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最新報道稱厄爾尼諾再現
氣象最新報道稱厄爾尼諾再現!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堅持未雨綢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氣象最新報道稱厄爾尼諾再現防汛抗旱需未雨綢繆,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氣象最新報道稱厄爾尼諾再現防汛抗旱需未雨綢繆
世界氣象組織4日確認,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預計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將大大增加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平均每兩年至七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12個月。熟悉該現象的人們知道,厄爾尼諾會給各地天氣帶來顯著變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區可能發生洪澇,而某些多雨的地區可能出現干旱。上次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是在2015年至2016年,當時受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疊加影響,創下有儀器記錄以來的全球最暖紀錄。
“明者見于無形,智者慮于未萌。”厄爾尼諾作為一種自然規律,是無法被人類阻止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提高自然災害的預警和應對能力,增強社會和經濟的適應性和韌性,減少厄爾尼諾帶來的損失和風險。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說,宣布厄爾尼諾出現,目的是動員各國做好預警,提前應對,以減輕對人類健康、生態系統和經濟的影響。當前,厄爾尼諾現象剛形成,后果還不明顯,特別是對全球氣溫的影響要在一年內才能顯現出來,提醒我們要主動防御,統籌安全與發展,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
關于厄爾尼諾的相反氣候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臺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隨著厄爾尼諾的消失,拉尼娜的到來,全球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災害也將發生轉變。總體說來,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溫和,其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大致相反,其強度和影響程度不如厄爾尼諾,但它的到來也可能會給全球許多地區帶來災害。
厄爾尼諾現象的成語
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系,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于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