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蜂采館實施蜜蜂生態文化的行銷策略
摘要 在全球化與科技化兩股力量的推進下,全球經濟已轉變為以創新為主的知識經濟型態,世界各地的農業都面臨重大的沖擊,農業經營者皆思考如何轉型升級,以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而將具地方特色產業融入文化創意進而創造其附加價值,本身即為思考方向之一。從生態與文化的角度來看養蜂業,兩者皆顯示養蜂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以臺灣蜂采館為例,思考發展蜜蜂生態文化產業的可行性及做法,以創意行銷提升文化特色產業的競爭力,建立養蜂產業持續經營的適當模式。
關鍵詞:養蜂業;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
2003年的資料顯示,臺灣養蜂戶數為747戶,飼養蜜蜂群數為100720箱,飼養密度約每平方千米3箱。這些蜂群2003年產蜂蜜5935t,蜂王漿332t;在臺灣23縣、市中,以南部的臺南縣與高雄縣飼養蜂群最多,分別達15500箱與15000箱,中部的彰化縣飼養10800箱居第三。一般而言,專業養蜂戶約飼養200~300箱,投入人力約2~3人,平均每戶年產值約100~150萬臺幣。在臺灣的農民中,養蜂戶的收入可謂中上程度。養蜂戶除一般的養蜂器具外,多有工作貨車與小客車各一部,分別供做運送養蜂資材與一般交通代步之用。飼養形態除了流蜜期與采粉期外,以定地飼養為主。生產項目主要為每年3~7月采收蜂蜜,9月至翌年1月采收花粉,蜂王漿則除4~5月的流蜜期外,全年均可生產。另有部分養蜂戶于5~7月采收蜂膠。銷售則以自產自銷為主,不足部分再由收購商收購供內外銷。此外,以鄉鎮為單位臺灣目前共有55個養蜂產銷現,組織目的為以同價購器具、產品產銷與養蜂技術交流。
臺灣地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蜂產品的進口關稅必須逐年凋降,目前已由人世前的45%調降為35%。面對這種全球化的新經濟型態,臺灣蜂農當然亟需思考如何轉變經營形態,避免于全球競爭中處于弱勢。當然,致力于蜂產品的優良品質與產品的多樣化,實屬必備條件,如果能把具地方特色產業融人文化創意,進而創造其附加價值,更可把蜜蜂產業擠身“知識經濟”的范疇。事實上,從生態與文化的角度來看養蜂業,兩者皆顯示養蜂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本文即以臺灣蜂采館為例,思考發展蜜蜂生態文化產業的可行性,以創意行銷提升地方文化特色產業的競爭力,建立養蜂產業持續經營的適當模式。
1 蜂采館自然環境、文化環境、產業與生活環境特色資源分橋
1.1 自然環境景觀
蜂采館位于宜蘭縣員山鄉內城地區,為供府宜蘭地區民生用水的水源地,水質清澈,各項檢驗指標均合乎政府所訂標準,因此并不適于過度開發,卻是極具發展潛力的休閑旅游地區。本區域附近自然景觀資源極為豐富,有棲蘭森林神木、明池、中國歷代神木園區、太平山風景區、翠峰湖、南湖大山、大湖風景區、雙連裨濕地及福山植物園。有森林、湖泊、涌泉、溪流、濕地等,宛若人間仙境,具有多種自然生態資源優勢。
1.2 文化環境
宜蘭縣員山鄉是歌仔戲的故鄉。結頭份附近有百年茄苳老樹列為珍貴保護樹種,雷公埠涌泉,附近道教、佛教廟宇是居民信仰所在。此外還有員山忠烈詞、林家古宅、尚德村河濱公園、鼻頭角涌泉公園,均是具文化特色的景點。
1.3 產業與生活環境特色資源
(1)員山鄉的農特產種類多享有盛名,是宜蘭縣主要水果產地之一。有二湖的菠蘿,大湖的韭菜、青蔥、大蒜,頭份的竹筍,枕山的蓮霧、芭槳及高接梨等果樹。由于品質優良深受臺北市游客喜愛。
(2)蜂采館納入橫山頭休閑農業區的景點之一。本區的景點尚有八甲漁場、尚德休閑蓮花園、內城農場、藝峰工藝、幸運水晶坊等休閑農業據點,各具產業特色。同時民間文史工作者的投人為社區找回生命的源頭更具意義;各個有特色的產業景點形成帶狀的休閑旅游區,可提供游客二日游的行程規劃;另有枕頭山休閑農業區,以水果產業為主,并有特色民宿提供都市人親近自然,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
(3)蜂采館附近同時也是宜蘭縣政府規劃童玩公園的預定地,具未來發展潛力。
2 蜂采館發展沿革、現況及經營績效
(1)2001年宜蘭綠色博覽會配合宜蘭縣政府設置蜂采館,經游客評選為最受歡迎的展館;博覽會結束后,現任館長黃東明先生遂于當年在現址設置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特色的蜂采館。
