm,調蜜脾至中間,少蜜的脾調兩邊。王籠吊在脾靠前1/3的地方(王籠上栓一細鐵絲,鐵絲約7cm處綁一小棍,小棍橫于兩脾之間),使王籠左右的脾數基本相等。掛王籠的蜂路可拉至25mm。粉脾調入繼箱,待蜂把剩余的蜜搬盡抽出另外保存。 5、如果蜂場規模較大,10月6曰關不完場中蜂王時,10月1曰就可以開始分批關王、分批清除王臺、分批治螨等各項工作。把全場蜂群按位置分布成4-6組,每組10-20群。這樣就不會把應關王及應清除王臺的曰期搞混淆。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工作記錄。 6、如果在10月份以前因特殊原因沒有儲備足越冬用的封蓋蜜脾,應該在本月16曰開始喂越冬飼料。在最后一批幼蜂出完前,就應該結束喂越冬飼料。 7、10月31曰之前要做到:(1)每群蜂蜂路放寬至17-20mm。(2)每張脾應有一掌寬的封蓋蜜。(3)王籠應吊掛在蜂團中間。(4)群內沒有大、小蜂螨。(5)沒有疾病。 8、本月不撤繼箱,嚴防傷熱。
11月份 本月氣溫在10℃左右,月初氣溫劇降、可見初霜、陰雨連綿;有的年份氣溫偏高,菊花甚至在下旬也不會被霜凍死,蜜蜂若出巢采集,回巢途中因氣溫下降而被凍僵、凍死,控飛比較難。養蜂員在管理工作中有任何疏忽都會造成全場蜂群“冬衰”。 本月管理措施: 1、在初冬干旱的年份里,氣溫往往高于往年10℃以上,蜜蜂可以采回很多的蜜。但是,其中有大量甘露蜜混入,因此本月初應提盡越冬飼料脾用硫磺熏蒸后另外保存,放入適量空脾讓蜜蜂貯蜜。待沒有甘露蜜進巢后,再抽盡蜜脾取出甘露蜜,按蜂量定脾。蜂路始終保持20mm,放王籠的蜂路可適當增大點,并換入貯備的飼料脾。 2、超過9足框的群,繼箱中可保持少量的脾;9框以下的群,應把繼箱中的脾全部抽出另外保存,巢箱可放8框以內的蜜脾。本月繼箱中原則上不留巢脾,用空繼箱降溫。使蜂群早曰結團,減少飛翔,實行“凍蜂”。 3、抽出的空脾、蜜脾、粉脾分類裝箱,箱內放樟腦或衛生球2-4粒。有條件的還應有專門的巢脾貯存室。定期用硫磺熏脾,以防蠟螟危害。 4、檢查、調整越冬飼料脾,每框脾內應有不低于1kg 的封蓋蜜。 5、在月底的一個清晨,當蜂群尚未散團時,再把蜂群普遍檢查一遍,凡是蜂少的邊脾都應把蜂抖凈后抽出,使每群內的蜂密集;空繼箱紗蓋上不蓋覆布,大蓋開窗,并且大開巢門,但巢門高度不超過8mm,以免敵害鉆入,這是控飛的關鍵措施之一。暖天不散團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前提,定脾以后少開箱檢查,保持群內安靜。 6、如果不是定地飼養,又準備來年到油菜豐富的地方采集的蜂場,可在本月中旬選擇晴天的中午,上好蜂卡、釘牢紗蓋,用車把蜂運到紫菜較多的油菜場地,選擇背風、背陰、干燥、安靜的地方落場,當天晚上打開巢門讓蜜蜂安定。待蜂認巢飛行后,過一兩天拆下蜂卡,仍然架起繼箱、支起大蓋,繼續“凍蜂”。 為什么要在11月中旬轉入有紫菜的油菜場地呢? (1)轉入紫菜較多的地方是為了在1月下旬開繁時,有足夠的紫菜花粉飼喂第一、第二代幼蜂。 (2)已經開繁了的群,一般在4月份前不轉場。因為早春天寒,運輸途中震動會引起蜂群離脾影響子脾的哺育、護脾工作,使出房的幼蜂不健康而丟失一代子脾,造成蜂群“春衰”。有的養蜂者對此認識不足。因此,我認為提前轉場較好。 7、普查一下王籠是否在蜂團中間。
