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促進傷口愈合的良藥!
蜂蜜:促進傷口愈合的良藥!
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
蜂蜜用于治療傷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50年Dioscorides將蜂蜜描述為“利于腐爛和空洞的潰瘍”。雖然蜂蜜局部治療慢性傷口取得成功且歷史悠久,但始終沒能成為傷口局部治療的常規方法。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甚至濫用,使傷口耐藥菌株驟增。耐藥菌的出現,一方面使臨床慢性感染傷口的處理成為難題,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人們一個新思維的觀念,就是對治療感染的古老方法即蜂蜜療法進行重新評價。
眾多科學實驗和臨床實驗研究表明:蜂蜜可有效清除傷口感染和壞死組織,抑制細菌感染,提供傷口營養和濕性愈合環境,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從而加快慢性傷口愈合。蜂蜜促進慢性傷口愈合的內在機制有以下三點:
第一:蜂蜜中過氧化氫的作用。
蜂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將葡萄糖轉變為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已被確認為是細菌的“抑制劑”,且蜂蜜持續產生的微弱的過氧化氫有助于治愈傷口,無副作用。
同時可激活病人體內的蛋白酶而使已壞死或正在壞死的組織溶解而具有自溶性清創;刺激運輸氧和營養的血管生成,促使新結締組織生長而加速傷口愈合。
第二:蜂蜜的高滲透性和酸性抗菌作用。
蜂蜜是一種高濃度的糖溶液,天然成熟的蜂蜜在常溫下呈現高度黏稠狀態,其滲透壓高達105個大氣壓,足以使細菌脫水而死亡。
蜂蜜吸濕性的特點,可以從傷口中吸收膿液而起“清創作用”,其滲透效應從深層的循環中吸收體液使壞死組織變軟易清除,因此蜂蜜的吸濕性和滲透性有利于慢性傷口的清創。
而且蜂蜜中含有葡萄糖酸、乳酸、草酸等多種物質而呈酸性,pH值一般為3.5~4.5,引起傷口感染的大多數病原菌生長繁殖的適宜pH為7.2~7.4。因此,蜂蜜的酸度不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有抑菌作用。而且,其抑菌功能隨蜂蜜的濃度而變化,低濃度有抑菌作用,高濃度有殺菌作用。
第三:蜂蜜中其他微量成分的作用。
蜂蜜中的黃酮類、苯酚類、苯甲醇、溶菌酶等物質具有抗菌活性,對革蘭氏陰性或陽性菌有抑制或殺菌作用。
在傷口中使用蜂蜜時,病人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增生,吞噬細胞被激活,提高人體對感染的免疫反應。此外,蜂蜜具有高滲透性,此種滲透效應可以從深層的循環中吸取液體,從而保持傷口愈合的濕潤環境。
同時,蜂蜜直接提供傷口局部組織賴以生存的葡萄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分解代謝時釋放能量,供組織、細胞利用。
因此,蜂蜜敷料符合治療慢性傷口理想敷料的標準,也符合近年來國外基于對慢性創面的病理生理愈合過程而提出的“創面床準備”方案。
我國蜂蜜資源豐富,取材方便、經濟、易得,可望成為慢性傷口局部治療的首選敷料,解決臨床治療慢性傷口費用貴、治療難的問題,為臨床治療感染難愈傷口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我國醫院的傷口治療方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