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爱爱网站_色激情综合网_欧美在线小视频_一级黄网_欧美日韩在线成人免费_久久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OK蜜蜂網 > 蜜蜂養殖技術 > 中國養蜂業 >

黑龍江蜂業

|OK蜜蜂網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最北部,全省面積45.4萬平方公里,人口3510.7萬。屬于溫帶一寒溫帶、濕潤一半溫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較低,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短促光照強,雨熱同季,植物生長繁茂,蜜源植物花期集中,具有發展養蜂生產的良好自然條件,是全國養蜂牛產重點省份之一。

一、歷史沿革

在古代,黑龍江省是肅慎部族漁獵地區。歷史上利用蜂蜜及蜂蠟最早記載是《渤海國志長篇》。渤海國王大欽茂于公元764年派使臣東渡日本, 帶去的珍貴禮品就是蜂蜜,距今已有1200多年。北宋時契丹國經常向宋朝進貢蜂蜜、蜂蠟等物品。明代滿族首領以蜂蜜朝貢,并兼開蜜市、曾興盛一時。

黑龍江省養蜂約始于明代, 《饒河縣志》記載:本地養蜂最遲應為明建失兒兀赤衛時期(永樂二年以后)1404年以后即有之。

《中俄理琿條約》(1858年)的簽訂,把烏蘇里江以東劃為中俄共管,俄國舊教徒大量涌入,并將蜜蜂帶入飼養。據俄人弗·克·阿爾謝尼耶夫著《在烏蘇里江的莽林中》(1902~ 1906)一書記載,1906年 5月31日,作者曾到過扎戈爾亞村附近帕納切夫的養蜂場,見到該場樹有大柵欄,并用桶養蜂……。1896年,俄人的黑色蜂種進入今黑龍江省域,并推行新法養蜂。引入黑龍江省境內的黑色蜜蜂主要區域有:一是由烏蘇里江以東地區,越江引入東北部地區;二是由黑龍江以北越江引入北部地區;三是經滿洲里口岸較大量用火車運入,廣泛分布在鐵路沿線飼養。據《珠河縣志》引自《經濟月刊》資料記載:1925年日人調查。黑龍江鐵路沿線養蜂12510箱,1926年俄人調查為13493箱。俄國蜂蜜商人卞夫,1927年調查為17110箱。 30年代,意大利蜂從內地運入本省。到1949年,全省約有蜜蜂2萬群。

50年代,黑龍江養蜂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54年省內各農業學校的農學、畜牧、園藝專業陸續開設養蜂課。1956年開始在亞布力、齊齊哈爾、烏吉密等地舉辦過多次養蜂訓練班和現場會。1958年,省農業廳、商業廳還召開了養蜂評比、經驗交流會,對當時養蜂生產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1959年,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園藝系設立養蜂科研組,黑龍江省開始有廠養蜂科研機構。50年代末全省養蜂達15萬群。

60~70年代,全省養蜂生產穩步發展。1967年,蜂群為13萬群,收購蜂蜜6500噸。1969年蜂群達到20萬群。由了南北長途轉地的興起,外省養蜂者大量入境放蜂,黑龍江省蜂場也開始轉地去南方,致使蜂螨在黑龍江省蔓延。1962年牡丹江農科所將養蜂科研組改為養蜂研究宰。這一時期,省農業局在發展養蜂生產上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建立了四個蜜蜂原種場和種蜂場;成立了省養蜂試驗站;在牡丹江農業學校舉辦數期養蜂師資班和學習班;并加強了東北黑蜂的保護工作。1979年在尚志縣建起一處蜂蜜加工廠。

80年代初,黑龍江養蜂生產恢復較快。1983年全省養蜂19.6萬群,年產蜂蜜9600噸。1986年成立省養蜂學會,劃定了東北黑蜂保護區。相繼在 6個市縣建立了縣一級養蜂管理站,牡丹江農校成立了養蜂專業,蜂業科研工作進展較快,成績顯著。80年代是全省養蜂業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但是,經過1984年養蜂低潮之后,養蜂生產開始滑坡,到1991年全省蜂群數量只有8.1萬群,年產蜂蜜3000噸。