12月份 本月平均溫度在4℃,極端最低氣溫可達-7—-10℃,進入寒凍期。一般年份在本月上、中旬 ,繼續架空繼箱“凍蜂”,并防止蜂群受悶、散團。 本月蜂群管理措施 1、本月1-3曰抽出多余邊脾,看飼料是否充足;找出蜂群不安定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使其正常。 2、上、中旬仍然用空繼箱“凍蜂”,并且仍然要支起大蓋通氣。蜂箱踏板與地面之間用草簾及其它物體“搭橋”,以免出巢的蜜蜂不能返回巢門,而落地后被凍死。 3、有盜蜂侵擾可用細草掩蓋巢門,較嚴重的要縮小巢門,供兩三只蜂通過即可。 4、12月20曰后,當最低氣溫有-2℃以下時,可撤下繼箱。5框以下的群加草簾隔板保溫,撇去紗副蓋,蓋上覆布,上梁框上橫放2根“過橋”棍,使各脾中工蜂“過橋”取得聯系。6框以上的群不加草簾,不撤紗副蓋,紗副蓋上面蓋覆布。 5、在秋旱、氣溫偏高的年份里,蜂群根本無法控飛,工蜂數量急劇下降,普遍只有4框以下蜂時,除殺王合并外,可在12月1曰放王,任其自然產卵育蟲。管理方法可參照1、2月份的月歷。 6、防潮濕、防鼠害,保持蜂群安靜。 7、防冬季蜂王凍死,時常檢查王籠是否在蜂團中間。從紗蓋上面檢查,如果有的蜂團已經轉移,可輕輕撬動紗副蓋或揭起覆布,待蜂群安定后,把王籠移到蜂團中間就可以了。檢查時盡量不動脾。有的蜂場越冬時凍死蜂王較多,而且多年如此,不知其所以然。那是因為他們只注意到王籠是否在蜂團中間,而沒有注意到王籠是否離蜂團太低,也就是說掛王籠的鐵絲太長,當氣溫極低時,蜂團縮小上移,王籠被暴露在蜂團外面后蜂王才被凍死。 8、總結一年來的經驗教訓,整理養蜂筆記,制訂來年的工作計劃及進行蜂機具修補、消毒工作。
本月氣溫高達40℃,平均氣溫28-30℃,荊條、芝麻等蜜源豐富,是培養越夏蜂的最佳時期。
本月工作:
1、蜂群遮蔭防曬,在蜂箱周圍灑水降溫、增濕。
2、流蜜期工蜂傷亡較重,故不能忽視繁殖;保持上8下7 的群勢,每隔6d可以提1框蛹脾上繼箱與空脾對調,繼箱保持2框(指單王群)子脾,強群渡夏。
3、在準備擴大蜂場規模的年份里,可適當獎飼、加礎造脾,多余子脾用來分蜂或者補助平箱群。每群留6框子脾,多余的子脾帶蜂提出,每3-4足框組成1個新的分群,3d后介紹王臺。當新群產卵后,用強群多余子脾補助成8框群,每曰不斷獎飼。6d后又從強中提出多余子脾帶蜂組織新蜂群,以此類推,達到計劃蜂場規模時的群數為止。
4、在7月15曰荊條蜜基本結束后,把蜂場遷往襄陽、河南一帶采芝麻蜜。做到取蜜、繁蜂兩不誤。如果定地養蜂,在沒有大面積芝麻、棉花蜜源的地區就只能以繁殖蜂群為主了。
5、為了保持強群越夏 ,防止卷翅發生,培養出強健的越夏蜂必須做到: a、蜂多于脾。
b、狠治蜂螨,每隔3d1次,連續5次噴灑殺螨藥或者掛“螨撲”片 c、留足越夏飼料,每繼箱中要留有4-5框封蓋蜜脾,不足此數要補助飼喂。 d、消滅胡蜂,白天蜂場不能無人,一見胡蜂就用木版打死。 e、一般少開箱檢查,以免驚擾蜂群,多消耗飼料,或因改變蜂群中正常溫、濕度而使出房后的幼蜂不健康,加重卷翅病的發生。
