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針在傳統醫療上的應用
將蜂療應用在醫學上,主要在補充傳統醫療的不足。西醫的治療是屬于急性的治療,中醫的治療則屬于慢性的疾病治療,這兩種治療不外乎藥物治療。藥物的應用雖然可使疾病程度降低,但也造成身體的負擔,個人的體質不同,藥物也有不同程度的代謝及滯留,因此近代西方醫學提倡預防養生的自然療法,蜂療巾的蜂針療法利用中醫的針灸法,循經取穴,依照不同的病情,選擇穴位點進行螫刺,使蜂毒通過螫針從定位進人體內,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蜂毒可增加免疫系統的能力,降低過敏因子的活動力,活化細胞,增加循環系統的代謝能力、改善體質,并有抗癌效果。因此蜂療主要是使在當傳統醫療無效時,所采用的另一種自然療法。
因免疫系統功能失調所引起的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多發性硬化癥等病所引起的病因是未知的,在傳統治療中主要使用姑息性療法,使用局部或全身性的止痛、消炎,免疫調節或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只能短暫性減輕癥狀,且引起的肝毒性,腎毒性將影響病患終身。蜂療使用于病患上除了降低疼痛、減少藥物的使用及副作用的產生并無形中調節了自體免疫系統,使癥狀消失。蜂療使用在遺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肝癌及各種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效果卻增力口數倍。只是一般的人并不了解蜂療是什么,希望透過科學的試驗、臨床的印證,讓需要的人能得到蜂療的好處。
1 蜂療方法
(1)利用內勤蜂,以西蜂的蜂毒最適合做蜂針療法,且蜂齡以15~18日的蜂毒量達到最高。
(2)用新鮮蜂針,扎針的方法分為以下三種:
a.循經散刺法:夾蜂針前1/3稱為淺針,下針的時間約為1~2秒,一只蜂針的劑量可分為15~150處,此種手法一般適用于顏面,如三叉神經痛、黑斑、皺紋等顏面的疾病。
b.經穴直刺法:拔針時,夾蜂針1/2處,下針時間約10~30秒,一只蜂針的劑量可為1~6處,此種方法適用于內臟的疾病,利用針灸療法作用于14經的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c.活蜂螫刺法:直接夾蜂,讓蜂針直接整在患處,此種扎法劑量最大,通常是10只蜜蜂以上的病人才可使用此種方法?;罘湔谭▽毙皂g帶、骨膜、肌腱發炎非常有效,但會紅腫,用冰敷法可幫助減輕腫脹。
2 蜂療的反應
(1)蜂針螫的部位會痛,痛感依人的痛神經而異,及下針時的劑量多寡有關。
(2)會紅腫,跟個人免疫系統有關。
(3)會癢,跟個人過敏系統有關。
后兩項無所謂個人體質的好壞,而與DNA排列、遺傳體質有關。痛的反應大約持續兩分鐘即會消失,然腫、癢的癥狀因人而異,大約最長可持續7~10天,腫的范圍不定,腫、癢可利用熱敷消退。因此初次蜂療繁針者,以一只蜜蜂為起點,在3~7天螫一次的療程中,患者大多于6~10次螫針后,腫、癢的狀況即慢慢消失,然而痛覺反應仍將持續。
3 蜂針的過敏反應
蜂療最難克服的是蜂針的過敏現象。蜂針過敏時,病人會有:全身發熱,手心癢、腳底癢、頭皮癢,眼發紅,頭昏,心跳加快,鼻塞;打噴嚏;冒冷汗,嘔吐、腹瀉,全身等麻疹,休克等現象。
當以上各種癥狀單項出現或多項出現時,都是病人對蜂針產生過敏現象。
4 蜂針過敏的原因
(1)個人體質-與遺傳及個人DNA排列及特異體質有關,此類型的過敏幾乎都在初次蜂針療法中發生。
(2)過量-施打的針數過多,此類過敏發生在第二、三、四次等,因為抗原抗體反應,尤其在第二次使蜂針時。
(3)代謝問題-蜂針液在人體中的代謝是靠肝臟,如果患者在大量使用時,產生休克現象的較少,通常是全身等麻疹。
5 禁止使用蜂針者
