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三千蜂農釀造甜蜜生活
新華網甘肅頻道11月6日電近日的一個中午,記者走進麥積區甘泉鎮吳家河村村頭養蜂場的小樹林中,養蜂場的主人董銳正在利用氣溫相對高的時機放蜂,一溜長方形的蜂箱里,一只只小蜜蜂飛進飛出。董銳養蜂已有35個年頭,靠著養蜂,他把兩個兒子培養成了大學生,靠著養蜂,董銳一家過上了甜蜜的生活。在養蜂過程中,董銳還帶出了李三牛、張富海、張寶平、劉天喜等30多個徒弟,徒弟們大都過著不錯的生活。
和董銳一樣,天水市有3000多人依靠養蜂過上了甜蜜的生活。據甘肅省養蜂研究所統計,天水市養西蜂(意大利蜂)的蜂場300多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養中蜂(土蜂)的蜂場有2000多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今年前10月共生產蜂蜜近5000噸,產值4000多萬元,"空中農業"成就了大產業。 天水市發展養蜂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天水蜜源資源豐富,具有發展養蜂的良好條件,有蜜源植物400多種,其中能形成商品蜜粉的植物20多種,有刺槐、油菜、黨參、蕎麥等,不僅種類多,而且呈立體蜜源。天水有"西北蜜庫"之稱,是全國有名的蜂產品生產基地之一。
近幾年生態環境的逐步好轉,為養蜂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自然條件。國家蜜蜂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采取陽光培訓、實用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創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培養了大批能吃苦、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能致富的新型蜂農,并以點帶面,帶動養蜂從業人數逐年增加,養蜂人員素質普遍提高,養蜂數量明顯上升,養殖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促進了全市養蜂業的整體發展。 蜜蜂被譽為"生命之翼",蜜蜂授粉是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蜜蜂在生產過程中不與種植業爭土地,不與養殖業爭飼料,不污染環境,是名副其實的環保產業。
我市的養蜂業盡管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養蜂資源還有待進一步充分利用,養蜂業還有很大的空間,養蜂業還蘊含著很大的發展希望。 今年,董銳的養蜂場被甘肅省養蜂研究所確定為試驗示范養蜂場,養蜂規模發展到100箱。提起來年的情況,57歲的董銳臉上寫滿了笑容,他扳著指頭說,明年他一個人純收入四五萬元沒有任何問題。(記者成雄)
上一篇:中國的蜂產品及其制品(一)
下一篇:被蜜蜂蟄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