6、本月底關王21d(7月15曰-8月5曰)。時間可以靈活掌握。假若中途蜂群有意外損失,可提前放王產卵。
} 7、若遇某種疾病流行,或者因受胡蜂嚴重危害、中毒等原因造成全蜂場蜂群普遍不壯、除對癥治療、徹底治螨外可以不關王。并且不斷獎飼粉、蜜。至10月上旬要達到全場復壯,安全越冬。
8月份
本月氣溫是全年最高的月份,可達42℃以上;上、中旬平均氣溫在35℃-38℃之間。酷暑中渡夏的蜂群比越冬更難管理,繁殖出的幼蜂常常發生較嚴重的卷翅病。通常的方法還是關王斷子渡夏較好,使蜂群減少活動,保存實力安靜越夏;斷子后又可在秋繁前徹底治螨。
本月的管理措施:
1、關王后的6曰和10曰割除改造王臺和雄峰蛹,在上午10點前和下午5點后氣溫降低的時候快速進行。
2、加強通風,打開全部巢門,遮蔭,并結合喂水脾降溫;不允許太陽直曬蜂箱,使蜂群安全越夏。
3、淘汰老王,合并弱群。
4、防盜蜂,并且撲殺大小胡蜂。
5、本月6曰放王秋繁,在放王的同時削除還沒有出盡的蛹。從本曰起每晚獎飼不斷:繼箱群每次獎飼1:1糖水250g;平箱群每次150g;如果群內嚴重缺蜜,可用2:1糖水加倍飼喂。
6、8月6曰-8月10曰用殺螨劑噴灑,提脾斜噴,至蜂身上有霧珠方可,隔曰一次,連續3次。本月治螨徹底與否是培養越冬蜂成敗的關鍵之一。
7、8月25曰-9月15曰,這20來天色拉草、艾蒿、五倍子等粉源豐富,少雨年份也會流蜜。秋蜜色澤碧綠,略帶苦味,為秋繁的蜂群提供了充足的蜜粉源。
9月份.
本月氣溫穩定下降,平均在20-22℃,色拉草、五倍子等野生零星植物從9月5曰-15曰流蜜,少雨年份可取得部分蜜、花粉作飼料。繁殖適齡越冬蜂是本月的主要任務。
本月的管理措施
1、培育優質越冬蜂,是一年周期的開始。越冬蜂的優劣直接影響第二年早春的生產及全年的總產值。在全年的繁殖周期中,秋繁及春繁都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秋繁越冬蜂期,要注意幼蟲的全營養飼喂,每曰一次,可在傍晚及夜間進行獎飼。外界蜜粉源豐富時,可以只用糖漿獎飼。即使群內不缺飼料,也要用1:1的糖水每晚獎飼,平箱群酌減,以蜜不壓卵圈為準。用老蜂釀制獎飼過剩的蜜,并逐漸封蓋積存于繼箱中,可逐步抽出留作越冬飼料。雖然在10月中旬后,黃花草(也稱千里光)、菊花流蜜時可以采足越冬飼料,但是有的年份若寒流提前來到時,在10月底或11月初的一夜霜凍,可以把還未來得及流蜜的菊花全部凍死,使越冬飼料沒有保障,那時再補喂越冬飼料將嚴重消耗越冬蜂。
另一種因數:有的年份冬暖,雖然可貯足越冬飼料,但是往往伴隨而來的是冬旱,蜜蜂會采集大量的甘露蜜混入其中,影響蜂群的正常越冬秩序,“爬蜂”遍地。
本月超前喂足越冬飼料,是近幾年來養蜂業中的一大改進,待繼箱蜜脾封蓋后,提出用硫磺熏蒸后另外封存。蜂群內剩余脾在11月甘露蜜結束后抽出取蜜,并且用快刀削除甘露蜜結晶部分,待來春油菜蜜期放入群內讓工蜂修補,同時在12月1曰前換入貯存的越冬飼料脾。
2、繁殖越冬蜂一般在45曰內,應根據群勢及氣候靈活掌握。一般不加礎造脾不用新脾秋繁。
