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辦中蜂場的
養中蜂投資小、效益大。只要用科學管理的方法,就一定能養好;業余愛好也行,首先建立小蜂場,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有計劃地將蜂場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則會不斷提高。原來沒養過蜂,可先購幾群來飼養,有時能在山區捕捉到幾群。我國中蜂資源非常豐富,從東北到海南島,各省山區基本上都有野生中蜂。
上世紀80年代,出于業余愛好,我飼養了中蜂和意蜂,后發現所飼養的中蜂蜂群中出現黃色工蜂,體色非常漂亮,粗看像意蜂工蜂,從此就年復一年地選種、育種,經近20年的“優選”,我的中蜂蜂種已自成品種。它來源于無錫太湖山區,這里風景秀麗、山花爛漫、果樹成林,春季桃、杏、李、梅開花不斷,夏季有各種瓜類不斷泌蜜、吐粉,秋冬有茶花及枇杷花。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足,給太湖中華蜜蜂的繁育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現將我的辦場經驗供廣大中蜂愛好者參考。
1.選種、育種選種的第一條件是群體大、性溫和,可在蜂場挑選同年齡的最大群作母本和父本,其余群的雄蜂全部殺死,這樣交尾的蜂王才會有質的變化。為防蜂種退化,提高蜂場中蜂種的素質,必須引好種。
人工育王時,首先制作1根直徑8mm的木棒,頭上無毛、光滑;將鮮蜂蠟隔水放在碗中加熱化開后,用木棒在冷水中吸水,再按照長度制作蠟碗,長度和自然王臺差不多,約高10mm;制作好后,在育王框育王條上一般可沾15只臺基,再移蟲育王;老王群,用隔王板隔開放入育王框,移蟲后,見到封蓋后起6天分臺,分臺要提前一天準備好交尾群。天氣好,一周后產卵的蜂王最佳,但不是每只都好,發現受精不足要提前除去。不能維持大群的蜂王也必須除去。目前培育所用的母本和父本可維持7~8張子脾。
我場中蜂強群,雙王群可達意蜂標準箱的16框,單王群可達意蜂標準箱平箱的滿箱,所留種王群都編號存檔。
2.利用新王幾個月的產卵高峰期壯大群勢
一般新王開始產卵后,在幾個月中間發展很好,利用這個優勢抽老王群封蓋子脾補新王群,看新王有多大力度,不理想的新王只能維持小群,說明蜂種太差。若蜜源條件好,一年換兩次王可提高蜂場蜂群的群勢,有蜜源一定要不斷造新脾,這樣巢蟲也少。
3.巢蟲的處理方法
發現有嚴重“白頭”及幼蟲死亡,應立即提脾抖蜂后,用木棒不斷敲擊巢脾的框梁,大巢蟲經震擊后會自動爬出,可將其殺死。但有的小巢蟲很難出來,必須用鑷子耐心,地將“白頭”及死幼蟲取出,有時可見小巢蟲,將其殺死。也可將有害蟲脾放在箱蓋上曬,巢蟲因受熱逃出后將其殺死。經處理后3天再查,如有巢蟲只能再用以上方法除蟲。
4.工蜂產卵怎么辦?
如果失王后工蜂產卵成片,可在別的箱中抽1張大蟲脾補入該群,再把已產的工蜂卵全部抽出,用水沖的方法搞干凈后可以加入有王群內使用,然后在失王群中補蜂王或王臺。
5.合并蜂群及誘王
合并中蜂,必須在天黑前進行,可用塑料窗紗隔開,噴些白酒,合并后喂足蜂蜜或糖水。誘王時必須人為地在蜂群內部創造好條件,用鐵紗罩把蜂王扣在脾上,隔天后見無工蜂廝咬的情況下放王。
6.對中蜂箱的看法.
我所飼養的中蜂都是在意蜂標準箱中,造脾必須造一張加一張,切勿多加;中蜂晚上取蜜不兇,白天取蜜則很兇,我一般在天黑前準備好,天黑后開始抖蜂取蜜,用手電筒包紅布操作。在中蜂群內兩邊脾處加意蜂脾,可提高中蜂采蜜量,因意蜂脾堅固、不易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