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更多越冬適齡蜂的時間節點!
培養更多越冬適齡蜂的時間節點!
農業生產強調不誤農時,尊崇節令,若楝樹開花你不做蓼子開花把腳跺,即使把雙腳跺得血淋淋的也無濟于事,后悔莫及有何意義?人誤莊稼一時,莊稼誤人一年,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春天該播種的時節卻沒播下種子,秋后哪來收獲?
養蜂也是一樣,一年四季,隨著季節的更替,各種各樣的綠色開花植物次第開放著不同的鮮花,追花奪蜜,要適時轉地放牧,將蜂場轉運至不同的蜜源地,讓蜜蜂釀造不同的花蜜……還比如早春開繁,這是一年工作的開始,什么時間放王產卵,養蜂人要根據各地的蜜源狀況,氣候特點,地理位置等因素去決定開產時間,我國地域廣大,各地蜜源氣候和地理等因素差異懸殊,遠在東北黑龍江的尚志縣和云南羅平越冬,兩地開繁時間要相差四五個月!
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比如進入秋繁,先要將蜂場選好有利的場地,接著要育王換王,利用換王的斷子結合治螨,同時撲殺胡蜂,還要防止盜蜂,粉源充足需要脫粉,飼料不足需要進行飼喂,與此同時,還必須抓住最佳時機培育更多的越冬適齡蜂,為來年的春繁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什么要培育更多的越冬適齡蜂?養蜂人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從秋繁開始直至扣王停產,跟著就進入越冬期,結果你會發現有些蜜蜂安全過冬,直到蜂王開產,參與新蜂的哺育工作,擔任新老交替的傳承的重任,可有許多蜜蜂還沒等到開繁就消亡,不見蹤影,可謂功虧一簣,有的就在越冬中期就銷聲匿跡,參與越冬,卻沒參與春繁哺育,過早犧牲,實在可惜!
同一群蜜蜂,同樣都是“秋生”的,同樣參與越冬,可為什么半途而廢中途消失?要說原因,很簡單,凡在秋繁期間幼蜂出房后參與了吐漿哺育,然后同越冬大軍一同越冬,這些都不是屬于“越冬適齡蜂”,中途死亡,實屬正常,其壽命決定了她們等不到春繁時節!而另一些蜜蜂,她們羽化出房后并沒有參與擔任幼蟲的哺育飼喂工作,出房后又正常習飛和排泄,在整個越冬期間一切正常,由于出房后沒吐漿飼喂,其壽命延長了,她們當然能安全過冬,直到春繁開始,這些“過來蜂”自然承擔了新老交替的重任……
越冬適齡蜂經過漫長冬季的考驗而安然無恙,這樣的蜂越多,越冬越安全!怎樣培養更多的越冬適齡蜂來確保來年春繁的快速展開?說得簡單點,在即將進入越冬前扣王停產的時候,巢內有一定的封蓋老子脾,多的有四到五張,少的也有兩三張,這些封蓋老子脾其實就是“越冬適齡蜂”,子脾羽化出房后,巢內無育蟲任務,她們羽翼豐滿后就進入越冬期,在越冬飼料充足的情況下,這樣的蜂群過冬非常的安全,來年春繁是有保障的。
養蜂人要不斷地探索,從自己的多年實踐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地處沿江江南地區的培育越冬適齡蜂的最佳時間節點是茶花期。
茶花開放,秋繁工作漸漸地趨于尾聲,前面的欒樹,鹽膚木。拉拉藤,辣蓼花等蜜源也相繼開花,蜂群繁殖順利,在這些花出房的新蜂是參與越冬,但不是越冬適齡蜂,為什么?因為這些蜂在過冬前期,或者中期就“自然減員”地消失,還沒到開繁,她們就沒了蹤影,哪能擔任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而越冬前的一個蜜源——茶花是培育越冬適齡蜂的理想蜜源,在茶花花期,養蜂人要精心管理,緊緊抓住茶花的有蜜有粉的有利時機,通過獎飼方式,刺激蜂王產卵和工蜂勞動的這兩個積極性,千方百計地保障蜂王有足夠的產卵空間,盡可能多地讓蜂王多產卵,解除巢內“蜜粉壓子”現象,不耽誤蜂王產卵,確保巢內飼料充足,促使工蜂處于一個旺盛的工作狀態,保證在扣王停產后封蓋子脾面積是入秋以來的最大值,這樣,待到外界溫度下降,決定扣王停產,巢內有數張完全封蓋老子脾,這些老子脾就是越冬蜂適齡蜂,她們的羽化出房,然后習飛排泄進入越冬,她們是來年春季繁殖的生力軍,新老交替的橋梁,春季繁殖的接力棒,來年蜂群發展的希望!
總之,培育更多的越冬適齡蜂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要不斷的探尋,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準時間節點,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可忘了時節,錯過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