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產品 國標測什么企業說了算
“貨架上的蜂蜜包裝上都注明了符合國家標準,電視上說有些品牌蜂蜜也造假,真不知道該怎么選了。”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梁女士說。
如今,蜂蜜市場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蜂農和生產者的產品因質量隱患賣不出,沒有利潤;另一方面,消費者有需求,愿意出高一點的價格,卻不知道如何買到純正的蜂產品。
相關網站表明,GB18796標準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
“綠籃子”食品安全科普團隊蜂蜜選題負責人周磊稱,GB18796其實為中國蜂產品協會主導,而蜂產品協會的主要成員基本由上海冠生園、北京百花、江西汪氏等國內幾大蜂蜜廠家組成,此標準雖規定“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質”,但具體檢測什么和不檢測什么實際上由企業說了算。
對此,高茂林回應,行業協會主導產品標準的制定是國際慣例,國家標準委也提倡和支持。根據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中國蜂產品協會現擔任“全國蜂產品標準化工作組”主任委員單位,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蜂產品協會承擔了部分行業標準的組織起草工作,其中包括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蜂蜜》(GB18796—2005)。
吳杰認為,不管是蜂蜜還是乳制品,消費者對現行國家標準的質疑,主要是國標制定的過程并不公開透明,而且由行業協會主導,這就有可能使某些企業特別是大的生產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國家標準的制定。他建議,國家制定相關產品標準時,除相關企業參與外,一定要引入并無利益關系的第三方,比如科研院所、國家檢測機關,同時,給予消費者更多的知情權。
新國標能管住造假嗎?
5月13日,衛生部發布了蜂蜜的新國標GB14963—2011,今年10月20日將正式實施。這項新國標增加了污染物限量、獸藥殘留限量、農藥殘留限量等相關要求,還將果糖、葡萄糖等理化指標首次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如規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低于60%。國家標準是最低門檻,這意味著10月20日以后,不達標的蜂蜜將只能下架、銷毀。然而,這項新國標還未實施,就被很多蜂蜜生產廠家指為“脫離實際,不可能達到”。
中國農科院有關專家指出,衛生部頒布的新國標大致參照的是歐盟的蜂蜜進口標準,但其實還并不太嚴格,對常規用于蜂蜜出口的真實性檢測項目如TLC、碳同位素、外來酶和SM—R,無一列入,而且以大米糖漿等造假的相關檢測也未提及。另外,省略了鉛含量以及四環素族(抗生素殘留)的檢測,而這兩種有害物質在蜂蜜釀造中極易殘留。
“衛生部制定蜂蜜的新國標,根本沒有征求我們行業的意見。”高茂林稱。中國蜂產品協會的40多家會員企業曾為蜂蜜新國標的出臺召開了研討會,形成了一致意見:衛生部批準發布的GB14963—2011與現行的GB18796—2005重復內容過多,把不涉及食品安全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等寫入了食品安全標準,蜂協已提出暫停執行新國標的建議。
“GB18796雖不如歐盟標準嚴格,但談不上對消費者‘有害’。之所以用新國標取代,衛生部可能更多是從食品安全角度考慮,對蜂企嚴格要求。制定標準重在現實的可操作性,現在問題主要在源頭上,蜂農的蜂蜜質量跟不上,國家對蜂農和內銷的蜂企沒有補貼,如果強制執行新國標,蜂企的檢測項目會增加,生產成本會提高,這對整個蜂蜜產業的漸進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吳杰說。
那么,中國蜂企是否就真的生產不出高標準的蜂蜜?中國蜂產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出口蜂蜜超過10萬噸,出口總額達1.8億美元,主要出口歐盟地區。中國農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說,看來提高蜂蜜質量,蜂企不是做不到。
上一篇:行業健康發展還須下足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