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漿摻假摻雜的鑒別、檢驗
近年來,由于蜂王漿市場的不穩定,檢測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乘機摻假摻雜,直接影響了生產廠家的收購和出口任務的完成。下面就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摻假摻雜情況作一探討,供生產廠家和驗收人員參考。
一、蜂王漿純度鑒定
取1g鮮王漿放入試管中,用10ml蒸餾水稀釋,搖勻后呈白色混濁,均勻無雜質者為潔凈,再加入2%NaOH溶液,混合搖勻后,溶液清澈透明,則為純漿,若溶液混濁則為偽品。
1.表面張力 蜂王漿表面張務在25℃時為50~55達因,王漿老化或貯存不當**變質,其表面張力增大,摻有淀粉雜技等,也會使表面張力發生變化。
2.折光指數 一般蜂王漿折光指數了1.3860~1.3950,若混入蜂蜜、糖或其他折光性物質會使折光指數增大。
3.PH值測定 正常蜂王漿PH值為3.5~4.5,摻有檸檬酸,PH值上升;摻有淀粉、漿糊、乳品的蜂王漿PH值下降(用PH試紙測定)。
4.顯微鏡檢查 15倍顯微鏡檢查無蠟片、蟲體、碎片。
5.感官檢查 新鮮蜂王漿為乳白色或淡**,有光澤,狀態為帶粘性的半流動膠狀物,呈朵塊形,有鈕扣形顆粒,香氣濃,有酸澀辛辣味,無氣泡;摻假的蜂王漿色淡或蒼白或特別光澤,鈕扣形顆粒不明顯,味甜、淡或有異味,容易產生氣泡。
二、蜂王漿發酵變質的鑒定
取漿時鑷破幼蟲,蟲體液混入蜂王漿中,盛漿容器、取漿用具含有水分,盛漿容器未經消毒或容器壁留有陳漿,鮮王漿貯藏時間過久或保管不當,都容易引起發酵,產生氣泡,氣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多,用針挑破后,仍會繼續發泡。
若感官不能判定可用下列方法驗證:
用玻棒蘸取待檢王漿樣品一滴于定性濾紙上,再用滴管吸取茚三酮試液,在王漿的表面加1~2滴茚三酮試液,立即置于150℃烘箱中烤3分鐘取出濾紙,觀察濾紙上的王漿樣品,若呈藍紫色或紫紅色,則王漿質量好,無發酵變質,若顏色變藍黑或棕紅色,均可認為王漿中的氨基酸已被破壞,且發酵變質。
茚三酮試劑的配制:稱取茚三酮2g加95%酒精100ml即可。
三、常見的幾種摻假摻雜及鑒別
1.摻水 取漿時用畫筆蘸水或直接攪拌,前者朵塊形明顯,不易鑒別,后者肉眼觀察色淡稀薄。
檢驗方法:用一消過毒的玻棒,插入盛蜂王漿的容器底部,輕輕攪動后向上提起,觀察玻棒上粘附蜂王漿的數量。數量多,向下流動慢,表明稠度大,含水分少;粘附數量少,向下流動快,表明漿稀,水分含量高。
摻水的王漿用快速水分測定儀測定,含水量大于70%,用阿貝折光計測定,折光指數小于1.3840。
2.摻蜂蜜 摻有蜂蜜的王漿,顏色變化不明顯,無攪拌感,口嘗有甜味,放置一段時間后出現分層,進行稱重后,比重增加。折射儀檢查,折光指數增大,斐林試驗變紅色。
檢驗方法:取王漿1g放置試管中,用5ml蒸餾水稀釋,攪勻,加斐林試液(堿性酒石酸銅試液)數滴,隔水加熱1~2分鐘,取出觀察,如變紅色,即可確證蜂王漿摻有蜂蜜。
3.摻滑石粉 摻有滑石粉的王漿色淡蒼白,比重增加,用1g蜂王漿溶解在10ml 1%NaOH溶液中,搖勻靜置后,產生白色沉淀物。
4.摻淀粉或糊精 肉眼觀察原品似曾拌攪過,手研有細小顆粒觸手感,漿色淡白,光澤差,朵塊狀不明顯,味淡或略甜,碘液試驗顯藍色。
鑒別方法:取樣品1g置于試管內,加蒸餾水10ml,煮沸冷卻后加碘液一滴,若出現藍色、綠色或紅色即可摻假。
5.摻牛奶 蜂王漿朵塊形不明顯,混濁狀,鼻嗅有奶腥味。
鑒別方法:(1)取樣0.5g置于試管內,加蒸餾水10ml,煮沸冷卻后,加入1g食鹽,若出現類似鹽豆漿一樣的絮狀物,即有摻假。(2)取試管2支,每支裝0.5%的NaOH溶液10ml,于酒精燈上加熱煮沸,離火,取一支加王漿0.5g,攪拌,色漸轉淡黃,清澈。取另一支加待檢的王漿0.5g,若先出現云霧狀并擴散下沉,顏色先混濁后轉微黃,不清澈,即為摻牛奶王漿。
6.摻幼蟲體液、幼蟲、蠟片 摻入幼蟲體液的王漿會起泡,在常溫下存放一天,次日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這是發酵引起的。摻入整體幼蟲可通過肉眼觀察,幼蟲組織可用15倍顯微鏡涂片檢查。摻入蠟片可用肉眼觀察,為蠟**顆粒狀物質,做熱熔試驗,顆粒狀物用點燃的火柴靠近迅速溶化。
上一篇:蜂王漿質量的感官鑒別
下一篇:如何選購新鮮蜂王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