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甘肅蜜源資源與發展
甘肅位于我國西部,為亞熱帶與溫帶氣候,地域遼闊、地形復雜,處于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處,地形狹長,從東南到西北長1655km,南北寬530km。地形多樣復雜,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集黃土溝塹、戈壁綠洲、高原牧場、天然森林和人工植被于一體,特色各具。
豐富的植被蘊藏著豐富的蜜源資源,種類繁多,其中草原面積1600萬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6.7萬公頃,總面積342.7萬公頃,中南部有中草藥生產基地,目前種植面積13.1萬公頃,并以每年25.5%的速度增長。據調查,全省現有蜜源植物650多種,其中能形成商品蜜粉的主要蜜源植物有27種,它們是刺槐、油菜、狼牙刺、黨參、黃芪、紅芪、葵花、蕓芥、百里香、野藿香、益母草、百號、紫花苜蓿、草木樨、紅豆草、小茴香、漆樹、橡樹、五味子、五倍子、沙棗、枸杞、柿子、杏、蕎麥、棉花、籽瓜等。這些主要蜜源植物種植面積達200萬公頃。豐富的蜜源資源,為養蜂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依據科學的空間數學模型測算,載蜂量在100萬群以上。
一、蜜源的種類與分布
1、天水暖帶濕潤區和隴南亞熱帶濕潤區這一區域屬于溫和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水充足,是以秦嶺山脈為分水嶺的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共存的地帶。土壤肥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大,長勢好;森林覆蓋面積大,生長茂盛。主要蜜源植物集中分布在秦城、北道、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微縣、成縣、武都、文縣、兩當、西和、禮縣等縣區,主要種有刺槐、油菜、狼牙刺、漆樹、椴樹、五倍子、五味子、蕎麥、柿子、杏等。還有分布在文縣、甘谷等地的黨參(其中文黨主要分布在文縣,潞黨分布在甘谷),紅茂分布在武都、宕昌等地。
2、位于黃土高原和六盤山區的隴東地區這一區域有平展的源區和關山林區、子午嶺林區。主要蜜源有刺槐、養麥、油菜、小茴香、漆樹、椴樹、椿樹、五倍子、杏、紫花苜蓿、草木樨、百里香、枸杞等,分布在平涼、涇川、靈臺、崇信、華亭、西峰、慶陽、寧縣、正寧、合水、環縣等縣區。
3、隴中干旱、半干旱地區和隴中南部高寒陰濕地區這一地域氣候多樣,小氣候明顯,生長著各種蜜源。主要有紫花苜蓿、紅豆草、草木樨等抗旱牧草蜜源;有黨參(潞黨)、黃茂、紅芪、小茴香、百里香、益母草、枸杞、野藿香等中草藥蜜源;有油菜、蕓芥、葵花等油料作物蜜源;有刺槐、漆樹、椴樹、椿樹、五倍子等林木蜜源;還有多種山花蜜源和后期的蕎麥蜜源。它們分布在定西、通渭、隴西、渭源、岷縣、漳縣、臨挑、會寧、靜寧、蘭州、白銀等地。
4、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屬溫帶干旱區,年降雨量50~200mm,日照時間長,適合于耐旱植物生長,這一地域的蜜源主要有油菜、葵花、棉花、籽瓜、沙棗、百號、山花等,它們主要分布在武威、民勤、景泰、白銀、山丹、張液、天祝、民樂、臨澤、安西、敦煌、酒泉等地縣。
5、甘南高寒濕潤區和祁連山脈區河西南部的高寒半干旱區這類地域分布著大面積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場,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野藿香、紫花苜蓿、飛蓮、飛蓬、百里香、黃苓、大薊、防風、沙參等。分布在康樂、積石山、合作、夏河、碌曲、瑪曲、臨潭、天祝、 肅南、肅北、阿克塞等地。
二、蜜源特點
l、泌蜜差異性大,花期銜接好,時間長。從4月初起,花期接連不斷。一是油菜蜜源由海拔低的地域向海拔高的地域遞進,由東南向西北遞進,從隴東南的天水、隴南4月開花至西北的甘南、武威、張掖,8月結束,開花時間有4個多月。二是刺槐從南到北,從河谷、平川到淺山、深山、高山,花期前后60多天,素有立體蜜源之美稱。三是黨參在同一植株上花朵繁多,逐漸生長逐漸開花,花期近60天。四是黃芪兩年生和三年生兩種接連花期有兩個多月。五是河西地區溫差大,降雨量少,日照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營養的積累,泌蜜量大,且含糖量高,流蜜穩定,有“鐵蜜源”之稱。六是草原面積大,各類草花依次開花,流蜜時間長,對繁殖蜂群和生產都非常有利。周邊地區(如青海、寧夏、新疆、陜西、四川等)相互穿插,機動性大,放蜂場地寬闊,進退自如,可選擇性強。
2、甘肅是優質蜂產品生產基地蜂產品產量較穩定。因地理、氣候特點,生產的蜂蜜酶值高、蜂王漿10一經基癸烯酸含量高,產品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上暢銷、熱銷。年產蜂蜜1.55萬噸、蜂王漿200噸、花粉700噸、蜂蠟300噸、蜂膠10噸。
