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多得讓蜂王無處產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蜂蜜多得讓蜂王無處產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養蜂就是為了取蜜,蜂多蜜才多,可是好不容易等到蜜源期來臨了,又會造成蜜壓子圈,最后只看蜜,沒看到蟲,蜂群迅速衰竭的現象。本來蜜粉源充足是蜂群發展的最好時期,為什么蜂卻越來越少,繁殖不起來呢?
蜜源期蜂群衰竭的原因無非就是兩種
蜂數不足,高強度的勞動讓工蜂迅速累死。
雖然每只工蜂都能采集花蜜釀造蜂蜜的,但是想要真正的產出蜂蜜來,必須要有足夠的蜂數才可以。一個蜂群能正常發展,必須要有采集勞動的,還要有撫子,清理,守衛的工蜂。花蜜充足工蜂就會竭盡全力的去采集,釀造成蜂蜜又得付出很多體力,同時還要撫育幼蟲等工作,工蜂得晝夜不息的勞作,所付出的辛勞是平時的幾倍。這樣高強的勞動會使工蜂迅速死亡,平時能活兩三個月的,可能一個月就活不到了。
在蜜源期如果沒有四五脾以上的蜂群,沒有上萬只的蜂數,是難產出蜂蜜的。弱小的蜂群在采蜜期不得不拼盡全力的勞動,能撫育出來的幼蜂比累死的蜂少得,蜂群就會迅速衰竭。
蜜源期蜂群衰竭并不是正常的現象,那只是蜂群弱小造成的,如果有足夠的蜂數,既能采蜜又能撫子,工蜂不至于太難勞累,蜂王產子量會提高,蜂群還能加速發展,蜜能豐收,蜂也更強盛。
蜜壓子圈讓蜂王無處產子,造成蜜源期蜂群衰竭。
巢房是蜜蜂儲存蜜粉的地方也是撫子的地方,蜜源期大量花蜜進入,如果管理不當,就會造成蜜壓子圈的現象,蜂王產子量不足,蜂群當然就會衰竭了。蜜壓子圈的原因有幾種
一,蜂群弱小,蜂少脾多,水蜜不能及時釀造成熟。
很多人養蜂就怕脾少了讓蜂王無處產子,胡亂的添加巢脾,以為巢脾加的多,蜂群發展就快。可蜂少脾多,不僅不會加快蜂群發展,還會造成蜜壓子圈的現象,影響蜂王產子。
在大蜜源期工蜂采集回來的花蜜,放在蜂巢房里分散存放,就需要有足夠的釀造蜂及時釀造成熟蜂蜜。釀造成熟的蜂蜜工蜂會轉放在蜂巢的邊角處,排出水分的花蜜變成成熟蜜以后量要少得多,這樣就及時騰出巢房讓蜂王產子,不會造成蜜壓子圈的現象。無論采集的花蜜有多少蜂巢里一定要有足夠的釀造蜂及時釀造成蜂蜜。成熟蜂蜜足夠多了,養蜂人就能及時取出來,就不會擔心巢脾不夠用了。
可是如果蜂少脾多,釀造蜂不夠,分散的花蜜工蜂想要釀造成熟又及時轉運到邊角存儲就做不到了。如果采集回來的花蜜不能在短時間量早成熟,采集回來的水蜜又會混入進去,這樣就難以釀造出成熟的蜂蜜了。就會出現大量的水蜜占壓巢房,蜂王沒地方產子,養蜂人又不能把水蜜取出來。累死的工蜂越來越多,蜂王產子少沒有幼蜂及時補充,就會出現蜜源期期蜂群衰竭的不正常的情況。
蜜源期應該是蜂群發展的旺盛時期,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蜜源前沒有讓蜂群繁盛起來,勞力蜂不足,水蜜不能及時量造成熟,再加上加脾太多蜜太分散,工蜂難以釀造成熟集中儲存,就造成蜜壓子圈的現象,最后只看見蜜沒有蜂了。
二,沒有及時取蜜造成蜜壓子圈的現象。
及時取蜜才能讓蜂群正常發展。可是如果蜂數不夠,不能及時釀造出成熟蜂蜜,養蜂人還是不取出來,就讓水蜜越來越多,造成蜂王無處產子。為了使蜂群正常發展,養蜂人就只能取蜜保證蜂王有地方產子了。
雖然說蜂蜜要等封蓋成熟才能取出來,但是在大蜜源期如果流蜜量太猛了,蜂群不足夠強盛,工蜂是難以在短時間內釀造成熟的。為了避免蜜壓子圈影響蜂群發展的事情,就不得不把沒有封蓋的蜂蜜取出來。這樣的蜜雖然沒有封蓋,但有的水分含量達到標準也是可以的。如果實在水分含量過多難以出售,可以等到蜜源期結束后喂入蜂群,再讓蜂群釀造成熟。或者在蜜源枯竭時作為獎勵飼喂促進繁蜂,效果會比喂糖漿好得多。
什么時候取蜜是沒有固定的時間的,只要看到巢脾上蜜多了影響蜂王產子量,我們就要及時取出來。什么時候取蜜是不講究季節的,在蜜源期取蜜是最安全最好的。強盛的蜂群能夠及時釀造成熟蜂蜜,在蜜源期也能生產出大量優質蜂蜜。弱小的蜂群不能及時釀造成熟,就一定要蜂脾相稱或者蜂多于脾,讓工蜂集中釀造成熟,這樣才能避免蜜壓子圈的事情。
蜜源期蜂群衰竭絕對不是正常的事情,那都是沒有養出強盛蜂群,胡亂加脾造成的。千萬別以為巢脾加多蜂王產子就多,也別以為巢脾多就不擔心蜜沒地方放。集中存放花蜜,及時釀造成熟,才能避免蜜壓子圈的現象,蜂脾相稱,蜂多于脾,這是養蜂永遠要記住的原則。
上一篇:急造蜂王出房后幾天會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