二、蜂業資源

據資料統計,全省有高等植物183科737屬2200多種,分別屬于長白植物區系,小興安嶺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其中有重要利用價值的主要蜜源植物有10余種, 輔助蜜粉植物100余種。春、夏、秋三季花開不斷,形成了椴樹蜜和秋蜜兩個主要流蜜期。

(一)四大蜜源區

根據蜜源植物的分布,全省大體可分為四個蜜源區。

1.森林蜜源區

是以椴樹為主要蜜源的區系。全省椴樹,分布面廣,蜜質優良,商品量大。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老爺嶺等山地,成齡松樹林面積5萬公頃。

黑龍江的松樹主要是紫椴和糠椴兩種。 7月初開花,流蜜時間可達20天左右。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天氣泌蜜最多,流蜜盛期強群每天可進蜜10~15kg。椴樹有大、小年之分,通常是大年花多蜜多,花期長、產量高;椴樹易受霜冬和蟲害,有的年份蜂蜜絕產。花前干旱和流蜜期連雨,對開花和流蜜都有影響。椴樹是一種流蜜涌、蜜質好、高產而不穩產的蜜源植物。小年群產量10~12kg;平年30~40kg;豐收年50~100kg。

在森林蜜源區,除了椴樹之外,還有柳屬、色木槭、山桃、稠李、茶條槭、黃檗、暴馬丁香、珍珠莓以及林間草本植物側金盞花、萓草、蚊子草、唐松草等。豐收年景 6月上、中旬,色木槭、茶條槭、黃檗群產蜜5~10kg,森林蜜源區椴樹花期結束后,蜂群就要轉地。

2.淺山蜜源區

是以胡枝子為主要蜜源的區系。全省有疏林地和灌木林180萬公頃,荒山荒地和跡地313萬公頃,主要分布于小興安嶺、完達山脈的淺山區。

胡枝子常和榛屬形成灌木叢,以淺山、荒山區最多。胡枝于7月下旬開花,花期30多天,晴天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泌蜜最多,常年群產蜜15~20kg。2 3年生的胡枝子泌蜜最好,利用價值大。干旱和蟲害會影響胡枝子泌蜜。

在淺山蜜源區,還有柳蘭、薊屬和漫山遍野的山野雜花競相開放,形成具有黑龍江特點的秋季流蜜期。

3.草原蜜源區

該蜜源區是以草原雜花為主要蜜源的區系。以小白花地榆、山野豌豆、毛水蘇以及漫崗和島狀林中的胡枝子為主。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草原和三江平原,總面積約4.7萬公頃。

4.農田蜜源區

是以經濟作物的果樹為主的蜜源區系,分布于廣大農區。主要以向日葵、油菜為主體,包括蕎麥、草木樨、瓜類、果樹等栽培作物,總面積約70萬公頃。

1981年全省種植向日葵27萬公頃,面積占全國第一位。近年來由于病害等原因,種植面積下降到6 ~7萬公頃,主要分布于西部農區。向日葵始花7月中旬, 群可產蜜15~40kg,最高可達100kg。油用種,蜜多,食用種,蜜少。

(二)珍貴的蜂種資源

黑龍汀省的蜂群以東北黑蜂血統為主,多數已與意蜂雜交。目前,全省尚有純種東北黑蜂約5000群,分布于饒河、虎林境內。此外,在70年代,還先后引進高加索、卡尼鄂拉等品種,曾在局部地區推廣應用,黑龍江省還有少量野生中蜂。