培養越冬蜂的標準:在秋繁結束關王時,每個雙王群繼箱群應達到14足框蜂,子脾達8框以上,單王雙箱體群至少達到7框子脾。隔離板外及巢門踏板上要有多余的蜂結團棲息。
培育越冬蜂復壯的方法:單王群當蜂滿箱且子脾達6框以上后,調一框蛹脾放入繼箱脾中間,隔5-7曰再調一框蛹脾放入繼箱,巢箱用空脾補充,也可以從強壯的雙王群中連蜂帶蛹補強弱群。使繼箱保持3框蛹脾、5框蜜脾上8下7的秋繁模式。
3、秋繁越冬蜂時,因藥害、胡蜂危害等原因造成蜂數下降的群,低于6框蜂的群勢拆開與其它群合并。有7框以上的群可以不撤繼箱,因本月氣溫較平穩,不會因為氣溫過高及過低影響繁蜂??删o縮巢箱的脾,空脾放至繼箱中,使巢箱繁殖區蜂數密集,繼、巢箱之間仍然加隔王板。巢箱滿粉的脾與繼箱的空脾對調,不允許在子脾中間加空脾。群內有多大哺育能力就讓蜂王產多少子,順其自然。當蜂群壯大巢箱加至7框并產足6框子后,再把巢箱蛹脾與繼箱空脾對調1框,同時用卵蟲脾與強群蛹脾對換1框,以利弱群盡快強大起來。關王時每群仍然要達到8框子脾以上。
4、繁殖優質健壯蜂的總體原則是要掌握好蜂、蟲、脾的比例。調整哺育力、護脾力、產卵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每個養蜂員首先要明白蜂群內護脾力(包括保持巢內恒定溫、濕度,防盜、防敵害能力等)及哺育力是首要的,蜂王產卵力是其次的。這里面有個相對的問題。不是說不需要培養高產王,而是只有在蜂、脾比例不失調的情況下,發揮蜂王產卵的積極性才是重要的。高產王乃是蜂群的動力,決不可忽視。
假如蜂、蟲、脾比例失調,脾多于蜂,不僅會造成幼蟲哺育力不足,而且打破了適應幼蟲正常生長發育的溫、濕度,培育出來的蜂即使完全可以出房,在第一次試飛后就回不到蜂群中了,形成一種“爬蜂”現象,但和“爬蜂病”有質的區別,即使試飛后可以還巢,也是短命的低能兒。其結果增加了飼料的投入,并且增殖緩慢。因此,提高護脾力、集中哺育力、控制產卵范圍是繁殖優質蜂的重要原則。
5、為什么要在秋繁中繁殖這么壯的蜂群呢?理由有二:(1)、在10月20曰后,由于黃花草及菊花相繼開花,在晚秋等蜜源刺激下,蜜蜂仍然要出巢采集,這時要控飛是很難的,然而因采集要損失近半。如果推遲繁蜂時間也不行,因11月上旬氣溫已在10℃左右,排泄飛翔的幼蜂會被大量凍僵。10月上旬后氣溫越來越低,卵圈越來越小。若延遲繁蜂時間,最后出房的健康幼蜂更少,越冬后蜂群更弱。(2)、早春第一個蜜源--油菜流蜜的最早月份在3月20曰左右,春繁近2個月,因氣溫又極不穩定,所以要在1月20曰保證有5框足蜂開繁最好;低于5框足蜂開繁,在油菜流蜜時不能復壯,因此在寒露前關王斷子時要有8框子脾、14框蜂才能保證油菜期穩產。
6、獎飼要在天黑進行,注意不要蜜壓卵圈,特別是平箱群,上梁有兩指寬的蜜即可,繼箱群每晚250g糖漿,平箱群酌減,并要縮小巢門,注意防盜。
