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換王的方法有利用蜂王換王和利用王臺換王2種:
⑴利用蜂王換王
在給蜂群更換老劣蜂王,或給新分群和失王群補充蜂王時,都必須誘人蜂王。誘入蜂王的時候、蜜源、群勢以及蜂王的行為和生理狀態等的因素,對誘入蜂王的成功與否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蜂群若失王不久,尚未改造王臺.或工蜂沒有出現產卵之前,誘入蜂王較容易成功;外界蜜源豐富或沒有發生盜蜂的情況下,誘人蜂王容易成功;給弱群或在夜間誘入蜂王容易成功;
蜂王安靜穩重或操作輕穩,誘入蜂王容易成功;外界氣溫較低或巢內飼料充足時,誘入蜂王容易成功。
在誘入蜂王之前,應對蜂群進行詳細檢查,將王臺全部毀掉,需要更換的老劣蜂王應在前1d提走。誘入蜂王時,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誘入方法。
⑵利用王臺換王
①利用自然王臺換王
當蜂群出現分蜂王臺時,注意選留 1個較大王臺,其余王臺毀除,并將原群蜂王剪翅,防止自然分蜂。
②利用中蜂母女交替的習性換王
人為剪去蜂王的翅或上顎、中足的跗節,使蜂王致殘,然后誘入 1個成熟王臺換王。
中蜂換王的時期
⑴常規換王
1年換1次王:春季3~4月份
1年換2次王:春季3~4月份1次,秋季10~11月份1次
⑵結合蜂群斷子治病換王
中蜂囊狀幼蟲病高峰期,用王臺換王,使得蜂群有20d的斷子期,阻斷寄主,有利治病。
⑶結合采蜜期新王采蜜換王
在流蜜期前15d,將原群蜂王除去或囚禁,誘入王臺換王。采蜜期到來時,新王剛好產下一些子,從而激勵蜂群采蜜,可活較高產蜜量。
中蜂控制交尾的方法
在蜜蜂人工育王中,常常采用空間隔離、時間隔離和生殖隔離等措施來實現預定的良種組配目的。
空間隔離
根據處女王婚飛的范圍設確定交尾場遠離其它蜂場的距離,使得所培育處女王只能與所培育雄蜂交配。據觀察,蜂王婚飛的半徑平原可達18.5 km,山區可達5km,所以設在平原 的交尾場與其它蜂場的距離應在36km以上,而設在山區的交尾場與其它蜂場的距離應在10km以上。
時間隔離
在其它蜂場的蜂群未出現雄蜂的季節,提前培育種用蜂王和雄蜂達到控制交配目的。通過合并蜂群組織育王群和雄蜂培育群,提前培育蜂王和種用雄蜂,并在其它蜂場雄蜂未出現前完成所培育蜂王的交配。
生殖隔離
中蜂與西方蜜蜂時 2個不同的蜂種,在自然界不發生雜交。因此,可將中蜂的交尾場設置在只飼養西方蜜蜂的地區。
中蜂育王群的組織與管理要點
育王時,宜選擇具有分蜂熱或自然交替傾向的強群作為育王群,這樣的蜂群移蟲接受率高,蜂王質量好。中蜂育王通常應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1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勢宜在8框以上,且群內必須有大量6~8d的適齡泌漿蜂。
⑴育王群的組織
育王群通常宜在移蟲前 1d 組成。組織時,用框式隔王板將蜂王(剪翅)限制在箱內一側2~3框區 內產卵繁殖,另一無王區作為育王區。在育王區內,放2個有粉蜜的成熟封蓋子脾和2個幼蟲脾,幼蟲脾居中。育王時,育王框插在育王區的2個幼蟲之間。
育王群群勢不足時,應提前 6~7d補進老熟的封蓋子脾,以增強群勢。育王群的蜂脾比例應保持在1∶0.8,當群內巢脾過多時應適當抽出卵蟲脾,以密集蜂群和減少蜂群哺育幼蟲的負擔。
當采用無王群培育蜂王時,要在組織育王群時就應將蜂王移去或用囚王籠囚禁后置于箱內后部 底板上。
⑵育王群的管理
①每3d要徹底檢查和毀除育王區王臺1次;
②每3d要調整蜂巢 1次,將繁殖區的卵蟲脾調到育王區,將育王區的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封蓋子脾調到繁殖區供蜂王產卵;
③組織育王群的當天開始至王臺封蓋,每晚應對育王群進行獎勵飼喂;
④育王框兩側的蜂路應縮小成單蜂路(5mm);
⑤無王群育王只能哺育蜂王1次,不能連續多次進行。培育1次蜂王后,應及時誘入王臺換王或釋放所囚蜂王。
中蜂越冬期管理的要點
中蜂越冬狀態,與意蜂基本相似。但黃河及秦嶺以北地區,中蜂每年冬蟄的日期比意蜂推遲20d左右。翌年開始活動的日期,也比意蜂提早20d左右。
我國各地冬季的氣溫差別很大,中蜂在不同地區越冬的狀態各不一樣,因此飼養管理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按我國的4類地區,分別介紹中蜂越冬管理要點。