(2)“養蜂人家”蜂采館為蘭陽博物館家族的成員,積極配合參與各項活動并與家族成員維系良好互動關系。
(3)配合宜蘭縣政府,辦理種子教師地方文化館教育研習活動,并免費提供中小學、幼兒園學童校外生態教學及社區參觀活動導覽解說,善盡社會責任。
(4)經觀光局評選為2004年熱心觀光事業團體。
(5)經統計,2003年至蜂采館參觀人數突破20650人,2004年截至8月底參觀人數已達到35209人,能以有限的空間吸引大量參觀人潮,實屆不易。
(6)館長黃東明先生曾榮獲1997年臺灣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個人更曾當選臺灣區商界楷模,連年農林廳蜂蜜評審榮獲特優獎、參加臺灣優良食品評鑒會榮獲金牌獎、當選臺灣十大杰出農村青年,榮獲金龍獎,當選臺灣區模范農民,榮獲神農獎。曾任臺灣省養蜂協會理事長。
3 蜂系館市場目標定位STP策略
(1)市場區隔Segmentation講求重視休閑游覽深度生態文化知識旅游的消費者。
(2)目標設定Targeting大眾旅游、親子活動。
(3)定位Positioning 產品定位:以自產品牌精致農產品為訴求重點。
展館定位:結合本身產業特色、生態保育、蜜蜂文化之優勢,擬定長期發展規劃,整合地方產業及文化資源,以創新思考模式創意行銷及持續經營觀念,帶動社區居民榮譽感,發展地方文化休閑旅游產業。將本館定位于人文精神、產業特色、教育體驗、社區關懷、生態資源保護、休閑旅游全方位且具知識及文化創意產業內涵的地方文化館。
4 蜂采館行銷4P策略-產品策略Product
(1)開發多樣化流行性有健康概念的創新產品-蜂蜜醋。
(2)建立差異化策略提升競爭力-體驗行銷、文化創意、形象包裝設計。
(3)調整商品結構及陳列-毛利率、貢獻率。
(4)賣場陳列商品動線規劃力求順暢。
5 蜂采館行銷4P策略-通路策略Distribution
(1)運用數字技術創造價值-網絡行銷、多媒體視覺。
(2)與社區、學校、文史工作者結合。
(3)與異業策略聯盟。
(4)設立專賣店、加盟店-賣服務也賣感覺。
6 蜂采館行銷4P策略-價格策略Price
(1)采優質產品策略不降低原價,全省統—售價。
(2)以產品搭配方式行銷,促進銷售量。
(3)依季節、時段、消費者心理擬定定價策略。
(4)降低進貨成本才是重要議題。
7 蜂采館行銷4P策略-推廣策略Promotion
(1)公共關系:運用媒體創意行銷、事件行銷。
(2)廣告:平面媒體、DM、廣播、電視。
(3)直效行銷:運用農會組織系統行銷。
(4)辦理產業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
(5)辦理促銷SP活動:年節、申秋節、端午節、周年慶。
(6)提升高品質服務水準。
8 “養蜂人家”蜂采館之特色、創意
(1)舒適的參觀環境。
(2)親切的專業服務。
(3)蜜蜂的生態知識。
(4)實踐的體驗行銷。
(5)產品創意、服務創意、蜜蜂生態文化館創意、活動創意。
9 蜜蜂生態文化創意產業規劃構思
(1)以自然生態保育理念融入蜜蜂產業文化,集地方產業文化、社區發展、休閑旅游、生態保育等功能,并運用創新行銷模式,以達到創意與持續經營為蜂采館整體規劃原則。
(2)以蜂采館作為推廣蜜蜂產業文化及生態教育活動的據點,善盡社會責任。
(3)結合蘭陽博物館家族成員及文化產業、休閑農業及鄰近社區共同策劃年度活動,形成一個充滿生命力及文化內涵的地方文化館。
(4)結合地方文化資產再利用及社區總體營造。結合員山鄉地方古跡及歷史建筑再利用,作為地方鄉土文史、民俗節度的場地,發揮地方文化特色,以社區總體營造方式,鼓勵民眾參與活動,從而導人蜜蜂產業文化,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的一環。
(5)結合地方資源共同推動:結合休閑農業園區業者、社區活動中心、民間企業團體(金車生物科技)、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推動地方文化。
10 蜂采館未來發展遠景
(1)競爭力源自于不斷的知識創新與學習。
(2)蜜蜂生態知識+文化創意+體驗行銷+企業化經營=經濟利潤+創造顧客價值+優質企業文化及形象。
(3)建立關懷與分享、創新與學習、熱誠與服務的優質企業文化。
(4)注重執行力及共同價值觀。
引自《蜜蜂雜志》2005(6)
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