1.東北黑蜂

在黑龍江省域,饒河的東北黑蜂最早是由當地的養蜂人鄒兆云等在1918年至1920年分批從烏蘇里江東運入饒河境內的。

東北黑蜂是在自然隔離和人為保護下,經過幾十年自然和人工選擇形成的地方良種。實踐證明,這一蜂種對當地氣候、蜜源等自然條件和飼養方法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其主要特點是:越冬安全,節省飼料,死亡率低;早春繁殖快,能維持大群,群勢發展與當地土要蜜源泌蜜規律一致;采集力強,既能利用椴樹等大蜜源生產商品蜜,又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繁殖蜂群;性情較溫馴,抗逆力強,件狀穩定.便于管理。 東北黑蜂在本地表現出很強的生產能力。1955年饒河縣關門大隊200群,在椴樹流蜜期平均單產 200kg,平均日產量12.5kg;1977年饒河縣小佳河公社永豐大隊蜂場,毛水蘇流蜜期,27群蜂平均單產350kg。在饒河境內蜂王漿的最高單位記錄為750g。

自60年代起,全國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引入東北黑蜂,經10余個科研單位試驗證明:東北黑蜂具有穩定的遺傳性狀,雜種一代適應件強.增產顯著,是寶貴的蜂種資源之一。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蜂種,1978年還在饒河縣建立了東北黑蜂原種場。1980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將饒河、虎林、寶清三縣劃為東北黑蜂保護區。

2.中華蜜蜂

省內現僅有野生中蜂。黑龍江省的野牛個蜂對營巢條件要求很高。僅發現在柞櫟、紅松、山楊、椴樹、地錦槭、水曲柳等堅實的空桶樹中營巢。自然狀態的雄蜂房厚為26mm左有,工蜂房為23mm左右,蜂路寬為8~14mm。人工過箱后中蜂,可用東北黑蜂的巢脾,進行生產和繁殖。

蜂王在產卵盛期,日達1500~2000粒,巢脾和蜂量不足時易出現一房多卵。春季恢復期短,繁殖快,比東北黑蜂提前20天進入分蜂期,平時箱內沒有雄蜂,強群蜂數可達2萬只以上。

工蜂勤奮,早出晚歸,陰天和小雨天氣也出巢采集。在欠收年或泌蜜較少的季節,采蜜量高于東北黑蜂;豐收年的大流蜜期則少于東北黑蜂。泌蠟能力強,蜂蜜質量好,蜜蓋多為干型。

野生中蜂適應性強,對外界影響反應靈敏,耐寒。自然狀態下,RJ安全越冬。越冬期如遇不良情況,在晴天,-17℃地上積雪的條件下,可飛翔排泄后返巢。 但由于森林的大量采伐,西方蜜蜂的普遍飼養,人為的干擾、破壞,致使生態環境惡化,數量已大為減少。

三、蜂業生產

(一)基本情況

黑龍匯省以盛產味美質佳的椴樹蜜而聞名于國內外,是全國養蜂重點省份之一。同時以其蜂群密度小、蜂蜜產量高而成為國內主要放蜂區。l 990年全省有蜂8.9萬群,年產蜜量在3000噸左右,蜂王漿15噸,花粉10噸,蜂蠟40噸,總產值在1100萬元左右(按當年價格計算)。全省現有國營專業蜂場4個,擁有蜂群2200群。養蜂專業戶、重點戶蜂場2500個,擁有蜂群75000群,兼業和業余養蜂者2000人,擁有蜂群11800群。全省從事養蜂生產的總人數為5500人, 其中專業養蜂人員3500人。每年進入省內的外地蜂群,大年可達50萬群以上,小年也在10萬群左右。蜂蜜總收購量一般在5000~10000噸,蜂王漿40~80噸。

(二)飼養方法

黑龍江省地處高緯度地帶,寒暖分明,蜂群飼養管理有著明顯的季節性。

1.春季管理 主要措施是在3月中旬左右,選擇晴朗無風的好天氣,進行蜂群的早春排泄;同時快速調整蜂巢;補充飼料,加入粉脾;巢內外保溫;及時治瞞;利用春季蜜源,適時加脾擴大蜂巢。