(1)腦波有問題者,如癲癇患者,蜂針會使腦波傳導迅速,可能造成抽筋等癥狀。如因其他疾病必須使用蜂針者,以不超過3只蜂針為限。
(2)孕婦,從未使用過蜂針的孕婦,因怕過敏現象引發流產;如果是一直在使用蜂針者,爾后懷孕則不在此限。
(3)有內出血者,如肺、胃有出血時會造成大量出血。
(4)過敏體質者,不能食蝦者,蜂針會造成全身等麻疹。但少量使用蜂針卻可改變體質,降低過敏因子,甚至在使用蜂針一段時間后,連蝦都可食了。氣喘者應少量使用蜂針,以免引發氣喘致死。
(5)心臟病患者,曾作開心手術者,使用蜂針時易造成休克。裝置心律調節器及更換人工瓣膜者禁用。
(6)腎衰者,腎衰竭患者若尿液中有潛血者,使用蜂針將會使尿液中Bun,Crelatinine(CR)值快速上升,蜂針可活化cell,改善器官機能,但如果蜂針劑量過多,則會促使腎功能不全者變成尿毒癥,因而洗腎。然Bun,CR值正常,只是尿中有潛血的腎臟疾病者,蜂針則能快速將潛血癥狀清除,蜂膠亦有此效果。
(7)一般婦女在第一次使用蜂針時,如果是剛好在月經期,則會有經血過多現象,但是已經蜂針多時的婦女則無關緊要。
6 劑量計算
蜂針的劑量計算方式以一只蜂為單位,通常初次螫針者,一只蜂針必須螫有10個穴位以上,劑量小,過敏反應也能避免,每3~7天螫一次。一只蜂針螫的穴位降低到3~5個,劑量就已經在增加,通常螫針螫到的位置不會癢,就可增加劑量。蜂針的數目是漸加的,然而蜂針與一般藥物不同,并不是相同的癥狀與疾病所使用的劑量都一樣,其劑量因人而異,因為與遺傳DNA有關,并不會因為癥狀與疾病相同,蜂螫數就相同。因此用蜂針治療疾病除了要了解病患本身的癥狀外,是否能夠使用蜂針,全看患者體質是否適合。一般人如果要達到治療的劑量,必須要有10只蜂的劑量。
7 辨癥
蜂針應用在人體時,可治療也可預防各種疾病,治療疾病時是利用中醫里針灸穴位及經絡理療來達到效果,然而中醫的辨癥與西醫的診斷方式不同,因此有非常大的差異,在此就蜂針如何應用在人體治療保健來討論。
(1)頭項循列缺:頭痛、牙齒痛、健忘、顏面神經痛。
(2)面口合谷:喉嚨痛、感冒、發燒、全身疼痛、咳嗽、頭痛、牙疼。
(3)內關心胸胃:脹氣、嘔吐、胃痛、胸痛、中指麻痹、腱鞘炎。
(4)肚腹三里留:胃病、腹痛、腹瀉、食欲不振、嘔吐、坐骨神經痛、痛風、鼻子的疾病。足三里這個定位是健康穴位,也是蜂針試針的穴位,只要是內臟的疾病都可以達到療效。
(5)脅肋尋支溝:胸肋痛、喉嚨痛、肩背痛、手關節炎、腰鞘炎、便秘。
(6)腰背委中求:腰痛、坐骨神經痛、膝痛。
(7)婦科三陰交:男人泌尿系統疾病、女人生殖系統疾病、水腫、下腹部疼痛(腹腔有關的疾病)。
(8)要胎公孫求:胃痛、腹痛、腹瀉、腳底痛、頭暈。
(9)外科陽陵泉:腰痛、半身不遂、脅肋痛、膝痛、膽囊炎、十二指腸潰瘍、消化系統出血及子宮出血。
(10)阿是(yes point)不可缺,應用于外傷、允腿、韌帶受傷,扎針于痛處即可。
(11)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纖維組織炎、肌腰炎、肌腰滑膜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硬皮癥、壞死性血管炎、風濕性多發肌痛、頸動脈炎、多肌炎及皮肌炎等免疫系統引起的各種疾病,蜂針下脊髓從第一頸椎到尾椎大約10只蜂的劑量,但免疫系統的疾病,因使;用藥物副作用的關系,必須注意腎臟系統及肝臟系統的狀況,因此必須加下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腎臟系統穴位,以及合谷、期門、京門等肝臟系統穴位。
以上各種穴位應用于各種疾病的初期,因為蜂針劑量只是少量,可以重點下蜂針,但每個人即使癥狀相同,往往產生的病因不同,所以僅提供一些簡單的診斷方法應用在蜂療里。藉此簡單的說明,讓世人了解蜂療是如何應用在傳統醫學中。
引自《蜜蜂雜志》2005(6)
1301上一篇:蜜蜂毒的成分、藥理及醫用
下一篇:被蜜蜂蟄后不良反應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