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養蜂學會:扎根農村 當好蜂農致富智囊團
近年來,廣東省科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學會的人才智力優勢,組織省科協所屬學會和地市科協在基層創建學會科技服務站,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專業鎮產業調整升級、農村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為廣東省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服務,涌現出一批創建學會科技服務站先進單位和優秀站點。
近年來,廣東省養蜂學會先后在粵東蕉嶺縣、東源縣和龍門縣三個山區縣建立了三個養蜂科技服務站,組織學會專家立足農村,面向蜂農,深入山區,積極為山區蜂農傳授養蜂技術。
學會一方面積極為蜂農開展養蜂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以科技服務站為依托,共計為3個縣的蜂農舉辦養蜂技術培訓班33期,培訓養蜂員5300多人,上門指導300多戶次,接受咨詢230多次。另一方面建立示范蜂場,讓蜂農親身感受科學養蜂的實際效果,并大力扶持當地農民養蜂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
自學會創建科技服務站工作三年多來,促進了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增加了當地民農的經濟收入。科技服務站著力科技興農,現已成為學會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此外,學會不僅促使當地政府重視養蜂業的發展,還優化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培養知識型農民,促養蜂業發展
近年來,學會通過培訓和示范指導,使蜂農掌握先進養蜂技術,如“中蜂抗逆增產技術”、“中蜂病蟲害防治技術”、“蜂產品安全產生技術”等,其中有8位養蜂員經有關部門考核評審獲得“農民技術員”職稱,為山區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手機短信平臺,科技服務站及時將當前養蜂要注意的問題、技術要領以及市場信息等告知蜂農,近年來發布養蜂技術短信300多條。同時在“村村通”開設專家服務熱線,隨時接受蜂農的電話咨詢,讓蜂農時刻都能得到幫助。
有了技術支撐和可獲得較高經濟收入的效應,當地農戶養蜂積極性空前高漲,三年來三個縣的養蜂群數從8萬多群上升到近20多萬群,三年蜂農累計增收1.2億多元,使一大批貧困戶脫貧。其中,不少蜂農還走上了小康之路。
提供技術咨詢,提升產業競爭力
學會通過科技服務站為龍門縣養蜂研究所申報國家專項科研項目提供咨詢服務。在蕉嶺,學會通過為決策論證和技術服務使得廣東桂嶺蜂業科技有限公司順利獲得有機蜂蜜生產基地認證、QS認證、出口產品衛生認證、廣東省名牌產品認證等,從而促進了蜂產品銷售,增加利稅300多萬元。此外,科技服務站還積極幫助該企業配合當地政府進行養蜂扶貧幫困。
由于科技服務站所在縣養蜂業的快速發展,對當地經濟尤其是山區貧困戶的脫貧致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當地政府把養蜂業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扶持項目。而學會科技服務站便是當地政府制定發展養蜂業戰略的重要參謀。
在學會科技服務站的推動下,蕉嶺縣成功創建了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一類)、國家蜂產品安全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以及省級中蜂保護區,農業部和財政部實施的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還把蕉嶺縣入選為國家級養蜂示范縣。(蔡玉冰 編輯:張煒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