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蜂群的蜂脾關系如何定?
四季蜂群的蜂脾關系如何定?
蜂脾是蜂王產卵和工蜂儲存花粉、蜂蜜的地方,在養蜂生產過程中,各個季節和階段蜂脾關系恰當是養蜂成敗的關鍵。下面筆者根據黑龍江地區氣候條件和流蜜特點談談四季管理的蜂脾關系,供蜂友們參考。
一、什么是蜂脾關系
簡單而言,蜂脾關系就是蜂與脾的比例多少。傳統觀念,1脾蜂大約2000~2200只工蜂,大于此數為蜂大于脾;小于此數為脾大于蜂。養蜂人互相交流多用幾脾蜂來表達群勢,很少用蜜蜂個數來說群勢強弱。
二、四季蜂脾關系
1.春繁蜂脾關系
黑龍江地區養蜂春季只能從排泄日開始,但排泄之日并非開繁之時,何時開繁應根據本地氣溫高低和最早蜜粉源柳樹開花前10~15天開始。春繁開始時的群勢,是當地蜂群基數最少時期。強群在1.2萬只工蜂,中等群勢有1萬只工蜂,弱群在1萬只以下。
黑龍江地區春繁是在寒流頻繁,氣候多變,而且又無自然蜜粉源條件下開始的。盡管蜂數少,但必須采取蜂大于脾的布局,原則上蜂群越弱蜂大于脾的比例應越大,以1萬只工蜂開繁為例,放3張脾,即1張大蜜脾,1張大粉脾,1張半蜜脾放中間。1張脾平均3300只蜂,自身保溫能力強,雖然越冬蜂飼喂率低,但高度密集保證第1代幼蟲飼喂充足,子脾發育良好,順利度過交替期。
2.夏季蜂脾關系
5月1日后,蜂群進入快速發展期,加脾要慎重,保證蜂群工蜂出勤前擋板外有半脾左右蜂,如果蜜粉壓卵圈,應在傍晚以空脾換出蜜粉脾,確保蜂大于脾的格局。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天氣突變給蜂群帶來損失。實踐證明,春繁只有在飼料充足,搞好蜂群自身保溫前提下———蜂大于脾,及輔助人工保溫措施,抓好柳樹流蜜期這一環節,就能順利度過“更替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5月1日過后,天氣漸暖,氣溫日益升高,蜜粉源增多,為保證蜂王產卵空間和工蜂儲存蜜粉,蜂脾關系應逐漸由蜂大于脾向蜂脾相稱轉移,蜂群子脾保持在1∶2∶4卵、蟲、蛹比例。既不浪費蜂王產卵力,又不超出工蜂哺育力。必要時,可以群之間互調,全場充分發揮蜂王產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做到蜂盡其力。
加脾應本著“三力”原則適時加脾,即蜂王產卵力、工蜂飼喂力、工蜂護脾力。不應以蜂王日產卵量多少采取所謂“公式”加脾,蜂王雖然有日產卵2000以上的能力,但受各種因素影響,日產卵多少快慢不一,只有恰到好處,才能在保證子脾質量前提下達到快速發展的目的。
椴樹流蜜期的蜂脾關系:椴樹是我省夏季山區主要蜜源,流蜜涌,時間長,要想高產非強群莫屬。同時椴樹流蜜期又是王漿生產高峰期,所以無論大轉地蜂場還是各地小轉地蜂場大都以繼箱形式生產蜜、漿。筆者經驗3.5萬只左右工蜂群是適宜繼箱生產群勢。
布局應在繁殖區巢箱放6張脾,生產區放8張1個漿框,雖然此時7月是本地區氣溫最高階段,但外勤蜂忙于采集,內勤蜂飼喂幼蟲,接收花蜜,釀制蜂蜜、泌漿,不產生“分蜂熱”。相反,由于蜂大于脾,蜂群排熱、排水能力強,蜂蜜成熟快。實踐證明,同樣72小時后取蜜,蜂大于脾,取出蜜濃度在40波美度左右,而脾大于群,僅有38波美度左右,并且在常溫下易發酵變酸。
3.秋季蜂脾關系
“立秋”以后,雖然該地仍是秋蜜黃金季節,王漿生產第二個高峰期卻又到了繁殖越冬適齡蜂關鍵階段,蜂群由強盛走向衰弱,蜂王產卵也不如夏季那么快。為在有限時期內多培育適齡越冬蜂,應提高培育新王。2.5萬左右只蜂群應用12框繼箱群繁蜂生產,確定秋繁日后,適時向產卵區添加巢礎或空脾,以保證蜂王產卵不受影響。全場群均不足2萬只8~9脾蜂,應平箱繁殖為主,取蜜為輔。
4.越冬蜂群蜂脾關系
黑龍江地區越冬期長,氣候嚴寒,只有強群越冬才有保障,蜂群越冬不能低于1.5萬只工蜂,平均每脾擁有3000只工蜂,這種蜂大于脾的比例關系,結球大大節省飼料,抗寒力強。
筆者之見,黑龍江地區養蜂即使在氣溫高的夏季至少也應保持蜂脾相稱格局,需知養蜂大忌就是脾大于蜂,氣溫低時,工蜂結球子脾收圈,越冬蜂團小,死亡率高而且浪費飼料;夏季雖然氣溫高,,但干濕度難以調控,為病菌提供滋生土壤,會發生幼蟲病。
上一篇:養蜂的風險防范與損害應對!
下一篇:養蜂人最不喜歡的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