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 小區有人養蜜蜂當寵物 鄰居:挺害怕的
“兩只小蜜蜂,飛到花叢中……”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詞,可是有人在小區里把蜜蜂當寵物養,事情就沒歌里唱的那么美好了。最近一段時間,市民李女士家附近就時常有成群蜜蜂飛來飛去,把家里的老人小孩嚇得夠嗆,生怕一不留神就被蜇了。得知是鄰居把蜜蜂養在了院子里,李女士四處求助,卻發現由于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在小區內養蜜蜂存在監管空白。
小區內時不時有蜜蜂出沒
李女士家住在長錦巷長風別墅,有一個獨立的院子,平時孩子最喜歡在院子里玩耍。春暖花開后,李女士卻總能在自己家附近,看到有蜜蜂飛來飛去。一開始,她以為是小區里的花吸引了蜜蜂,并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黑壓壓的一群蜜蜂飛進她家的院子,她才意識到,這些惱人的蜜蜂可能就生活在附近。
“有蜜蜂圍在身邊,感覺挺害怕的。”李女士說,那一次看到成群的蜜蜂飛過,估摸著有上百只,“嗡嗡”的聲音很響,光看著就讓人頭皮發麻,更何況還得擔心蜜蜂蜇人。有時候,孩子正在院子里玩,看到蜜蜂,嚇得“哇”一聲就跑進家里,讓大人也很緊張。昨天下午是陰雨天,記者并未在小區附近看到有蜜蜂出沒。但是,有居民稱,之前確實見過零星的蜜蜂。
詢問物業后,李女士得知,正是隔壁鄰居在院子里養了蜜蜂。“每家的院子都是獨立的,我看不到他家究竟養了多少蜜蜂,但是蜜蜂養在小區里,總是不安全。”李女士希望能勸說鄰居將蜜蜂挪個地方。然而,這家鄰居并沒入住,只是偶爾回來,兩家人根本碰不上面,自然也就沒機會溝通這一問題。
對于李女士的要求,小區物業表示,由于沒有相關規定小區內不能養蜜蜂,因此只能聯系社區,對這戶業主進行勸說。
小區內養蜜蜂尚處監管空白
居民在小區內養蜜蜂,真是甜了自己,苦了別人。然而,要管這事,不但物業無奈,就連城管部門也說愛莫能助。
記者咨詢城管部門得知,根據《蘇州市城市環境管理若干規定》,城市居民不得飼養家禽、家畜。但是,對于小區內是否能養蜜蜂,城管部門表示,目前暫無相關規定。
此外,根據農業部發布的《養蜂管理辦法(試行)》,放蜂的蜂場原則上應當間距1000米以上,并與居民區、道路等保持適當距離。但是,蘇州畜牧獸醫站畜牧科的沈科長告訴記者,目前,確實有居民在小區內養蜜蜂的情況,有的純粹是養著玩,有些則是為了吃到天然蜂蜜。但是,對于哪些區域不能養蜜蜂,該《辦法》中并沒有規定,因此小區內養蜜蜂尚處監管空白。
不過,沈科長提醒,蜜蜂養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難免會出現蜇人的情況,因此不提倡養蜂愛好者在人口稠密的小區里養蜂。
江蘇正盛律師事務所的丁奕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居民在小區內飼養蜜蜂致人損害的,可以按照《侵權責任法》,對飼養人提起損害賠償。
蜜蜂被驚擾容易蜇人
沈科長稱,一般來說,蜜蜂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如果小區居民路過時不小心碰到蜜蜂,或者驚擾到躲在花叢中的蜜蜂,它認為受到了攻擊,出于本能的自衛,很有可能會蜇人。因此,居民盡量不要太靠近蜜蜂,也不要驅趕或撲打它,以免被蜇。
那么,被蜜蜂蜇了怎么辦?記者咨詢了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養蜂人,他表示,蜜蜂蜇人主要靠刺針作“武器”,刺針尖端帶有倒鉤,末端同體內的大、小素腺及內臟器官相連。蜇人后,刺針的倒鉤掛住人的皮膚,蜜蜂飛走后,刺鉤就斷在了人的皮膚中,蜜蜂自己會死掉。吳中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吳瑞斌告訴記者,人一旦被蜜蜂蜇,最好先將皮膚中的斷刺拔出,然后用堿性肥皂水、洗衣粉等清洗傷口,如果被蜇的人出現過敏現象,應及時就醫。
下一篇:挑著蜜蜂飛南北|蜜蜂|養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