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機產品市場的現狀,國家認監委發布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從7月1日起,市場上銷售的有機產品均需統一加施有機產品標識和認證碼。消費者如若購買了有機產品,可通過國家認監委“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進行查詢、驗證,驗明自己購買產品的“真身”。
新規定嚴格規范了產量衡算、收獲、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的認證檢查過程,規定獲證產品或者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應當加施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唯一編號(編號前應注明“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或者其標識。此有機碼為暗碼,刮開防偽標簽上的銀色涂層后可看見,由17位數字組成,即:“認證機構代碼3位數字 + 標志發放年份代碼2位數字 + 隨機碼12位數字”。隨機碼是由先進的第二代身份證技術產生的,是將假冒產品拒之門外的“門神”。
隨著有機產品新規定一同誕生的還有《有機產品認證目錄》,植物類、畜禽類、水產類、白酒、紡紗用其他天然纖維等5大類125種產品列入了《有機產品認證目錄》。只有在目錄當中的這125種產品,才有資格申請有機產品認證,而此前已獲得認證,但不在《有機產品認證目錄》范圍內的認證證書,證書有效期滿自動失效。此外,新名錄中還同時取消了蜂蜜、枸杞子的有機認證。
有機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最突出的是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是最少破壞環境,最大保護生態的行業。而新規定就在有機產品規范化方面突出一個“嚴”字:一是生產、加工和標識、銷售標準更加嚴格;二是認證程序更加嚴格規范、更加明確和細化;三是建立了不良企業退出機制。
新規定還列舉了10類情況將不予批準認證,12類情況將撤銷認證證書。例如,只要在生產有機產品中使用違禁物質,就將吊銷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如若再想申請,5年后才有再申請的資格,申請后還需一年的轉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