2.夏季管理 早養王,早分蜂,防止分蜂熱,加速繁殖;以椴樹為主要蜜源的地區,6月末牛產群要達到15~20框蜂,利用強群采蜜。松樹蜜結束后,及時轉入秋蜜源場地。

3.秋季管理 及時培育越冬適齡蜂,使群勢達到5~8框;貯備充足的越冬飼料,每框蜂有2.5kg以上貯蜜;整頓蜂巢,徹底防治蜂螨;準備越冬場所。

4.冬季管理 黑龍江省蜂群越冬,有室內越冬和室外越冬兩種。采用室內越冬的蜂群,11月中下旬當背陰處冰雪已不融化時,將蜂群搬入越冬室。采用室外越冬的蜂群,從11月下旬開始,分期進行保溫包裝,但要防止傷熱,并注意遮光、防鼠。

(三)生產特點

黑龍江省養蜂生產的特點:一是以定地和短途轉地飼養為主;二是氣候寒冷,越冬時間長,宜以強群為主;三是蜜源植物開花期相對集中,一般蜂群可以采到兩個主要蜜源,保持蜂群生產的連續性;四是專業戶蜂場規模不斷擴大,最大的專業戶養蜂400群,經濟效益顯著。

四、蜂業機構

(一)管理機構

黑龍江省養蜂生產由省農牧漁業廳主管。 養蜂重點地區的虎林等6個市縣建有養蜂管理站,其它市縣在主管部門設有專、兼職管理干部。全省共有專、兼職養蜂管理干部60余人。

虎林縣養蜂管理站,成立于1980年 8月。該站自成立以來,在組織和管理好全縣養蜂生產的同時,開展技術服務和生產服務,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養蜂生產的發展。1991年,全縣有蜂1.3萬群,年產蜜500噸,蜂王漿2噸,成為黑龍江省主要蜂產品生產縣之一,1987年被列為國家蜂蜜出口基地縣。

饒河縣養蜂管理站成立于1987年。該站自建立以來,致力于東北黑蜂的保護工作,使饒河成為東北黑蜂的保種基地,推動了本省養蜂生產的發展。該站也于1987年承擔了蜂蜜出口基地縣的建設任務。

(二)專業蜂場

1.國營蜂場

全省有國營專業蜂場4個。較有影響的是饒河縣東北黑蜂原種場和牡丹江市蜜蜂原種場。

(1)饒河縣東北黑蜂原種場 成立于1978年,主要承擔東北黑蜂原種的繁殖和保存任務。現飼養蜜蜂1250群,每年向全國十幾個省市提供東北黑蜂原種王近干只。該場還設有小型蜂產品加工廠,生產椴樹蜜、王漿蜜等產品。1991年11月在“七·五”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上,大頂子山牌王漿蜜榮獲金獎。

(2)牡丹江市蜜蜂原種場 成立于1977年,主要任務是保存和繁育高加索原種,現有蜂群500群。建場以來共繁育原種王18500只,推廣到全國24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培育出“金星”和“金環”兩個工程原種及幾個有價值的近交系。1984年建成蜂產品加工中間,產品有蜂王漿和蜂花粉酒、瓶裝蜂蜜、飲料等系列產品。

2.集體蜂場

省內集體蜂場已基本轉為專業戶蜂場。葦河鎮養蜂場,是全省現存集體蜂場中最大的一家。該蜂場成立于1957年,屬 鎮辦集體企業,飼養蜜蜂2000群,分布于尚志市5個鄉鎮,蜂場實行承包經營,分組核算,產品統一銷售。

3.專業戶蜂場

全省有專業戶蜂場2500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虎林縣新政鄉新林村楊多福蜂場和林口縣三道通鄉蔡成文蜂場。

楊多福蜂場 飼養蜜蜂270群,實行定地和縣內短途轉地飼養。1985年以來,年均盈利2萬元以上。1987~1989年,楊多福曾連續3次被評為黑龍江省養蜂大王, 1988年還被評為全國農村科技致富能手。

蜂場養蜂 飼養蜜蜂400群,實行長途轉地飼養,1991年生產蜂蜜36噸,蜂王漿250kg,蜂蠟600kg,創產值13.6萬元,純收入6萬元。

(三)產品經營與加工出口廠家

黑龍江省蜂產品經營、加工和出口,以蜂蜜、蜂玉漿為主。年加工總產值約4790萬元,其中蜂蜜經營總量約7000噸,包括瓶裝蜂蜜1500噸,原蜜加工出口3500噸。醫藥工業用留1850噸,市場零售和酒類、飲料、食品、卷煙等用蜜約150噸,

