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就業前景真的好嗎
時間:
小龍
職場資訊
導語:金融業的發展前景和就業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考生報考這一專業的積極性。不少選擇金融學專業的學子認為這個專業就業比較容易,而且“錢途”美好,然而當前仍然能夠聽到不少給“金融業”降溫的聲音。
金融專業學生過多,市場尚待開發
觀點一:金融業有很大的風險性,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滯后
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金融風險已成為中國最流行的話題之一,人們對金融風險的恐懼不壓于自然災害。在市場經濟中,競爭領域中的一切活動都附帶一定的風險,
金融風險則表現得更為突出。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已十分靠前,但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卻有些滯后,與整個經濟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市場結構發育不均衡,金融組織結構不健全,金融產品和業務結構不合理,經營同構化現象較為嚴重。金融發展中的城鄉結構、區域結構不和諧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總體而言,目前為止我國的金融市場開發依然滯后,所謂的“市場潛力”還有待于轉化為現實。我們金融業發展程度距離發達國家水平差距是明顯的,彌補這些差距還需要時日。因此,目前金融人才的實際需求遠遠沒有計算中的那么多。
觀點二:我國金融專業擴招過快,金融從業者壓力大
在大學擴招浪潮中,金融學各專業的擴招是極其明顯的。2006年,深圳教育國際交流學院執行院長朱源曾經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06年廣東省高考填報志愿,70%的學生首選金融和商業相關專業,然而在商業極其發達的美國,這個比例也只有30%。
但統計資料表明,在基金經理眩目的光環背后,是年均30%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變動率。許多本科畢業生畢業之后進入銀行都是從站柜臺開始,最終能夠熬出頭的也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在畢業生爭搶飯碗的同時,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抬高要求,往往要求“有5-10年及以上工作經驗”更有甚者,有些崗位還要求候選人有過上億資產運作經驗,有海外資金渠道等。如此高的入行門檻,導致很多畢業生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