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十二月工作安排
養蜂十二月工作安排
一月
一月小寒和大寒,養蜂計劃制定全。
蜂箱蜂具清刷好,嚴密消毒莫遲延。
三九四九溫度低,視天增溫勿遲疑。
防止震動和鼠害,箱外觀察常注意。
根據多年觀察,蜂群越冬最適宜的溫度是 0℃左右。無論室內外,超過 5℃時,能聽到箱內有嗡嗡的聲音;低于-5℃時,會聽到箱內有沙沙聲。溫度高時要注意通風避光,溫度低時要增加少量保溫物。多年的實踐證明,每箱有 4~5 脾蜂的群勢越冬,只要喂足蜜糖,凍死蜂的現象是少見的。越冬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喂糖不足,蜂群受悶熱,活動增加,食量加大,越冬糖吃完又沒有及時采取措施。1 月份蜂事活動較為輕松,要根據自己的蜂群情況,條件技術,制定一年的計劃;把蜂箱、蜂具做好嚴密消毒,且忌人蜂同室,并經常檢查,防止鼠害。
二月
立春雨水二月間,春風解凍王產卵。
檢查群勢整蜂巢,蜂多于脾蜂路緊。
獎蜜喂粉加藥物,增裝增溫捂蓋嚴。
嚴防凍傷蜂幼蟲,抓緊用藥治蜂螨。
整個 2 月份平均氣溫還是很低的,給蜂群春繁帶來很大困難,因為繁殖新蜂正常溫度在箱內中心脾必須達到 36℃才能使其健康發育(邊脾處的溫度也不能低于 20℃)。測定溫度的方法是把手插進蜂箱內,有溫暖的感覺,少數蜂在巢門有扇風現象,才達到春繁的要求。但 2 月份的溫度特點是晝夜溫差太大,白天雖有少數達到 8℃以上適合蜂群飛行的天氣,夜間往往還0℃左右。這時蜂群已度過了 4 個月的越冬期,箱內如有 4 脾左右的群勢,立春后有些蜂王就開始產少量卵。多年實踐證明,立春前開始春繁,因氣溫太低,往往發生閃子和凍死幼蜂的現象,越冬蜂傷亡大,很容易造成春衰。最適應的春繁時間是 2 月中旬,雨水前后選擇晴天無風,溫度在 8℃以上的天氣,按照蜂多于脾、蜂路緊的原則,調整好蜂巢,除留可使 2~3 個蜂能通過的巢門外,箱內外要大量增添保溫物;在沒有獎飼之前,狠治一兩次蜂螨,給蜂群制造一個適宜的環境。這樣就可以達到強群取槐花蜜的目的。
三月
三月驚蟄春分連,春草初綠天漸暖。
杏桃蘋果現鮮花,油菜花開粉蜜連。
清理巢箱定群勢,促使蜂王多產卵。
封蓋子脾往外調,越冬老蜂更換完。
3 月份平均氣溫上升到 8℃以上,晝夜溫差縮小,不少晴天的溫度可達到 15℃左右。從多年的花歷記錄中看出,上中旬早油菜先后開花,下旬柳、杏、桃、蘋果相繼開花,蜜粉較多,“雨水”前后蜂王產的卵到“春分”前后已陸續出房,有不少年份 3 月下旬巢內就出現了較多新蜂。隨著新蜂出現,飼喂幼蜂能力的提高,要及時把封蓋子脾往外調,加脾擴巢,一直達到每脾有五、六成蜂的程度。
四月
清明谷雨四月天,油菜盛花好蜜源。
蜜多粉多及時取,強群蛹脾補小群。
早有蜂王早分蜂,新王刺槐帶強群。
溫度逐高去包裝,調好刺槐生產群。
4 月份,月平均氣溫達 15℃,隨著越冬蜂的更換,群勢不斷壯大,上中旬油菜正值盛花期,蜂群的增加速度已達到最高峰。蜂群由 2 月份的密集到 3 月份的稀疏,到 4 月上旬又密了,再經過加脾擴巢,使蜂群再度稀疏。這就是蜂群春繁“兩稀兩密”。4 月上旬就可以開箱取蜜。整個 4 月份一般要取蜜 4 次左右。為了用新蜂王帶強群,采刺槐花,在 4 月 5~10日,育一批王臺,到 28~30 日,刺槐初花期,處女王亦交配成功,4 月 25 日左右,通過調整,就組成了采刺槐的生產群。
五月
