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過程中如何防范被綁架
求職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們求職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騙取求職人員的財物、個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費的人工。根據最新調查,有五成求職者在求職包括兼職過程中遭遇過陷阱,招聘職位與實際職位不相符對那個。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是求職陷阱中的慣用伎倆,比如說風險押金、培訓費、服裝費、建檔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最為危險的是,求職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例如遭到綁架!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求職過程中求職者如何防范被綁架 。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求職過程中如何防范被綁架 ?
到中介求職要先看“證”
求職者找工作,要找合法的職業中介機構。現在不少城市,職介機構數量很多,其中不乏非法中介。他們以介紹工作為名,收取高額信息費、入網費、推薦費等,實際是向求職者出售招聘信息甚至過時、虛假的信息。求職者發現上當受騙后,很難追回所交費用。因此,求職者首先要判斷職介機構的合法性。方法很簡單,合法的職介機構應持有并在明顯位置懸掛由人事部門核發的《人才交流許可證》或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核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無《許可證》的職介機構即是非法的。
了解公司情況及背景
求職者應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公司情況,看看公司是否正規,業務是否合法,單位是否擁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是否有投訴、不良記錄等。了解應聘公司情況的方法有很多,在網上搜索查詢也是了解公司情況的方法之一,如在網站上輸入應聘公司名稱搜索查看該公司有關信息。
求職、面試拒絕“交費”
求職者到用人單位求職面試是必經階段,不論是否被錄用,都不要向用人單位交納各種名義的費用,如抵押金、保證金、報名費、手續費、培訓費、服裝費等。實際上,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用人單位招聘時,不得收取求職者任何形式的費用。若招聘單位巧立名目,收取求職者費用,是違法行為,求職者應提高警惕,堅決拒絕交納各種費用,一旦上當受騙,可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或公安部門報警,尋求法律保護!
不要盲目簽字交錢
在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和公安部門接到的眾多投訴中,還發現有這樣的騙局,即用人單位先發給求職者一些產品資料并收取幾百元的資料費要求過一周后考試,考試合格就錄用,不合格則不退資料費。結果絕大部分的求職者考試都不合格,資料費也就被單位“笑納”了。
對此,公安部門和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提醒廣大求職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招聘單位錄用人時與勞動者訂立的是勞動合同,不是產品推銷協議。勞動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簽訂以推廣、促銷為名的民事協議,更不要頭腦發熱盲目簽字,隨意交錢。
莫去“馬路市場”
所謂“馬路市場”,是指在人口稠密、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自發形成的所謂“勞務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供需雙方都得不到必要的約束,那些無照經營者尤其樂于到這樣的場所招聘“員工”。而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后,所謂的“老板”一走了之,求職者的權益就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盡量不去外地就業
有的不法分子以在外地開設辦事處、分公司等名義“招聘”人員,求職者一旦受其控制,即有可能被搶劫、綁架或拐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明文規定:用人單位招聘員工跨地區就業的,必須提出書面申請,獲批準后方可招聘。
應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求職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后,應訂立《勞動合同》。合同中應明確規定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失業保障、違約責任等內容。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約定試用期時,應簽訂《試用期合同》,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警惕卷入傳銷活動
傳銷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非法行為,千萬不要偏信能使你一夜暴富的鬼話,以免誤入歧途!請記住: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若有,也可能是個陷阱!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經過千辛萬苦、勤奮努力得來的。"
學會依法維權
求職者被不法單位或個人騙取錢物后,應盡快向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及公安機關舉報;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應到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求職過程中被綁架怎么辦?
案例:獨自應聘被綁架
小蔡即將畢業,在各大人才網上投遞求職簡歷,不想落入綁匪設的招聘圈套。騙子以某貿易公司的名義,電話通知小蔡面試,并稱在長途汽車站接人。因22歲小蔡是獨自前來,因此成了騙子周某的首選目標。見面后,周某假稱貿易公司員工,負責將小蔡帶往公司面試。小蔡信以為真,跟著周某七拐八拐,來到出租房內。小蔡剛進房門,周某從后面狠狠地把她推倒在地,露出真面目,搶走她身上的財物,并打電話給小蔡家人勒索。機智的小蔡與綁匪周旋,最后成功掙脫捆綁,報警求助。
支招:
●求職時先了解公司背景。周某所租的出租房及周邊環境,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家貿易公司所在地,小蔡如果多留點心眼,就不會給綁匪可乘之機。
●網上求職,有公司電話通知面試時,最好先多了解這家公司的背景,如果了解不到任何信息,就應該謹慎行事。當須到陌生地點應聘時,不管男生女生,最好不要單獨前往,叫個同伴隨行比較安全。
●不幸被侵害時,一定要先設法到達一個安全的地方,同時保持現場,并設法報警。
常見求職應聘陷阱:
1、利用招聘,誘騙大學生踏入非法“傳銷”陷阱。
大學生被非法傳銷組織所騙受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學生自身防范意識薄弱,輕信他人上當受騙;二是對同學、朋友的介紹過于信任,沒想到熟人還會騙自己;三是就業壓力過大,擇業時放松了必要的警惕,輕信以用人單位身份出現的非法傳銷公司;四是個別學生存在不勞而獲的思想,被非法傳銷組織宣傳的高額回報引誘,甘愿從事非法傳銷活動。
2、收取保證金,詐騙大學畢業生。
就業過程中,騙子最感興趣的往往是金錢,只要你提高警惕,捂緊“口袋”,放好“錢包”,騙子也只能望洋興嘆,無計可施。
3、盲目簽約,不合理條款上當。
簽訂協議時一定要謹慎,要認真閱讀協議中的每一條規定,反復斟酌,拿不準的要向有關法律機構咨詢后再作決定。
4、利用求職者個人信息進行詐騙。
求職心切但莫大意,在填寫有關應聘表格時沒有必要留下家庭信息,尤其是聯絡電話等,騙子往往利用假招聘套取應聘者有關信息,從而實施詐騙。應聘者家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陷阱造成損失。同時,要將案情通報給家人和親朋,告誡他們遇到類似情況時,不要輕信,不要亂了方寸,可向單位、學校查實后再做出相應決定。
5、未簽勞動合同,自身利益受損.
無論何種情況發生,合同都是必要條件。沒有合同,法律很難為之伸張正義。大學生初入社會,一定要多點心眼,留心用人單位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如法人資格是否確實存在,公章是否具法律效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