3、特種蜜源資源豐富,生產的特種蜂蜜品種多,在市場上價位高、好銷售。如黨參蜂蜜、黃芪蜂蜜、紅茂蜂蜜、小茴香蜂蜜、百里香蜂蜜、枸杞蜂蜜、益母草蜂蜜、狼牙刺蜂蜜、五味子蜂蜜等,在市場上有較高的賣點和較強的競爭力。百號花粉、黨參花粉等特種花粉藥用價值高,開發前景好,潛力大。
4、蜜源種類多,氣候復雜,小氣候明顯,地理復雜多樣。隨著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還草,“建造山川秀美大西北”政策的實施,蜜源植物面積在原有的基礎上逐年增大。蜂群放牧場地可選性強,活動余地大,能夠靈活有效利用蜜源。收成穩定,具有高產、穩產的特點。
5、有大面積的草原,輔助蜜源豐富,在蜜蜂飼養中生產、繁殖、培育越冬蜂效果極佳。
6、蜜源面積大、分布廣。每年全國放蜂三大線路中,西線由云、貴、川退出的200多萬群蜜蜂,有120多萬群進入我省及周邊省份追花奪蜜。
7、歐亞大陸橋縱貫全省,對積極挖掘甘肅蜜源資源,開拓蜂產品國內、國際市場,開發中亞、西亞和歐盟各國市場有著便利的條件和積極的意義。
8、秋后蜜源結束,氣溫下降快,有利于蜂群休整、小越冬。
三、蜜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甘肅有著豐富的蜜源資源,但由于經濟、交通、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還沒有得到完全合理的開發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地域、歷史等原因,甘肅的綜合經濟力量與東部發達省有較大的差距,長期貧困,經濟滯后,對養蜂生產投入不夠,蜜源利用率不高。
2、觀念落后,戀家守舊,懼怕走出去放蜂虧本,接受養蜂新技術、新思路能力差。山區農民定地飼養蜜蜂的意識淡薄,認為“蜜蜂是飛財,可遇而不可求”的思想嚴重,不能夠充分合理利用蜜源資源。
3、雖然鐵路線貫穿全省,公路有幾條國道在全省縱橫交錯,但縣鄉間公路網落后,運蜂車難以到達蜜源深處,致使大部分蜜源資源無法利用;
4、政府部門對發展養蜂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對蜜蜂為農作物、林果、牧草授粉所帶來的可觀效益了解不深,片面看待。對養蜂的好處宣傳力度不夠,各地的養蜂技術推廣和管理機構不健全、相互聯系不夠緊密,種質引進、產品促銷等工作不到位,阻礙著養蜂業的發展和蜜源植物的開發與利用。
四、發展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就今后發展我省養蜂業,充分利用好蜜源資源,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和思路。
l、抓住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機遇,利用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政策環境,依托我省各級政府,在發展思路上的創新點和有關的優惠政策,·爭取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養蜂業方面的資金投入。鼓勵貧困山區農民大力發展養蜂事業,把養蜂業當作為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門路,促進外來蜂群的合理放牧。
2、充分利用甘肅豐富的蜜粉資源,以生態經濟促蜂業發展,推進全省蜜源植物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開發,以點代面,輻射全省,抓住特色,穩步推進,使蜜源生態建設與科學養蜂的良性循環體系盡快得以實現,做到可持續發展。
3、大力宣傳,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農牧業戰線上的干部,充分認識到,蜜蜂為農作物授粉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從行政管理角度上,增加對養蜂業的重視,各地區建立健全養蜂管理機構體系;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做好養蜂員的技術培訓工作。使我省養蜂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合理利用蜜源資源。
4、加強領導,合理規劃,有效利用現有蜜源資源,挖掘未開發利用的蜜源潛力,積極建設人工栽培蜜源生態體系,充分研究、發展和建設特種蜜源,合理保護和長期建設常規蜜源。
5、認真貫徹和宣傳國家關于農產品及相關農業投人品質量安全認證及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推廣應用無公害蜂產品標準。建立無公害蜜源保護基地,推進建立綠色蜂產品生產體系、有機蜂產品生產體系。
6、努力倡導省政府出臺蜂業管理辦法以及蜜源資源保護辦法,建立蜜源資源保護體系,把保護蜜源植物列入法律范疇,加強宣傳,使蜜源植物保護意識深人人心。
引自《中國養蜂》2005(7)
1229上一篇:陜北主要蜜源簡介
下一篇:甘肅省徽縣狼牙刺蜜源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