五月立夏和小滿,刺槐泡桐花相連。濃郁清香直沖鼻,集中精力奪高產。整個五月花集中,要為棗花繁殖蜂。群狀蜂稠防分群,加脾擴巢王臺清。5 月份月平均氣溫 20℃,是養蜂的黃金季節。本月上旬刺槐正值盛花期,如果早上花香直沖鼻子,這是刺槐蜜大豐收的景象。刺槐蜜是上等蜜,要調動蜜蜂的積極性,利用蜂能在短時期內可采大量蜜的特點,采取早8 點以前,下午4 點以后,躲開采蜜高潮,取蜜多下漿框,奪取蜜、漿大豐收。如利用雙王繁殖,單王取蜜的生產方式,箱日取蜜量可達 7 千克左右。
六月
芒種夏至六月天,奪取棗花好蜜源。
箱上箱下勤灑水,蜂巢通風路加寬。
棗花傷蜂較嚴重,措施得當損失輕。
天氣干熱加水脾,喂藥預防棗花病。
此期間,棗樹正值病蟲害多,流蜜很不穩定,蜂場近處如有棗樹林,最好去遠地短程追花奪蜜。此棗花期易干旱多風,棗花蜜稠,采集困難,還嚴重傷蜂。故應及時往箱上箱下、蜂場灑水,加些水脾,喂些甘草水或用青霉素水噴灑,改善蜂場小氣候,減少棗花病的發生。棗樹初花期一般在 5 月底。芒種前后開始流蜜,正是三夏大忙季節,易忽視對蜂場管理,蜜滿顧不上取,臺來不及清,容易出現分群和逃跑現象,造成不應有損失。
七月
七月小暑大暑連,一年溫度最高點。
樹蔭深處蜂箱放,通風乘涼把溫降。
早防蜜蜂卷翅病,繁殖造脾均群勢。
汛期已到防風雨,保護蜂群應注意。
7 月份氣溫較高,在管理上主要是蜂群防暑。6 月中旬采過棗花后一般蜜源較少,大約間斷半個月時間,由于采棗花時蜂勢下降,應趁此機會平衡群勢。巢內蜜少應獎飼一部分,促進繁殖,給芝麻、瓜花和棉花大蜜源準備采集群。7 月份降雨集中,暴風雨時有發生。這時應把蜂群放置遮蔭、地勢較高地方,以防造成不必要損失。
八月
立秋處暑八月間,芝麻棉花大蜜源。
上旬開始育蜂王,除掉老王換新王。
平衡群勢增繁殖,多取少留蜜粉糧。
連續幾次治蜂螨,爭取蜂王多產卵。
8 月份平均氣溫 30℃左右,芝麻、棉花是全年的最后一期蜜源,花期較長,可延續 1 個多月。由于芝麻、棉花流蜜多,除多取蜜粉外,要注意取蜂王漿,并抓緊造脾,奪取花粉、王漿、蜂蜜三高產,這樣全年養蜂的高效益就有把握了。
九月
白露秋分九月天,燕去鴻來天漸寒。
蜂王產卵逐漸少,育越冬蜂需抓緊。
群勢密集抽空脾,獎勵飼喂糖或蜜。
適當保溫促繁殖,備足蜜糖越冬脾。
9 月份平均氣溫 25℃左右,在蜂群管理上要根據溫度而定,溫度下降得慢,就把培育越冬蜂往后推遲一點;溫度下降快,就應提前點。一般正常年份,在 9 月 15日以后至 10 月上旬,要抽掉空脾,密集群勢,獎勵飼喂,并視天氣變化適當保溫,集中力量繁殖較多的適齡越冬蜂。
十月
寒露霜降十月間,控制蜂王早停卵。
擴大蜂路降巢溫,背陰放置蜂安全。
早晚檢查防盜蜂,蜂箱裂縫應糊嚴。
飼料不夠需補足,10℃以下蜂結團。
蜜蜂對溫度特別敏感,溫度適合其要求,發展就快,反之則慢,直至結團冬眠。10 月上旬應擴大蜂路,降低巢溫,控制蜂王停卵。上旬的最后幾天,應以最快的速度把糖喂足,把蜂群搬移到背陰處放置,把不能越冬的老蜂甩掉。在蜂箱內放進空脾,帶一只老王,把老蜂再收起來,利用老蜂余熱,趁機喂糖,買蜂,來補足越冬蜂群少的群勢。
十一月
立冬小雪十一月,天氣寒冷蜂冬眠。
強弱群勢調整好,5 脾以上稱強群。
溫度高時蜂還飛,根據情況治蜂螨。
氣溫高低不穩定,視天變化增保溫。
11 月份平均氣溫 12℃左右,在一般溫度下,蜂群是比較安靜的,特別是已入室的蜂群,或在室外越冬的蜂群,已把巢門堵嚴,利用箱窗通風。要經常注意天氣預報,如氣溫上升到 15℃以上,要及時讓蜂排空,以免溫度突高,發生蜂群吵鬧悶死現象。
十二月
大雪冬至年到頭,已經獲取大豐收。
總結經驗看來年,科學養蜂樂悠悠。
冬閑蜂具要早備,用時再備就著急。
養蜂技術掌握好,貧困就能變富裕。
12 月份平均氣溫 5℃左右,蜂群應放在陰暗遮光的地方;如氣溫無大的變化,蜂群都能安靜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