省內年銷售蜂蜜3000余噸;蜂王漿82噸,其中口服液加工80噸,市場零售2噸。 省內蜂蜜加工出口的廠家有兩個,一是黑龍江省土畜產進出口公司直屬的尚志蜂蜜加工廠,年加工蜂蜜3500噸左右。另一個是哈爾濱市土產公司蜂產品加工廠,年加工蜂蜜500噸左右。

本省瓶裝蜂蜜的加工廠家有15個,品種和規格達30多個,其中最大的廠家是牡丹江市蜜蜂原種場所屬的蜂產品加工廠,年加工能力500噸,占全省加工總量的1/3。

本省以蜂蜜、蜂王漿為原料的口服液生產廠家有14個,其中以哈爾濱制藥二廠為最著名,該廠現有職工1800人,屬國家二級企業, 年創匯達200萬美元,產品遠銷27個國家和地區。這個廠生產的向陽牌人參蜂王漿獲得國家金質獎。

本省蜂蜜經營量較大的單位有省土產公司、牡丹江市土產公司、佳木斯市土產公司、虎林縣養蜂公司以及尚志、延壽、方正、通河、鐵力、五常、林口、饒河、寶清等市縣的土產公司和蜂業公司,亞布力林業局、葦河林業局、東方紅林業局的采購站經營量也較大。

(四)教育與科研單位

黑龍江省牡丹江農業學校1985年正式建立養蜂專業。設有養蜂實驗室、蜂保實驗室、蜂產品檢測實驗室、蜜蜂育種研究室,實驗種蜂場和兩處校外實習基地。該專業在全國范圍內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兩年。1972年以來,牡丹江農校共舉辦各種形式養蜂短訓班10期,為省內外培訓養蜂技術骨干275人次。自建立養蜂專業以來,已培養中專畢業生115人(含代培生)并已分赴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工作。

黑龍江省養蜂試驗站成立于1976年。它的前身是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養蜂研究室。該站設有蜂場一處,有蜜蜂60群。科研任務主要是:蜜蜂育種和蜜蜂保護。

另外,東北農學院、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佳木斯農業學校、北安農業學校均有從事養蜂教學和研究的工作人員。

(五)社團組織

黑龍汀省蜂業界的社團組織土要有省養蜂學會和省蜂產品協會,市縣級主要有牡丹江市蜂業協會、佳木斯市蜂產品協會、尚志市葦河蜂業協會、虎林縣養蜂協會、饒河縣養蜂協會、嫩江縣養蜂協會等。

1.黑龍江省養蜂學會 該會成立于1980年,掛靠單位為省農牧漁業廳,學會辦公地點設在牡丹江農業學校。省養蜂學會現有會員241名。 1990年選舉產生的第三屆理事會由30名理事組成。楊俊伍任理事長;秘書長為韓行舟。學會還成立了育種專業組、飼養管理及蜂保組、蜂產品及經營管理專業組和教育及科普 專業組。 學會編輯出版了《黑龍江養蜂》。1991年起,《黑龍江養蜂》改由省學會與牡丹江市蜂業協會共同 主辦。

2.牡丹江市蜂業協會 該協會成立于1990年,掛靠單位在壯丹江市蜜蜂原種場。協會下設養蜂科技、蜂產品兩個專業組。

3.尚志市葦河蜂業協會 該協會是養蜂者的聯合組織,成立了1985年,現有會員308人,分布于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20多個市縣。

五、發展中的黑龍江蜂業

(一)基地建設

國家計委于l 986年下達的蜂蜜出口基地體系建設任務中,黑龍江省承擔了投資總額120萬元的建設項目。分別在虎林縣、饒河縣、尚志市建立了三個蜂蜜出口基地,在牡丹江農業學校建立了一個蜂產品檢測中心化驗室。

基地建設管理工作是在農業部畜牧獸醫司優質蜂產品基地建設項目管理小組的指導下,由省農牧漁業廳多種經營處和計劃基建處共同負責。經過三年多的工作,各承擔單位已基本完成項目建設任務,1990年9月經省主管部門驗收。

