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神農架“懸崖蜜”:養蜂取蜜皆養有道|神農架|景區
原標題:探密神農架“懸崖蜜”:養蜂取蜜皆養有道
中新網神農架10月27日電 題:探密神農架“懸崖蜜”:養蜂取蜜皆養有道
記者 郭曉瑩
27日早晨,湖北神農架林區官門山景區內,朱詩軍徒手攀上十多米高的懸崖,查看掛在巖壁上的一個個小木箱,引得游人紛紛駐足觀看。
朱詩軍并不是攀巖愛好者,而是官門山景區蜜蜂園的一名工作人員,負責管理懸崖上下的蜂箱。蜂箱懸掛在在高達40多米的巖壁上,足有數百個之多,蟄伏在箱內的,則是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中華蜜蜂(以下簡稱“中蜂”)。
中蜂是中國原生蜜蜂,隨著20世紀初西方蜜蜂的引進和生存環境的巨大變遷,其分布區和數量大大減少,瀕臨滅絕。得益于優越的氣候條件和獨特的地理環境,神農架成為中蜂的“避難所”。
朱詩軍從小就隨爺爺、父親學習收蜂養蜂的各種經驗和竅門。長大以后,他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專業養蜂人。
“其實,懸崖養蜂并不是神農架人養蜂的傳統。”朱詩軍說,神農架飼養蜜蜂歷史悠久,但把蜂箱掛在高高的巖壁上卻是近幾年的事情,是景區為了提高中蜂的關注度,推廣保護中蜂而為之,此舉同時還可避免熊和野豬偷吃蜂蜜。
如今,“懸崖蜂房”已經成為神農架一道獨特的景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中蜂”亦為人們所熟知。然而,蜂箱掛在高高的巖壁上,取蜜卻成了難題。
朱詩軍從小在山林間奔跑攀爬,身手矯健,到蜜蜂園上班后,他又參加了專門的攀巖培訓,練就了懸崖取蜜的本領。
到了割蜜的季節,朱詩軍便在陡峭的崖壁上拴上繩子,如蜘蛛人一般攀援在絕壁上取蜜。
“一個蜂箱一年一般只割一次蜜,每個蜂箱只能割下一半蜜,要留一半蜜供蜜蜂過冬。”朱詩軍說,祖輩們傳下的經驗表明,做事留有余地,這是人、蜂相處之道。
“今年收成不好,只割了200多斤蜜。”朱詩軍說,神農架至今仍然沿用最古老的方式養殖蜜蜂,受自然因素影響大,人為控制收成的方法很有限,因此收獲并不穩定。
也正因如此,物以稀為貴,神農架“懸崖蜜”享譽海內外,身價逐年看漲,但從來不愁銷路。如今,“懸崖蜜”已經從最初的一斤幾百元人民幣漲到1500元人民幣,卻仍然俏銷。
“萬物有靈且美,就算是微小如蜜蜂,也是有情義的生命。”朱詩軍說,蜜蜂得益于神農架的生態環境繁衍生息,用蜂蜜回報人類,人與生態的和諧共處,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懸崖下的蜂蜜銷售廳內,搗碎的蜜巢靜靜躺在紗布中,綿軟透亮的蜜緩緩滲透而下,空氣彌漫著香甜的蜜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