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的人工分蜂技術 陳志松 (福建省南安市農業與海洋局種植業管理站362300) 摘要:中華蜜蜂對南方環境條件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在南方各丘陵及山區分布廣泛,但易產生自然分峰。該文介紹了中華蜜峰養殖過程中的人工分蜂技術及人工分蜂后的管理。 關鍵詞:中華蜜蜂;人工分蜂技術;管理 Study on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Swarming in Chinese bee CHEN Zhi-song (Planting Management Station,Agricultural and marine bureau,Nan'an,Fujian 362300) Abstract:Chinese bee(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had great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South China.It distributed widely at southern hills and mountain area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dur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Chinese bee and the management after artificial swarming. Key words:Chinese bee;swarming technology;management 中華蜜蜂簡稱中蜂,南方各地的丘陵、山區分布最廣,中蜂行動敏捷,嗅覺靈敏,采集勤奮,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對南方氣候、蜜源等環境條件有極強的適應性,正常年份每群中蜂可收蜂蜜30 kg以上,產出的經濟效益較高,從而深受蜂農喜愛。中蜂的唯一缺點是易產生自然分蜂,即分蜂性較強而難以培育成大群。筆者于2007年春從南安市東田鎮一養蜂場購進15框中蜂,至今己發展至100框,以群數算為25群。現將在養殖中蜂過程中的人工分蜂技術及人工分蜂后的管理介紹如下。 1 掌握自然分蜂規律,適時做好人工分蜂 在南方荔枝、龍眼、山烏桕盛花期(3~6月份),枇杷、八葉五加盛花期(11~12月份)是自然分蜂的主要季節。通常1框中蜂巢脾兩面爬滿蜜蜂約3000只,在氣候溫暖、蜜粉充足、群體壯大達4~5框蜂時,導致巢內擁擠、通風不良、蜜粉充塞、卵圈受壓,缺乏造脾發展余地就容易促成自然分蜂,而且大群、老蜂王也易發生分蜂,這些因素導致工蜂減少飼喂蜂王。從而蜂王減少產生蜂王物質和減慢蜂王物質的傳遞,最終促成蜜蜂筑造王臺,迫使蜂王向王臺基產卵,促成蜂群發生自然分蜂。出現以上情況,有80%~90%的蜂群就會培育雄蜂,造王臺,進行自然分蜂。群數較多的養殖場多數采取人工分蜂,人工分蜂可增加蜂群數量,擴大生產,且能按計劃在最適宜的時期繁殖新蜂群,同時可減少自然分蜂時收捕的麻煩。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在距離當地大流蜜期45 d以上,蜂群已發展至滿箱時進行人工分蜂,才不會減少蜂群的采蜜量。如果僅為增加蜂群數量平常也可以進行人工分蜂。當發現蜂王已在王臺基內產卵或者臺基內的王蟲日齡達3~4 d時,即可剪去蜂王一邊翅膀的3/5。根據王臺的發育日期可為3 d卵期、5 d幼蟲期、8 d封蓋期(即王臺封蓋至第8 d新王出臺)。一般在王臺封蓋至第6 d,即王臺下部的繭已露出、繭呈偏黃黑色時,即可進行人工分蜂。 2 人工分蜂方法 2.1 原場地近距離人工分蜂 具有強烈分蜂熱的4~5框蜂,且王臺已封蓋6d,可于晴天下午15:00~16:00進行人工分蜂。先找出剪翅王關入囚王籠中,一般情況是找不到剪翅王,因為通常情況是當王臺封蓋2~3 d,老蜂王會飛離原巢并帶走半數以上蜜蜂,老蜂王因被剪翅不能飛而落于巢前,2~4 h后死亡。分出的蜜蜂因無蜂王帶領而紛紛返回原巢。再從原箱中提出2~3框蜂另置于新箱,可把關住剪翅王的囚王籠置于新箱巢框上,把新群搬離距離原群位置4~5 m或者更遠均可。若找不到剪翅王,再從原群或別群提取一個封蓋6日齡王臺介入,注意不要震動或損傷王臺,因為是具有強烈分蜂熱的蜂群。新分出群于當日下午僅有少數外勤蜂飛返原巢,如果飛返原巢的蜂較多,應退出多余的巢框回原箱,保持蜂脾相稱。原群保留1個大型端正成熟王臺,其余王臺去除。根據新王出房日期應檢查新王是否出臺。 2.2 借用王臺,提早分群 傍晚從未起分蜂熱的4~5框蜂的強群中提出2~3框蜂另置于新箱中,固定好巢框,注意不要提出老王,立即關閉兩邊巢門,打開后氣窗,載到距原蜂場5 km或5 km外的場地,即可打開兩邊巢門,關閉后氣窗,這樣可以避免分出群的蜜蜂飛返原巢和發生盜蜂。第2 d查看巢脾上是否有新造王臺,如果有要先除去,然后介入1個6日齡封蓋王臺或成熟王臺,據新王出房日期要查新王是否出臺,另行處理。 3 人工分蜂后的管理 介入王臺后,根據王臺發育日期,應檢查新王是否按時出臺,主要觀察新王是否行動正常,雙翅是否殘缺。新王正常的話,出臺后第3 d即出巢試飛熟悉蜂巢位置。如果人工分蜂后,蜂群還是過于龐大,分蜂熱尚未解除的人工分蜂群往往還會再次自然分蜂,應特別注意。當新王5~6日齡性成熟外出交尾,交尾成功后第7~10 d即可產卵,有的可拖延至12~13 d產卵,超過15 d未產卵的蜂王應立即淘汰。在交尾成功的新蜂王產卵以后,可以每隔1周用從強群提出的封蓋子脾補1框,起初補帶幼蜂的,之后補不帶蜂的將出房的封蓋子脾,補成能迅速發展的蜂群。新分群的群勢較弱的話,在缺乏蜜源時,立即補助飼喂1∶1的糖水,保持充足飼料,并且縮小巢門,注意防止盜蜂。 (責任編輯:admin) |
中華蜜蜂的人工分蜂技術
|OK蜜蜂網
上一篇:蜂場規模對蘋果授粉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巢蟲綜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