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蜂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外界密源短缺時節,嗅覺極為靈敏的中蜂有的單群發生被盜,也有多群互盜造成蜂場秩序大亂而帶來一定的損失。
開春前晚上打著手電筒照明給中蜂群飼喂糖水,沒有一點滴漏。第二天早晨發現喂糖蜂群多箱巢門前秩序大亂,蜜蜂廝咬打轉搏斗。在束手無策之際,想起廚房中存有調味品八角粉,當即取出用清水調成糊狀,涂抹在被盜群巢門前,涂過一遍之后回頭觀察發現混亂現象已經平靜下來,巢門前恢復了安寧。說明八角的氣昧能夠驅散盜蜂,還說明不但飼喂蜂蜜容易引起盜蜂的發生,喂糖水也要謹慎。
盜蜂是指到其他蜂巢中采蜜的工蜂。盜蜂均發生在外界蜜源缺乏或枯竭的季節,是蜜蜂種內競爭的重要形式。當蜂群的密度超過自然界所能承受的壓力是,蜜蜂通過盜蜂的形式實現食物資源的再分配,保留強者,淘汰弱群和病群,所以盜蜂對蜜蜂自然種群的生存和強盛意義重大。
盜蜂是蜂群的非正常采集行為,是指闖入別群盜取貯蜜的現象。盜蜂多出現在外界缺乏蜜粉源的時候,其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與外界缺乏蜜源和蜂群管理不善(如喂蜂時糖水灑在地上、蜂箱破爛和巢門過大等)有關。盜蜂多發生在同一個蜂場鄰近蜂群之間;兩個蜂場距離太近時,有時也會發生在蜂場之間。盜蜂多數是強群里的工蜂,去盜防御能力較差的弱群、無王群、交尾群和病群等。嚴重時會發生整場蜂群之間互相盜蜜的現象。
盜蜂的識別
初期盜蜂多為老年工蜂,其身體的絨毛脫落,油光發亮,常在被盜群蜂箱的縫隙和巢門附近徘徊,舉止慌張,并試圖沖進被盜群的蜂箱里,常遭到被盜群守衛蜂的攔阻;盜蜂有機會進入被盜群蜂箱后,從巢門出來時腹部飽脹;當個別盜蜂作盜成功后,會引來大量盜蜂,此時被盜群蜂箱周圍常出現抱團廝殺的工蜂。為了準確判別盜蜂蜂群的位置,可在被盜群的巢門口撒上白色粉末(如面粉、滑石粉等),然后巡查各蜂群,發現工蜂身上帶白粉回巢的蜂群,就是盜蜂群。
盜蜂的預防和制止
對于盜蜂應著重于預防,關鍵是常年飼養強群、保持充足的飼料、加強蜂群的管理等。在管理上,缺蜜期在蜜蜂外出活動時盡量減少開箱次數和時間;對無王群和弱群要及時進行合并;對缺乏食料的蜂群,要及時調入蜜脾或及早補助飼喂。喂蜂時,要注意先喂強群后喂弱群和當晚飼喂當晚蜜蜂能搬完為原則,不要讓糖漿滴灑在蜂場上。要注意填補蜂箱縫隙,抽出的巢脾要及時處理,不要亂丟。缺乏蜜粉源植物開花的季節,要注意縮小巢門。
發生盜蜂時要及時處理。盜蜂發生較輕微的,應立即把被盜蜂群的巢門縮小到僅能容一只蜂進出,同時涂一些有刺激味道的物質,如煤油、樟腦油、氨水和石碳酸等進行驅趕。如此法無效,就要找出作盜蜂群,把它搬到別的地方,原位放一個空箱收集飛回來的蜜蜂。晚上給搬走的作盜群調入蜜脾,第二天再把它放回原地。把用于收集盜蜂的蜂箱放在原箱上面,讓盜蜂逐漸飛回原群。如果發生全場互盜時,所有的蜂群都要關小巢門,晚上給全場的蜂群都喂足糖漿,然后把蜂場搬遷到蜜源條件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