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要輕視飼喂,遵從中蜂習性,順應自然才能養好
中蜂要輕視飼喂,遵從中蜂習性,順應自然才能養好
土蜂蜜吃香,養殖中蜂的也多了。可中蜂繁殖能力差,產蜜量低的特性還是讓人無法接受。所以很多中蜂人就想千方百計的提高繁蜂速度,增加中蜂產蜜量,中風養殖技術的介紹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于是網上快速繁蜂的方法,增產增收的技術就受到熱烈歡迎了。
雖然各種大神各顯神通,反復的講著讓中蜂的絕招,可繁蜂技術無非就是通過飼喂讓蜂王多產子。似乎只要舍得飼喂,只要按期加脾,蜂群就會按照計劃快速繁殖——可結果真的會如你所愿嗎?為什么現在養中蜂越來越重視技術,越來越想快速繁蜂,中蜂卻越來越難養,蜂病蟲害反而更多了呢?
中蜂要輕視飼喂,按照中蜂的意愿繁殖。
意蜂效益高,很大原因就是合理的飼喂和管理方法,促進繁蜂增加效益。想把意蜂養好,舍不得飼喂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意蜂產子量太大,食量太大,難以應對蜜粉源枯竭的時候。在這么多年的人工養殖中,意蜂通過不斷的蜂種改良,已經完全適應了人類的飼喂方法,喂的多收益就越多,這是養殖意蜂的基本常識。
中蜂在以前是不注重飼喂和養蜂技術的,所以基本上沒有成套的養殖技術,很多養蜂方法都是借鑒意蜂而來的。那些急于繁蜂想養強群的中蜂人就也學習意蜂加強飼喂,促進繁蜂的方法,某些大師還把這作為高深的技術推廣。可中蜂真的不能照搬意蜂的大量飼喂方法,中蜂養殖是不能隨便飼喂的。中蜂還保留原有野性,是不能接受人為的干涉。不遵從中蜂的習性,想當然的養蜂只會失敗。
中蜂比意個小,體質也較弱的多。蜂蜜和花粉才是蜜蜂的食物,意蜂在人類的改造下接受了白糖漿的飼喂,可中蜂的腸胃和體質是不能忍受白糖漿的副作用的。白糖漿吃多了,中蜂體質會下降,壽命縮短,幼蟲容易夭折,難以養出真正的強盛蜂群,各種蜂病蟲害也容易發生。
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花,節約飼料,能根據氣候條件調節產子量,只要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有零星蜜源花開,就能夠維持蜂群的發展,該產多少子,該造多少脾中蜂都會安排好的,根本用不著人去操心。盲目的獎勵飼喂刺激蜂王多產子,亂加脾只會給蜂群帶來災難,沒有任何好處的。
留足蜜粉讓中蜂自由繁殖,不打擾蜂群是最好的照顧。
中蜂本來是適應環境能力強,抗病能力強,最容易養殖的。可被人類養殖以后卻變得體弱多病,難以繁殖起來的。根本原因除了環境的影響以外,就是人類不正當的飼養方法造成的。
養殖中蜂只需要注意在蜜源期及時造脾換王,保證一年換一兩次蜂王,及時淘汰舊巢脾換上新巢脾,及時取蜜防止蜜壓子圈就可以了。只要留足蜜粉,蜂群就會正常發展,等到蜜源枯竭時防止蜜蜂挨餓,及時飼喂就行了。
育王換王,分蜂造脾這些事情都是在蜜源期進行,只有在流蜜期蔗糖蜂群才不會受到影響。蜜源不足時就別要想著再分蜂造脾,工蜂不造脾不育王就不能勉強,靠飼喂白糖漿勉強完成也沒有什么好處。這樣育出來的王品質差,加多了巢脾讓蜂群難以護脾,只會帶來災難。
發展蜂群該做的事情都要在蜜源期完成,在非蜜源期盡量別開箱查看,箱外觀察就足夠了。蜜粉源枯竭時,防止蜂群挨餓,及時飼喂就行了。氣候不適宜,蜂王停產的事,我們也不用瞎操心。只要勤換蜂王,蜂巢蜜粉充足,什么時候該產子是蜂王的事情,不要隨便去干涉。
中蜂最重要的是選育優質蜂王,蜂種不改,再優良的技術也白搭。
繁殖慢,難以維持強群,產蜜量低這是中蜂的特性,如果不改中蜂特性,任何先進的養蜂技術都是無用的。沒有能維持強群,產子量高的蜂王,靠飼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怕換蜂王,急于繁蜂是中蜂難以養好的主要原因。養蜂是沒有快速繁蜂絕招的,蜂群發展快是建立在有好蜂王,有足夠蜂數,然后再結合適當的飼喂才能成功。穩步發展,合理繁蜂是中蜂人必須注意的。不要把喂花粉糖漿當做繁蜂法寶,不要胡亂加脾,蜂脾相稱,密集繁蜂是必須要記住的。
上一篇:我國不同區域中蜂越冬管理要點 !
下一篇:中華蜜蜂飼養關鍵性的三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