目前3個基地縣擁有蜜蜂34700群,占全省蜂群總數的1/3。1989年產蜜量達到1720噸,基地經辦單位收購量為456噸,合格率100%,基地管理機構已趨完善。隨著基地建設項目的完成,各項工作也有明顯進展。在行業管理、生產服務、技術指導、產品經營、人員培訓、質量把關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虎林縣養蜂公司兩次被評為“全國蜂產品基地建設先進單位”。

(二)東北黑蜂的保純

1976年由省農牧局牽頭,協調省供銷社、哈爾濱鐵路局、齊齊哈爾鐵路局聯合發出通知,為保護東北黑蜂,各轉地蜂場不得進入虎饒地區和密山火車站以東,鐵路不予運蜂。1977年,饒河縣革命委員會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保護東北黑蜂原種工作的通知”。 1980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將饒河、虎林、寶清三縣劃為東北黑蜂保護區的通知”。從此,建立了國內第—個省級蜂種保擴區。根據“通知”的要求,饒河、虎林、寶清縣人民政府先后廣發了有關文件,分別建立了機構、配備了人員,開展東北黑蜂保護區的監查工作。1982年,省政府辦公廳委托省農辦,在哈爾濱召開了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東北黑蜂保護區工作會議。同年冬季,省養蜂學會又在牡丹江農校舉辦了蜜蜂品種資源保護學習班,為保護區培訓了技術骨干。1983年,以省農牧漁業廳多種經營處為首,有省養蜂學會的主要領導和保護區三縣的主管人員參加的聯合檢查組,對于縣進行了下作檢查,使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工作落到了實處。

1984年以來,保護區所屬三縣人民政府多次下發文件和布告,各縣監查站的工作人員常年奔波于生產第一線,做了大量的艱苦、細致的宣傳、教育、動遷工作,才使現存饒河的5000群東北黑蜂得到保純。1988年,省農牧漁業廳在饒河縣主持召開廣東北黑蜂蜂種鑒定會。參加鑒定會的省內外專家一致認為:黑龍江省對東北黑蜂的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并建議將東北黑蜂保護區由省級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保護區。

(三)人才培養

黑龍江省養蜂人才的培養工作,是以牡丹江農業學校為培訓基地。采取了專業培養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形式,收到顯著效果。該校的副校長、副教授韓行舟為創辦養蜂專業和培訓省內養蜂人才做出了貢獻。

1972年以來,先后在牡丹江農校舉辦了蜜蜂育種基礎知識訓練班、全國蜜蜂人工授精技術學習班等10多次。省養蜂學會還在壯丹江、虎林舉辦了三期蜂產品檢驗技術學習班,省農牧漁業廳、省養蜂學會、省蜂產品協會,還曾為養蜂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晉升,專門舉辦過數期學習班。同時,各地蜂業主管部門都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做了大量的培訓工作。例如虎林縣養蜂管理站自1980年以來,養蜂管理站舉辦各種學習班、現場會16次,培訓人員達2210人次。1991年該縣還在全省率先進行了蜂農技術職稱考試工作。

(四)科研成果

70年代以來,全省養蜂科研工作活躍,成果顯著,主要成果有:

1.蜂藥研究 省養蜂試驗站副研究員李俊澤研究的 “801”防治蜜蜂麻痹病藥物,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研究的“天然脂肪酸脂防治蜂螨”藥物,1991年通過省農業科學院的鑒定,獲省農牧漁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2.蜜源植物研究 省養蜂試驗站副研究員徐萬林進行的“全國蜜粉源植物的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蜜源植物》一書,1983年獲中國出版丁作者協會“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3.蜂種研究 牡丹江農業學校副教授韓行舟的“蜂王人工授精技術的研究”,獲省農牧漁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饒河縣養蜂服務中心,饒河縣東北黑蜂原種場、省養蜂學會蜜蜂育種專業組承擔的省農業局1982年下達的“東北黑蜂蜂種研究”課題,于1988年由省農牧漁業廳組織鑒定。此項成果獲省農牧漁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4.蜜蜂室外越冬研究 1957年采用小規模蜂群宰外越冬獲得成功。80年代后,室外越冬技術日趨完 善,方法簡便安全。其中以原852農場蛤蟆通水庫蜂場、完達山農場種蜂場越冬成績為最佳。

