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蜂
|OK蜜蜂網
一、形態特征
西藏中蜂的個體較大,體色較黑,翅和喙均較長,工蜂體長11~12毫米,體色灰黃色或灰黑色,第3腹節背板常有黃色區,第4腹節背板黑色,第4、5、6腹節背板后緣有黃色絨毛帶,第5腹節背板狹長,第3腹節背板超過4.00毫米但小于4.38毫米。
二、地理分布
西藏中蜂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及察隅河、西洛木河、蘇班黑河、卡門河等河谷地帶海拔2000~4000米地區,其中林芝地區的墨脫、察隅和山南地區的錯那等縣蜂群較多,在云南西北部的迪慶州、怒江州北部也有分布。
三、種群數量
西藏中蜂基本處于野生狀態,群體數量不詳,1993年估計至少有10萬群以上,人工飼養的西藏中蜂只有2000群左右,由于農藥使用量的增加、其他蜂種的飼養及中蜂囊狀幼蟲病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西藏中蜂種群數量有所下降,已處于瀕危狀態。
四、品種特性
西藏中蜂是一種適應高海拔地區的蜂種,分蜂性強,遷徙習性強,群勢較小,采集力較差,但耐寒性極強,與滇南中蜂相比其翅和喙均較長、體色較黑、腹較寬且個體較大,因其生產性能較低故采用活框飼養的蜂群數量很少。
五、生產性能
西藏中蜂多為定地飼養,絕大多數蜂群用傳統方法飼養,極少數蜂群用活框箱飼養,生產性能較差,蜂蜜產量較低,用傳統方式飼養的蜂群年均群產蜂蜜5~10千克,用現代活框箱飼養的蜂群年均群產蜂蜜10~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