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和中級會計師有什么區別
注會和中級會計師有什么區別?中級會計師作為職稱類證書,一般都是由會計為了更進一步發展而考的,所以就業一般為財務主管等,而注冊會計師就業面更加廣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注會和中級會計師有什么區別,供大家參考。
注會和中級會計師有什么區別
中級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的證書類型不同,中級會計師屬于職稱類證書,注冊會計師屬于執業證書。
中級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的成績有效期不同,中級會計師要求2年之內考完三科,注冊會計師要求5年之內考完六科。
1、考查方向不同:
中級會計職稱考查的更多的是教材上的內容,相對考查的比較淺,但是注會則不同,注會則是理論與實務并存的。中級會計實務考查的更多是企業內部的會計知識,具有一定的單一性,注會的考查面比較廣,不僅對會計考查的比較深,而且審計方面考查的也非常的深。
2、就業方向不同:
中級會計職稱更加偏向的是企業的會計崗位,而注冊會計師則更多的是偏向審計的崗位。如果你持有的是中級會計證,那你在企業中肯定是倍受重視的,一般拿到中級會計職稱,可以升職成為財務經理。拿到注會證書之后,很多人的選擇都是事務所,只有進入事務所,工作滿2年,拿到事務所的證明之后,你才可以申請執業會員,拿到審計報告的簽字權。
中級會計師證要考哪幾科
中級會計師證要考《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三科。
會計人員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力量,中級會計采用全國統一組織、統一考試時間、統一考試大綱、統一考試命題、統一合格標準的考試方式。
《中級會計實務》主要考察從事會計行業涉及范圍,包括中級會計實務總論、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職工薪酬及借款費用、或有事項、收入、政府補助、所得稅、外幣折算、財務報告、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政府會計、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等內容。
《經濟法》主要考察會計行業涉及的相關法律制度,包括經濟法總論、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業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增值稅法律制度、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相關法律制度等內容。
《財務管理》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總論、財務管理基礎、預算管理、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成本管理、收入與分配管理、財務分析與評價等內容。
參加中級會計考試的人員,應在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這三門考試,方可取得中級會計資格證書。
考中級會計師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一、中級會計師考試報考基本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統一的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
2.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無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3.熱愛會計工作,具備相應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
二、中級會計師考試報考具體條件
1.具備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會計工作滿5年。
2.具備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4年。
3.具備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會計工作滿2年。
4.具備碩士學位,從事會計工作滿1年。
5.具備博士學位。
6.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取得經濟、統計、審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
注:中級會計師考試科目包括《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經濟法》。參加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須在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三個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中級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