5.蜂業經濟研究 1986年,虎林縣養蜂公司經理楊玉華的“養蜂專業廣經營設計方案”,獲全國畜牧專業戶經營設計方案三等獎。

6. 蜂業管理 虎林縣率先在全縣范圍內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為養蜂行業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經驗。1986年,農業部、商業部、經貿部聯合召開的全國養蜂工作會議,在全國推廣了這個經驗。1990年,全國首屆養蜂管理講習班在虎林舉行。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養蜂管理干部,對虎林的養蜂工作,對虎林養蜂管理站的自身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7.論文與編著 省養蜂學會自1980年成立后,先后評選出優秀論文40篇,另有 7篇中國養蜂學會評為優秀論文。出版養蜂書5本,還有8種內部出版的書籍講義。另外,黑龍江省還在蜂王漿生產機械化、數控養蜂、蜜蜂人工孵化、優質蜂蜜生產技術、蜜蜂新品種培育,庭院養蜂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五)國際往來

黑龍江省蜂業界與國外養蜂專家、學者的交往日漸增多,通過參觀訪問,出席國際會議和接待來訪的團組,進行學術交流,加深了相互間了解,增進了友誼。

1.接待國外來訪的專家學者 1976年, 日本北海道蜂場主竹島秀夫到牡丹江省養蜂試驗站參觀訪問;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昆蟲系劉英聽副教授到哈爾濱訪問;同年,羅馬尼亞專家,就中羅合資在壯丹江建立蜂產品加工廠事宜進行洽談;1986年,原聯邦德國不來梅蜂蜜研究所所長泰爾培博士來黑龍江訪問,對椴樹流蜜情況進行考察;1985年,波蘭國家園藝所養蜂研究室主任斯科洛奈克一行2人,到省養蜂試驗站考察蜜蜂育種;1986年,波蘭華沙人學教授J·沃依克,對黑龍江省的養蜂教學、科研和種蜂場進行考察,就蜜蜂的育種問題進行了座談。

2.參加國際會議 1985年,派出養蜂專家參加在名古屋舉行的第30屆國際養蜂會議。1987年在波蘭華沙召開的第三十一屆國際養蜂會議,派出徐萬林副研究員隨同中國養蜂代表兇出席會議,他的“中國蜜源植物調查研究”論文,在會上進行宣讀,引起同行的注意。佳木斯農業學校教師王華夫撰寫的“中國養蜂史概述”論文,被32屆國際養蜂會議錄選為大會宣讀論文。

3.派出專業人員出國考察 1981年, 省供銷社派出陳忠漢主任和養蜂專家潘迎春,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進行訪問;1983年又派出寶泉嶺農場技術人員赴意大利學習進修養蜂;1985年,派出省養蜂學會副理事韓行舟隨同黑龍江省農業代表團到羅馬尼亞考察;1990、1991年,省養蜂學會理事長楊俊伍,分別到原蘇聯、韓國訪問。

引自《中國蜂業》(農業出版社,1993)

1697

上一篇:吉林蜂業

下一篇:云南蜂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二区 |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 | 黄页网站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91国在线产 | 天天干夜夜夜操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网老头 | 亚洲国产日本 | 色综合亚洲天天综合网站 | 午夜影皖| 青草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日本黄色激情 | 羞羞的动漫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 富二代视频污 | 添人人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揉 | 久久久7777888精品 | 欧美十区 | 高清乱码一卡二卡插曲A | 九草在线| 排球少年第五季樱花动漫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 色婷婷色| 极品白嫩无套视频在线播放张悠雨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片小说 | 日本大黄视频 | 午夜一级毛片 |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综合久久久久 | 精品久久国产 | 涩久久 |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 草久网|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