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導語:近期,一些實力雄厚的互聯網企業正快步邁進金融業,對傳統金融行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社會各界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都非常樂觀。
(一)互聯網金融客戶持續增長。
面對著風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平臺大舉進軍金融服務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零售業務。銀行除了不斷完善電子銀行和網上商城等平臺外,不少銀行積極開拓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年全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達到781萬億元,注冊用戶數達到4.34億戶,是美國總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長。
(二)業務品種不斷完善。
銀行業在占領和鞏固電子商務市場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如果僅僅把業務停留在支付、結算等領域是遠遠不夠的。某國有大行同時上線兩大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個人平臺”、“善融商務企業平臺”。這二大平臺不僅為客戶搭建交易平臺,還為客戶提供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和貸款融資等全方位服務,有望創新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信貸融資的新模式。銀行創建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僅有利于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銀行了解客戶全面、真實的信息和數據,可以不斷完善批量化信貸業務的數學模型,提高小微企業和零售貸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職業操守不良帶來的道德風險。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積極完善和開拓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領域。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創設小微企業互聯網交易平臺,企業在網上提出貸款申請和財務數據,銀行據此進行評分,通過線上和線下互動,企業在無抵押、無擔保情況下就可能獲得貸款融資。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網絡金融的發展,客戶對原有的傳統金融分支機構的依賴性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則是利用銀行提供的網上銀行進行交易,網絡交易無須面對面、無須等待,這樣在客戶服務方面,金融機構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臺人員,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軟件設施,如POS機,ATM機,網上銀行及客戶終端等,這樣不僅可以從客戶的角度出發,隨時隨地的滿足客戶的需求,標準化和規范化所提供的服務,不僅提高了銀行的服務質量,還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壓力,提高了客戶的金融交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