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需要搞清楚蜜蜂的采集半徑以及飛行距離嗎?
養蜂人需要搞清楚蜜蜂的采集半徑以及飛行距離嗎?
作為養蜂人,一定要弄懂蜜蜂的習性,這樣才能夠養好蜂。蜜蜂的習性并不是靠我們自己觀察就能搞清楚的,所以,必須要看一些專業的蜜蜂書籍。我們不僅要學習養蜂技術,而且要知道蜜蜂習性和自然規律,這樣才能懂得結合自然條件,怎樣合理管理蜂群?才能明白哪些養蜂技術可以學,哪些不能學。
養蜂人需要搞清楚蜜蜂的采集半徑以及飛行距離嗎?
一切養蜂技術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蜜蜂習性的基礎上,都必須結合蜂群狀態,氣候條件才能正確運用。再好的養蜂技術,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養蜂人手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甚至學錯了,還害了蜜蜂。
我在養蜂時看過一些蜜蜂的專業書,自認為對蜜蜂了解了一些,這樣在養蜂過程中才知道怎樣靈活運用,避免失敗。可我今天告訴大家,不要把那些專業的蜜蜂書籍看的太重要。哪怕是專家寫的蜜蜂書籍,有的在實踐中并不是太正確了。而且有的知識面對養蜂人來說用不著,我們別太信實了而瞎操心。
比如說有的人一直在議論蜜蜂的采集半徑以及飛行距離問題,養蜂人真的不需要深究的。
我們要明白,蜜蜂是比較聰明的昆蟲,不是在特殊情況下不會是舍近求遠,非要達到采集半徑才去采集!有些專家認為蜜蜂會喜歡采集一公里以上的花朵,我是認為胡說八道的。把蜂群放在油菜花地里,蜜蜂出巢就能采集,絕不會飛到更遠的地方去。這是養蜂人眼見為實的事情,專家的幾個試驗怎么能證明是對的呢?
如果是意蜂,會集中采集主要大蜜源花。當偵查蜂告訴了大蜜源花的位置時,蜂群會傾巢出動,直奔蜜源花處,會對眼底下的零星蜜源花無視。這種情況意蜂會舍近求遠,但絕不會死板到是哪個距離才會采集?因為蜜蜂的通力協作精神,追求一致,所以才能采集出純凈的蜂蜜。
而中蜂就更聰明了,哪里花蜜好采集就采哪里,不會在乎距離是否達到標準,不會苛刻要求花蜜是否純凈。哪里近采集省勁就采哪里的花,越近越快越好。
所謂的采集半徑,養蜂人是觀察不到的,養蜂專家做的實驗也是個例而已。蜜蜂就算能飛三公里以上,在實際情況中是很難達到這個標準的。飛行距離加大一半,勞動量就會增加一大半。距離太遠會極大的損耗工蜂的體力,加速死亡,不到萬不得已工蜂是不會達到極限采集半徑的。
在自然環境中,如果有水域,山巒密林阻隔,蜜蜂也更難以達到采集半徑。所以說我們研究采集半徑沒有任何意義,作為養蜂人,一定要考慮怎樣使蜜蜂能就近采集,而不是根據采集半徑來設置蜂場。
還要明白的是,每一只工蜂的體力是不一樣的。體質強壯的工蜂可以飛出兩三公里,而體質弱的工蜂一公里左右就十分吃力了。如果采集時風向不對,工蜂也難以達到采集半徑,不能到更遠的距離采集。
至于蜜蜂的飛行距離到底有多遠,也真的沒有準確的數據。如果蜜蜂空腹載飛行,順風飛行,能飛的距離肯定遠的多。蜜蜂采集蜜粉花花粉,載重飛行,逆風飛行時,肯定辛勞得多,不能飛行太遠。而蜜粉源花的位置是固定的,為了采集可能不得不進行逆風飛行,載重飛行。
養蜂人設置蜂場時就要考慮把蜂場設置在低洼處,將出巢空載可以向上爬飛,回來時載重可以滑翔歸巢,輕便的多。這樣就是在幫助蜜蜂。
養蜂人看書看文章,不要被那些沒有意義的問題糾結。只要想清楚,怎樣幫助蜜蜂,怎樣養好蜜蜂就可以了。在實踐中仔細觀察蜜蜂,動腦筋想想才能真正了解蜜蜂,這比某些專家的學術文章靠譜得多。
上一篇:蜜蜂巢脾儲存技術,真的實用嗎?
下一篇:蜂箱越做越矮,是偷工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