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如何管理蜂群!
逆境如何管理蜂群!
養蜂歷來提倡“三強”,即強群越冬、強群春繁、強群取蜜(現在應該改為“強群生產”,因為現在的養蜂者不但取蜜,還要生產王漿、花粉等蜂產品)。強群春繁是建立在強群越冬基礎之上,強群生產建立在強群春繁基礎之上。三強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不過,蜜蜂的生活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比如風、霜、雨、雪以及氣溫高低都影響蜂群的繁殖與發展。在東北和西北高寒地區越冬的蜂群,由于氣溫低,越冬期長,在正常情況下,越過冬的蜂群要損失1/4~113的蜜蜂(死蜂全部堆集在箱底),稍有疏忽就要損失1/2或更多的蜜蜂,便無法達到強群春繁的目的。
在中南部地區越冬的蜂群,由于氣溫較高,越冬期短,越冬期間箱內不會有死蜂,但晴暖天氣蜜蜂“空飛”,也會造成損失。尤其是春繁期間的“倒春寒”,長期低溫陰雨,稍有不慎便會出現“春衰”。輕者群勢停滯不前,重者蜜蜂越來越少,無法達到強群生產的目的。
內部因素也能夠加強養強群,比如爬蜂病、白堊病、蜂螨等,如果預防、治療不及時,也會導致“垮蜂”。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哪一個養蜂者都不敢保證不垮蜂。垮蜂不可怕,可怕的是垮蜂后灰心喪氣。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了從頭再來,一定能夠成功。
垮蜂的補救措施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實力雄厚,而且不以養蜂為主業的,可以拿出錢來購買蜂種,買進部分特強群補強自己的蜂群,做到強群繁殖,達到強群生產的目的;二是經濟條件不是太好的養蜂人,又以養蜂為輔的,應該盡量“保王”,只要保住蜂王,不久的將來便能成為一群蜂。
2016年秋季,筆者遇到“怪病“,荊條花期后的28箱蜂垮掉了213多,剩下的9箱蜂還不是太好,最好的群不足5脾蜂,兩個差群只剩下“一把蜂”。筆者的經濟條件不是太差,不過,養蜂是出于愛好,是為了探索當地的蜜源情況以及蜜蜂在當地的活動規律,所以沒有買蜂補充,而是想方設法保蜂王,在垮掉的蜂群基礎上重新把蜜蜂養起來。為了養好幾個殘群,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前放王,避免冷空氣侵襲時氣溫下降,蜂團收縮凍傷蜂王。由于當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氣溫仍然較高,而且還有花粉采進,被關了一段時間的蜂王放出后會“猛”產一批子,雖然要消耗部分越冬蜂的體力而提前死亡,但以后出房的幼蜂能夠補充,做到“收支平衡”,有的群勢還略有增長(當地冬季12℃以上的天氣時常出現,幼蜂出房后有機會進行排泄飛行)。
二是從親戚處要來一個6脾群,提2個蜂較少的邊脾補充2個差群,使2個差群能夠順利越冬。
三是提前春繁時間。2017年2月3日(立春)緊脾(往年“雨水”放王、緊脾)。由于蜂王冬季沒有停產,放5張脾越冬的蜂群中間3張脾上面都有封蓋子,按照常規管理方法應該抽出丟棄不要,現因蜂數不足,只好保留下來,只緊掉2張邊脾,留下中間3張帶封蓋子的巢脾,供蜂王產子(封蓋子面積都很小)。放4張脾越冬的蜂群留2張脾(有的群勉強達到蜂脾相稱,有的群則脾多于蜂)。兩個差群各留1張脾,上面不足半脾蜂。
為了保障巢內充足的飼料,所有蜂群箱內另一側放一大蜜脾供蜜蜂采食(定期更換),框梁上面加花粉餅。對蜂箱進行外包裝,箱內不加保溫物,并開始巢門飼水。
四是推遲獎勵飼喂時間。往年都是放王、緊脾后開始獎勵。因為往年蜂場,留3張脾春繁的群里面有4脾蜂。當時考慮的是盡量讓蜂王多產子,而沒有顧及越冬蜂的死活,因為群內蜂數足,即使多損耗幾個越冬蜂也無關緊要。
今年情況不同,因為群內蜂數不足,不但需要子,還得保住蜂,如果少損失3只越冬蜂,就能多培養一個蜂兒(獎勵不但能促使蜂王多產子,還讓工蜂興奮,出巢欲望增強,當時氣溫不穩定,蜜蜂飛出后損失較大)。所以,今年從2月27日開始獎勵,隔天一次。經過一個月的繁殖,蜂群順利度過更替期、恢復期進入快速增長期。3月8日開始加脾,到了3月底,除兩個差群外,其他幾個群均達到6~8脾蜂。
筆者采取的以上措施幾乎都與常規管理方法相悖。不過,在逆境中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得已而為之。現在撰寫此文并不是提倡養弱群,而是讓遇到類似情況的蜂友借鑒參考。
上一篇:如何科學合理的保存巢脾
下一篇:培育好越冬蜂,是養蜂工作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