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有哪些
多措并舉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我們推出了什么措施呢?為什么每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為什么重要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多措并舉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有哪些,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多措并舉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有哪些?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期,昨天(5月24日),教育部組織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二次主任委員聯席會議,部署推進各項促就業政策加快落實。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各高校要組織開展“就業宣傳月”活動,推動政策進校園、進就業指導課、進招聘活動,指導畢業生用好基層就業、自主創業、應征入伍、指導幫扶等政策。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要發揮緊密聯系行業企業的優勢,宣傳解讀國家和地方出臺的社保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組織分行業就業指導委員會專家進企業、進校園、進高校、進社區,發揮就業政策紅利作用,激勵企業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要著力挖掘崗位資源,建設好分行業就業市場;加強就業指導研究和服務,推動高校提升就業育人實效。目前,就業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正在研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幫助高校開展就業工作“把脈問診”,提升就業工作水平。
共青團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幫扶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共青團中央將深化實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抓好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幫扶,尤其是精準幫扶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截至5月22日,共募集到包括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在內的5.2萬家企業提供的89.7萬個崗位,3.6萬名團干部與2023屆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和2022屆離校未就業學生“一對一”結對,已成功幫助其中3.5萬名學生找到工作。
高校畢業生就業為什么重要呢?
1、提升自身的社會經驗。學生長期在學校,自然不會接觸到外面的人和事, 畢業后就選擇就業,能夠提升自身的社會經驗和自己對社會的認知。
2、改變生活水平。大學生畢業之后,就需要斷開父母的接濟,先從養活自己起步,再到改變生活水平,慢慢去升華自身的價值和能力。
3、學習課堂不會講述的知識。課堂上的知識需要實踐才能應用,剛到社會并不是展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是了解社會的規則,再進行較為細致的改變,才能行。
大學生就業就是為了自己,不管從哪個角度開始,大學生的選擇都會根據自身能力和未來前進方向去判斷。
“苦”是應該的,只有吃點苦,才會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大學生為什么要就業的理由,就是為了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學校知識只是基礎,經過在社會的歷練,才能發現真正的自己。
高校畢業生求職要注意什么?
對于初次踏入職場的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12月3日,地區人社局大中專畢業生服務科工作人員介紹,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應注意以下要點,能夠降低踩雷頻率,避免入坑,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應盡量從學校、正規的招聘網站和人力資源市場獲取招聘信息,不要輕易被“高薪”“工作輕松”所吸引,以防止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一些企業會夸大或隱瞞企業的真實情況,高校畢業生要事先對企業進行了解,千萬不能求職心切,亂入職場。凡是遇到打著招聘的名義要收費的企業,高校畢業生要堅決予以反對,適當條件下還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
在確定入職一家用人單位時,高校畢業生要與企業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絕不是“走形式”,而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正式文本,合同中除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工作地點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必備條款以外,培訓、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事項都可在合同中約定。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如果用人單位不按規定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者不履行合同約定,高校畢業生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