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養蜂第一村”:甜蜜“飛”至歐美多國|error3
原標題:“福建養蜂第一村”:甜蜜“飛”至歐美多國
華安前嶺蜂農在黑龍江采椴樹蜜。 黃阿彬 攝
中新網漳州8月29日電 (黃阿彬 陳佳平)“我們多數養意大利蜜蜂,花在哪里開,人與蜂就追到哪里。”楊躍輝29日對中新網記者說。
夫妻同行、父子同伴,搭帳篷、居深山,過著近乎流浪和半原始的“吉卜賽人”生活,這就是福建省華安縣高車鄉前嶺村養蜂人楊躍輝的真實寫照。
前嶺村共有約400戶、1700多人,發展養蜂產業的100余戶,由于養蜂人數之多在福建省內少有,被業內稱為“福建養蜂第一村”。
如今,前嶺村不少養蜂人在村里辦起蜂蜜加工廠,銷售蜂蜜、蜂王漿等蜂產品。村民童巧華對養蜂自小耳濡目染,從天津財經大學經濟法學專業畢業后,于2009年在天津創辦童之中譽商貿有限公司,蜂產品主要出口英國、荷蘭等歐盟10余個成員國,部分銷往美國、非洲等地。
前嶺村不同養蜂人,有著不同的采蜜路線。有的養蜂人在春節后出發,將蜜蜂放到云南過冬,然后雇車載著蜜蜂前往湖北采油菜花,再南遷福建采荔枝、龍眼,農歷5月徑而北上遼寧本溪繁殖蜜蜂或采荊條,隨后到黑龍江采椴樹,到吉林采向日葵花,農歷12月再到云南采田豆花、雜花。
楊躍輝養了29年蜂,自有220多箱蜜蜂,他和妻子、兒子常年在外養蜂,今年春節便在云南省瀘西縣金馬鎮繁殖蜜蜂、過冬,直到春暖花開才開始采蜜,今年來已割蜂40噸左右。
“早期養蜂沒經驗,價格又低,沒賺到錢”,回望過去,楊躍輝感慨地說,有時春節回家,外村人嘲笑說像流浪漢,現在有經驗,經過幾年打拼,房子也蓋了,兒子也娶媳婦了。
像楊躍輝一樣的前嶺養蜂人不在少數,他們載著蜜蜂,走遍全國各地,繁忙地從事自己的“甜蜜”事業。
前嶺村養蜂第一人童水墻今年86歲,家族三代養蜂。如今,童水墻的孫子也投入到養蜂事業中,他們聯合其他4家養蜂戶,成立華安縣雁文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500多箱蜜蜂。
“我們的蜜是原生態、原汁原味。”從2011年起,童培智玩起電商,在阿里巴巴、淘寶里開網店,蜂蜜銷往國內各地,最好的一年賣蜜約30噸。
童丁貴說,蜂蜜分等次,閩南地區的桂花蜜、鴨甲木蜜每噸可賣6萬元,正常荔枝蜜每噸可賣1.8萬元左右,外省油菜花蜜每噸賣1萬元,椴樹蜜1.4萬元,蜜采到哪里,當地的蜜商都會搶著收購。
在養蜂人與蜜蜂的辛勤勞動下,釀造了養蜂人甜甜蜜蜜的新生活,如今,村里戶均純收入20萬元以上,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
看著村民過上“甜蜜”生活,前嶺村村主任郭日建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他說,前嶺蜜銷到國內外,村民靠著養蜜蜂、賣蜂蜜發家致富,相信可以繼續“甜”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