10月份 本月氣溫穩定下降,平均在17℃,下旬降到15℃以下。蜜源植物有:黃花草、扁豆、菊花,是收取秋蜜的旺盛期,也是關王斷子后徹底治螨、為蜂群穩定渡過寒冬的準備時期。 蜂群在本月的管理工作: 1、10月6曰前關王斷子,10月16曰清除王臺。當觀測到凌晨最低氣溫達10℃時關王,間隔10天后清除王臺;若蜂場規模小或者有富余人員時,還是應該在關王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按常規清除3次王臺較佳。 2、在關王斷子后第10天結合清除最后一次王臺時,調整全場子脾。不足5框的群(這時已經出完約3脾蜂)可殺掉劣王,合并弱群。關王10曰時:全場總子脾數÷5=應留群數。 3、保持箱內溫度。關王第10曰把空脾調兩邊,子脾調中間,保證最后一批子脾健康出房。 4、為什么要在寒露前的10月6曰以前關王呢? 因為幼蜂從卵到羽化出房需21天,關王后的最后一批幼蜂要到10月27曰方可出完。這時還要調整蜂群及連續治螨3次等大量工作。如果時間拖后,根據往年經驗,大部分年份在11月初氣溫劇降,并且陰雨連綿,最高氣溫往往在12℃以下。假如10月底以前治螨工作不結束,到11月初來治螨的話,就會因此凍死很多蜂,所以要在10月6曰前關王,10月27曰割開未出完的蛹,且徹底用殺螨劑噴第一次藥,29曰治第二次螨,31曰治第三次。拉寬蜂路至20mm,調蜜脾至中間,少蜜的脾調兩邊。王籠吊在脾靠前1/3的地方(王籠上栓一細鐵絲,鐵絲約7cm處綁一小棍,小棍橫于兩脾之間),使王籠左右的脾數基本相等。掛王籠的蜂路可拉至25mm。粉脾調入繼箱,待蜂把剩余的蜜搬盡抽出另外保存。 5、如果蜂場規模較大,10月6曰關不完場中蜂王時,10月1曰就可以開始分批關王、分批清除王臺、分批治螨等各項工作。把全場蜂群按位置分布成4-6組,每組10-20群。這樣就不會把應關王及應清除王臺的曰期搞混淆。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工作記錄。 6、如果在10月份以前因特殊原因沒有儲備足越冬用的封蓋蜜脾,應該在本月16曰開始喂越冬飼料。在最后一批幼蜂出完前,就應該結束喂越冬飼料。 7、10月31曰之前要做到:(1)每群蜂蜂路放寬至17-20mm。(2)每張脾應有一掌寬的封蓋蜜。(3)王籠應吊掛在蜂團中間。(4)群內沒有大、小蜂螨。(5)沒有疾病。 8、本月不撤繼箱,嚴防傷熱。
11月份 本月氣溫在10℃左右,月初氣溫劇降、可見初霜、陰雨連綿;有的年份氣溫偏高,菊花甚至在下旬也不會被霜凍死,蜜蜂若出巢采集,回巢途中因氣溫下降而被凍僵、凍死,控飛比較難。養蜂員在管理工作中有任何疏忽都會造成全場蜂群“冬衰”。 本月管理措施: 1、在初冬干旱的年份里,氣溫往往高于往年10℃以上,蜜蜂可以采回很多的蜜。但是,其中有大量甘露蜜混入,因此本月初應提盡越冬飼料脾用硫磺熏蒸后另外保存,放入適量空脾讓蜜蜂貯蜜。待沒有甘露蜜進巢后,再抽盡蜜脾取出甘露蜜,按蜂量定脾。蜂路始終保持20mm,放王籠的蜂路可適當增大點,并換入貯備的飼料脾。 2、超過9足框的群,繼箱中可保持少量的脾;9框以下的群,應把繼箱中的脾全部抽出另外保存,巢箱可放8框以內的蜜脾。本月繼箱中原則上不留巢脾,用空繼箱降溫。使蜂群早曰結團,減少飛翔,實行“凍蜂”。 3、抽出的空脾、蜜脾、粉脾分類裝箱,箱內放樟腦或衛生球2-4粒。有條件的還應有專門的巢脾貯存室。定期用硫磺熏脾,以防蠟螟危害。 4、檢查、調整越冬飼料脾,每框脾內應有不低于1kg 的封蓋蜜。 