一、南亞熱帶氣候區
在廣東、福建、廣西等省的南部沿海地區,冬季氣溫常在10℃以上,外界有零星蜜粉源。這個時期雖然是冬季,但中蜂并不停止采集活動,蜂王也不停卵,故蜂群要按繁殖期進行管理。
二、亞熱帶氣候區
在粵北、閩北,以及湖南、江西、貴州、云南、四川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冬季氣溫波動在0~10℃之間,平均氣溫在5℃以上。在這種氣候下,蜂群依然處于繁殖狀態,沒有出現冬蟄現象。但由于氣溫較低,工蜂外出采集常被凍死。若讓蜂群大量繁殖,便會促使大量工蜂出外采集,從而增加凍死的威脅,引起群勢迅速削弱。因此,這類地區應縮小蜂王的產卵量,減少群內的哺育工作,以減少工蜂外出采集。在管理上,宜適當進行箱內保溫。
三、北亞熱帶氣候區
在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的廣大山區, 1~2月份的氣溫可降到零度以下,日平均氣溫在0~5℃范圍內。這些地區的蜂群,應放置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過冬,使蜂王處于停卵狀態,一般不包裝,或僅作內包裝。這樣,有利蜂群結團冬蟄。到春季繁殖時,再加外包裝保溫。
四、溫帶氣候區
在秦嶺、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冬季平均氣溫長期在零度以下,蜂群處于冬蟄狀態。在這類地區,越冬前應培育1批幼齡蜂,并保證群內有充足的封蓋蜜脾,冬季要做好箱內外的包裝保溫工作,縮小巢門,防止老鼠進入箱內為害。氣溫在-20℃以下的地區,蜂群應放入地窖越冬。
中蜂轉場后零散蜂收集一法
家庭中蜂場宜小轉地飼養方能獲得較多的收成,但蜂群一般擺在山邊、地坡,夜間轉移非常不便,而白天轉移,必然留下相當多的采集蜂。我們以往的做法,每搬走一箱就在原地放一個手提箱(能放3 張脾的小箱,前后壁上釘一條皮帶便于手提),可是這樣又有兩個弊端,一是需要手提箱的數量多,二是這么多手提箱第二天帶走也不方便。后來我認識到,這些零散蜂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不會再有“斗志”。于是我把一只手提箱放在原場醒目的中心地點,里面再放一兩張有點蜜的脾。結果,全場零散蜂都匯集在一起,而且相安無事。第二天,由于這些零散蜂的混合群無工,出勤蜂不多,再提到新場,丟失的蜂極少,于夜間合人任何一群都行。
南方中蜂雄蜂飼養經
雄蜂的品質和體質的好壞,對與其交配蜂王所組成新分群的后代遺傳性狀和品質優劣有直接影響。筆者將中鋒飼養過程中所獲得的一些粗淺體會寫出來與大家探討。
1、雄蜂的培育。南方中蜂一般在“大寒”前后開始春繁。強群一般在2月份就達到了一定的蜂量,并開始修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了。這時是選育種用雄蜂的關鍵期,可依據蜂量調入適量的封蓋子進行補強,使得蜂密集于子脾上,迫使蜂群修造一定數量的雄蜂巢脾,培育雄蜂。待第一批雄蜂出房后,就可割去已有的雄蜂巢房,選擇母群培育蜂王。
2、雄蜂的控制。南方中蜂一般在2月份開始修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3月下旬至4月份就開始分蜂。由于這一時期,通常有較為漫長的雨季,工蜂無法出巢采集蜜粉,雄蜂過多對飼養中蜂是極為不利的。這種情況筆者是這樣做的;通常將邊脾的雄蜂巢脾割除,留工蜂育蟲區下部的雄蜂幼蟲讓工蜂哺育,數量不宜太多。此時,不宜將其全部割除,因為在自然狀態下的中蜂為了種族的繁衍,這時期一定要培育出大量的雄蜂為處女王交配和分蜂作好準備。少量的雄蜂可以調動蜂群的積極性,如此時將其全部割除,工蜂又將修筑更多的雄蜂巢脾,把雄蜂控制在一定的數量上。
3、雄蜂的清除。在中蜂的日常管理中,常常遇到工蜂產卵的群,提脾檢查時可以看到大量的雄蜂、部分雄蜂幼蟲和封蓋的雄蜂蛹。此時工蜂采集消極,如果引入蜂王,成功率較低,為此需采用人工幫助工蜂清除部分雄蜂。筆者的方法是:準備好一個空蜂箱和一個中蜂平面隔王板。將多個巢脾里的蜜蜂迅速震落在空蜂箱里,迅速蓋好平面隔王板;強烈地震動蜂箱或往蜂箱中噴煙,迫使工蜂飛離并回到原巢中,這時蜂箱中只留下大量的雄蜂,然后可用熱水將起清除。巢脾上的小雄蜂幼蟲可用噴水器往脾上噴水,用快刀割除封蓋雄蜂蛹,待工蜂拖走小幼蟲和蛹后,即可間接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