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蜂農:我從不秋繁;為什么他會這么說?
老蜂農:我從不秋繁;為什么他會這么說?
現在正處于秋季初期,不少地方的養蜂人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秋季繁蜂的工作。有大量買糖喂蜂的,有大量買花粉喂蜂的。但聽蜂之語在和一位老蜂農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他從來不秋繁。養蜂不秋繁意欲何為?聽蜂之語很好奇,便追問其緣由。老蜂農的回答很簡單,就兩個字:規劃。
聽蜂之語恍然大悟,養蜂技術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個人要想把養蜂的效益發揮到最佳,養蜂的規劃才是最重要的。具體的規劃大致從以下三點著手:
一、順應天氣。
養蜂靠天吃飯,要把蜂養好,一定要提前知曉未來的天氣,且不說我們要大致猜出一年的天氣,但至少要多看天氣預報,了解未來一周到半個月的天氣走向。天氣好有天氣好的規劃,天氣不好有天氣不好的應對措施。
二、順應蜂情。
蜜蜂一年四季都會有其自然發展的規律,春繁速度快,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繁過后分蜂頻繁,人工分蜂能減損;度夏退蜂厲害,降溫避暑是關鍵;秋季繁蜂速度慢,蜜源短缺需謹慎;越冬則只能保住蜂底子,來年再戰。
三、控制蜂群數量。
為何要控制蜂群數量?聽蜂之語認為首先要弄清兩個問題:
①、一年你能賣出多少蜂蜜?
不清楚自己的銷售能力,蜂蜜產少了不夠賣,蜂蜜產多了只會為銷售發愁。所以控制恰到好處的蜂群數量才能有效的節約成本,將利潤最大化。
②、你的資金投入預算是多少?
蜜蜂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在采蜜,首先是蜂群狀態滿足不了,其次是天氣和蜜源也滿足不了;所以養蜂是需要大量精力和資金投入的,特別是專業養蜂人,聽蜂之語發現他們在缺蜜的季節,給蜜蜂喂糖都要喂幾噸,這資金投入不可小覷。
這兩個問題一個是收益的問題,一個是投入的問題;收益減去投入就是效益的問題。將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效益才能最大化。
現在我們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聽蜂之語發現老蜂農從來不秋繁原來是大有深意的。之所以這么選擇這么做,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老蜂農那邊秋冬沒有什么大蜜源,不具備繁蜂的價值,因為無蜜可取。繁蜂增加了成本,不繁蜂反而是順應了蜂情。
②、秋初溫度高,繁蜂的進度非常慢,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不刻意秋繁可以減少精力和資金的投入。
③、為了準備蜂群過冬,秋初繁蜂為時過早。現在繁出來的蜂用來越冬就有點強人所難了,說不準大量的蜜蜂還沒到越冬時就已經歸天了。應該推遲到秋末開始繁殖越冬蜂才恰到好處。
所以說老蜂農這招規劃的計策實在是高,不過聽蜂之語認為并不是絕對的。
首先我們要結合當地的天氣和秋季的蜜源情況,如果溫度適合繁蜂,且秋季有蜜源,如果不秋繁那養蜂干啥?
其次是秋初不秋繁不代表完全是要蜂王停產。度夏期退蜂這么厲害,總要補充蜂量才能有種蜂用來繁殖越冬蜂。所以說不是絕對的不秋繁,只是不刻意的大力刺激蜜蜂秋繁而已。
下一篇:九月秋繁防盜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