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秋繁誤區采取應對措施 !
解析秋繁誤區采取應對措施 !
一、秋繁誤區
1.養蜂人重視不夠
普遍認為秋繁工作年年做,年年一個方法和套路,沒有什么新花樣,隨大流無創新,不學習先進經驗和好的管理方法。有的養蜂人以年齡論技術,自認養蜂年頭多,管理老一套,一旦出現特殊年份,出現秋繁失誤造成損失。
2.只顧眼前利益
養蜂人沒有樹立“立足當年,放眼明年”的思想,沒有充分認識到抓好秋繁是為明年生產打好基礎的思想。尤其是秋繁最后一次取蜜,采取“一掃光”,連子脾邊角蜜全部取出,錯誤認為“取完蜜”再“繁蜂”,只重視取蜜掙錢,增加單群產量,此舉勞人傷蜂,得不償失。
3.重春繁,輕秋繁
總認為春繁比秋繁重要,而秋繁年年做,年年老方法。由于認識上誤區,行動上也就懶散,管理上不細心,不到位。沒有充分認識到秋繁是一季管兩年的大事,秋繁是基礎,秋繁是關鍵,當出現越冬前群弱后悔已晚。
4.重秋繁后治螨,輕秋繁前治螨
延用老方法老傳統,只重視秋繁結束后治螨,秋繁前不治螨,造成秋繁期螨害嚴重,直接影響越冬蜂質量和數量,嚴重影響越冬群勢。嚴重者造成群弱,無法獨立越冬,所以養蜂人要充分認識到秋繁前治螨遠遠重于秋繁結束治
螨的效果。因秋繁前治螨,不僅涉及到能否培育出健康、強壯的越冬蜂群,還直接關系到來年春繁群勢的強弱和全年養蜂人經濟效益,直接影響越冬蜂群是否能安全越冬。
5.重秋繁后飼喂,輕秋繁期飼喂
很多養蜂人在秋繁期不注重飼料多少,餓不死蜂為原則,只注意秋繁結束后喂足越冬飼料。有的蜂友認為只有秋繁結束才喂飼料,其他時間只要有飼料就不用提前飼喂,這樣做不能把飼喂越冬飼料和培育越冬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秋繁飼喂兩不誤。
6.只重群,輕蜂數
指的是在培育越冬蜂前一段時間里,一味追求新分群數,擴大規模,從而忽略了新分群群勢,多出現“三多一少”現象,“三多”為:箱多、弱群多、王多;“一少”是蜂數少,只追求數量不求質量。
7.只重脾數,輕蜂數
也就是在培育越冬蜂的過程中,一味追求子脾數量,忽略子脾質量,過多加脾,蜂脾關系比例失調,造成子脾數量與哺育力不相吻合,出現哺育力下降,影響越冬蜂質量,縮短越冬蜂壽命。
8.秋繁前期群強,秋繁后期群弱
很多養蜂人在秋繁前期蜂群都很強,到秋繁結束時強群變弱群,越是強群到秋繁后反而變成群勢最弱的。
養蜂人沒有認識到,進入秋繁期因群弱子脾多,蜂王產卵空間太少,空間限制了有效產卵數量,此時巢內所有子脾都不是適齡越冬蜂,大量子脾占用巢內有限產卵空間,自然限制蜂王產卵數量。
蜂王產卵減少到秋后,有效的越冬適齡蜂就少,原群內前期出房的各齡工蜂不是越冬蜂。當哺育完最后有效子脾和釀完越冬飼料后大部分死亡,剩余少部分在越冬初期漸漸死亡,所剩適齡工蜂很少,造成了前強后弱的現象。另外,秋繁前,群強子多,蜂螨大量繁殖寄生率增加,螨害嚴重,造成群弱無法越冬,個別嚴重的群出現整群消失。
二、應對措施
1.養蜂人要多學習,充分認識秋繁一季管兩年的重要性,做到思想重視,手腳勤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時間觀念,減少失誤,才能抓好秋繁。
2.堅持克服“見蜜眼紅”的思想,尤其是秋后最后一次取蜜,應將子脾存蜜全部留下,保證蜂群飼料充足。
3.堅持春秋繁并重,要像對待春繁那樣精心抓好秋繁,不可出現厚薄之分。
4.養蜂人對蜂群病蟲害防治應以防重于治的原則,堅持秋繁前治螨,將螨寄生率控制到最低限度,保證蜂群順利秋繁,才能保證越冬蜂質量。
5.變秋繁后飼喂為秋繁期飼喂,采取喂越冬飼料與秋季培育越冬蜂同步進行。這樣不僅有利于蜂王多產卵,還能有效激發工蜂哺育積極性,利用老蜂釀造成熟越冬飼料,大大減少秋后突擊飼喂幼蜂參加釀蜜工作,使秋繁加飼喂有機結合,秋繁飼喂兩不誤,一舉兩得。
6.堅持常年養強群,做到強群繁殖,強群分蜂,強群越冬,適量分蜂,合理分蜂,求質量,掌握好分蜂最佳時期,利用較少投入獲最大效益。越冬前盡量少留弱群,也可采取雙王或多王利用弱群多王單箱越冬,提高越冬能力。待春繁時,以全場群勢來調整。
7.秋繁季節蜂脾關系一定要蜂略多于脾,利于白天降溫間保溫。通過密集群勢增強蜂群秋繁時自我調控能力,要克服一味追求子脾數量而忽略哺育能力和育子質量,要做到群壯飼料優質量足,脾優質,無螨害。
8.防止秋繁前蜂群強,秋繁后蜂群弱現象。在秋繁前對全場群勢進行平均,起繁標準基本一致,對個別強群采取臨時分蜂的方法,促進蜂王多產卵,有充足的產卵空間,秋繁后合并或多個強群合并一起,達到越冬標準。也可提前育王,利用強群分蜂培育全年最后一批新王,以備秋繁后更換部分老、弱、殘王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