5、在月底的一個清晨,當蜂群尚未散團時,再把蜂群普遍檢查一遍,凡是蜂少的邊脾都應把蜂抖凈后抽出,使每群內的蜂密集;空繼箱紗蓋上不蓋覆布,大蓋開窗,并且大開巢門,但巢門高度不超過8mm,以免敵害鉆入,這是控飛的關鍵措施之一。暖天不散團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前提,定脾以后少開箱檢查,保持群內安靜。 6、如果不是定地飼養,又準備來年到油菜豐富的地方采集的蜂場,可在本月中旬選擇晴天的中午,上好蜂卡、釘牢紗蓋,用車把蜂運到紫菜較多的油菜場地,選擇背風、背陰、干燥、安靜的地方落場,當天晚上打開巢門讓蜜蜂安定。待蜂認巢飛行后,過一兩天拆下蜂卡,仍然架起繼箱、支起大蓋,繼續“凍蜂”。 為什么要在11月中旬轉入有紫菜的油菜場地呢? (1)轉入紫菜較多的地方是為了在1月下旬開繁時,有足夠的紫菜花粉飼喂第一、第二代幼蜂。 (2)已經開繁了的群,一般在4月份前不轉場。因為早春天寒,運輸途中震動會引起蜂群離脾影響子脾的哺育、護脾工作,使出房的幼蜂不健康而丟失一代子脾,造成蜂群“春衰”。有的養蜂者對此認識不足。因此,我認為提前轉場較好。 7、普查一下王籠是否在蜂團中間。
12月份 本月平均溫度在4℃,極端最低氣溫可達-7—-10℃,進入寒凍期。一般年份在本月上、中旬 ,繼續架空繼箱“凍蜂”,并防止蜂群受悶、散團。 本月蜂群管理措施 1、本月1-3曰抽出多余邊脾,看飼料是否充足;找出蜂群不安定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使其正常。 2、上、中旬仍然用空繼箱“凍蜂”,并且仍然要支起大蓋通氣。蜂箱踏板與地面之間用草簾及其它物體“搭橋”,以免出巢的蜜蜂不能返回巢門,而落地后被凍死。 3、有盜蜂侵擾可用細草掩蓋巢門,較嚴重的要縮小巢門,供兩三只蜂通過即可。 4、12月20曰后,當最低氣溫有-2℃以下時,可撤下繼箱。5框以下的群加草簾隔板保溫,撇去紗副蓋,蓋上覆布,上梁框上橫放2根“過橋”棍,使各脾中工蜂“過橋”取得聯系。6框以上的群不加草簾,不撤紗副蓋,紗副蓋上面蓋覆布。 5、在秋旱、氣溫偏高的年份里,蜂群根本無法控飛,工蜂數量急劇下降,普遍只有4框以下蜂時,除殺王合并外,可在12月1曰放王,任其自然產卵育蟲。管理方法可參照1、2月份的月歷。 6、防潮濕、防鼠害,保持蜂群安靜。 7、防冬季蜂王凍死,時常檢查王籠是否在蜂團中間。從紗蓋上面檢查,如果有的蜂團已經轉移,可輕輕撬動紗副蓋或揭起覆布,待蜂群安定后,把王籠移到蜂團中間就可以了。檢查時盡量不動脾。有的蜂場越冬時凍死蜂王較多,而且多年如此,不知其所以然。那是因為他們只注意到王籠是否在蜂團中間,而沒有注意到王籠是否離蜂團太低,也就是說掛王籠的鐵絲太長,當氣溫極低時,蜂團縮小上移,王籠被暴露在蜂團外面后蜂王才被凍死。 8、總結一年來的經驗教訓,整理養蜂筆記,制訂來年的工作計劃及進行蜂機具修補、消毒工作。
上一篇:中草藥防治蜜蜂病蟲害藥方舉例
下一篇:如何應對中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