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蜂資源保護與利用
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具有可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蜜期長,適應性強,抗巢蟲能力強,消耗飼料少及溫馴性中等優點。它是海南獨有的中華蜜蜂種質資源,是以熱帶雨林為主的森林群落及傳統農業的主要傳粉昆蟲。但隨著廣東和廣西的大陸中蜂大量的人為遷人,海南中蜂種質資源因遺傳結構的改變已難以存在,搶救海南中蜂刻不容緩。海南中蜂資源的保護問題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2009年5月4日,海南省農業廳把海南中華蜜蜂列入海南省第一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瓊農字[2009]87號),并上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建議列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并建立海南中華蜜蜂自然保護區。
1 海南中蜂資源概況
1.1 概述
海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屬熱帶季風氣候。主要蜜粉源植物有荔枝、龍眼、桉樹、柃木、鴨腳術、烏桕、椰子、橡膠、紅樹林、檳挪、木棉、梅花、女貞等。
海南中蜂由于所處的生態環境不同.形成兩種明顯不同的生態類群,第一個類群主要來自海拔較低的地區(海拔高度低于200m),以文昌市等沿海地區為主的椰林區蜂種,當地稱為“椰林蜂”;第二個類群是海拔較高地區(海拔高度高于200m),生活在山區的蜂種,當地稱為“山地蜂”。
目前海南中蜂主要分布于本島北部的海口、潛邁、定安、文昌,中部的瓊中、五指山、白沙、屯昌、保亭、陵水以及臨高、檐州、瓊海等市縣和墾區各農場一帶。據統計1982年海南中蜂分布區飼養的中蜂2.6萬群,野生蜂1.5萬群左右。海南建省后,海南中蜂現存數量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據估計,海南中蜂飼養量2萬群左右,野生蜂1萬群左右。
1.2 海南中蜂飼養現狀
海南中蜂飼養大多為家庭副業或業余愛好飼養,長期以來,養蜂業未列人生產管理范圍,海南中蜂新法改良飼養技術的推廣應用處于停滯狀態。目前,海南中蜂多數處于半野生狀態,飼養方式主要以竹籠、木桶、椰筒、木箱等為蜂箱的傳統方法,每年在清明前后取蜜一次,采用割巢毀脾取蜜的方式,每桶取蜜5~20kg。蜂群發展以自然分蜂為主,不進行人工育王和人工分群。
近幾年少量的養蜂專業戶和農民養蜂合作社采用現代活框飼養技術,提高了養蜂的經濟效益,對促進海南省養蜂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1.3 海南中蜂數量減少的原因
海南中蜂數量在逐步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31 蜜蜂種間競爭 每年12月至第二年5月期間,海南省的西方蜜蜂數量大大超過本地海南中蜂,尤其是在龍眼、荔枝蜜源較豐富的海口至三亞海榆中續兩邊熱帶水果生產區。生態學原理表明,西方蜜蜂和海南中蜂兩個生態位相似的近緣種是不可能長期共存的。自然競爭的結果,不是淘汰一個物種就是兩個物種生態位分離。西方蜜蜂在海南適合度極低,但在人為因素下,西方蜜蜂對海南中蜂有著強大的競爭優勢,因而西方蜜蜂對海南中蜂生存產生毀滅性影響。主要表現在盜蜂行為、干擾交尾和新病害的發生。
1.32 蜜粉源競爭 在蜜粉源競爭中,海南中蜂處于弱勢地位。島外蜜蜂越冬轉場使海南主要蜜源花期的蜜粉源場地被西方蜜蜂占有,雖然花期結束后西方蜜蜂撤出,當地的海南中蜂仍因在主要蜜源花期儲蜜不足而面臨生存困難,海南中蜂規模飼養也因產蜜量低而逐漸縮小。
1.33 人類活動 隨著經濟發展,土地被不斷開發利用,嚴重破壞野生海南中蜂生存環境。大規模單一的農作物生產形式,減少蜜源植物種類和花期,形成缺蜜期,同時農藥的大量使用對海南野生中蜂和人工飼養海南中蜂均構成了嚴重威脅。最后,人為引進島外中蜂更替蜂種則是造成海南本土中蜂減少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楊冠煌等研究表明,外來蜂種引到之處,不但在生產上取代當地中蜂,也將野生的中蜂群毀滅至盡,形成外來物種取代本地物種的生態現象。這種取代不但使本地物種的遺傳基因丟失,還會引發起不。良的生態效應。
2 海南中蜂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海南中蜂在其與生態環境長期對抗適應中獲得了獨特的遺傳基因,這種獨特遺傳基因在新品種選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海南中蜂是我國自然生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資源,具有重要生態價值,保護海南中蜂也就是保護蜜蜂遺傳基因的多樣性。海南中蜂遺傳資源的保護已成為當務之急,重點是保護海南中蜂獨特的遺傳多樣性。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海南中蜂資源,建議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2.1 開展海南中蜂資源調查與研究
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相關人員對海南中蜂進行全面調查,在了解海南中蜂的分布(類型和數量),海南中蜂的生境(蜜源、地形地勢、氣候條件等),海南中蜂生產情況(飼養技術、產蜜量、病敵害、育種等)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海南島的大陸中蜂分布、數量、來源、引進時間等。為進一步提出海南中蜂保護措施提供依據。
2.2 建立海南中蜂保護區
在海南全島建立中蜂保護區,禁止一切外來蜜蜂進島。使海南島上大陸中蜂通過自然選擇和人為選擇實現本土化。對未受大陸中蜂基因影響或影響較小的區域,設立中蜂保護核心區,確保中蜂保護核心區內的本土中蜂的遺傳結構不被大陸中蜂混雜。
2.3 海南中蜂地方良種選育
開展海南中蜂種質資源遺傳機理研究,選育海南中蜂優良品種。研究海南中蜂強群高產抗病的遺傳機理,從分子水平上開展海南中蜂群體遺傳結構與親緣關系研究,開展影響海南中蜂強群高產抗病的主效基因和不同基因組合對海南中蜂強群高產抗病影響的研究,從本質上揭示海南中蜂強群高產抗病的遺傳機理,為海南中蜂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選育技術,在適合海南環境特點的當地中蜂基礎上,科學地選育強群高產抗病的海南中蜂,提高海南中蜂單群產量,進而提升飼養海南中蜂的經濟效益,擴大海南中蜂蜂群飼養量。
2.4 開展中蜂飼養技術培訓
加強海南中蜂飼養示范基地建設和活框技術推廣培訓工作。海南多數養蜂者屬于祖傳的業余養蜂愛好者,提高養蜂者飼養管理水平是當務之急。對蜂農進行科技培訓,必須做好示范和推廣工作,每個縣培訓1~2名專職或兼職養蜂骨干,抓好技術推廣和經常性技術指導工作,讓蜂農看到新法飼養的好處,以點帶面,逐步鋪開。
2.5 提高中蜂飼養收益
開發生產海南中蜂特種蜂產品。依據海南中蜂的生物學特性,結合海南的生態環境與蜜粉源植物條件,生產海南中蜂特種蜜(如檳挪蜜等)和蜂花粉(如椰子花粉等),利用海南中蜂為荔枝、龍眼等經濟果林授粉,提高經濟效益,大力開展海南中蜂巢蜜生產和海南中蜂旅游產品的開發工作,提高海南中蜂蜂產品的附加值,提升飼養海南中蜂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海南中蜂是中華蜜蜂寶庫中的寶貴資源,但長期以來,海南中蜂的保護與利用僅停留在自發的生產利用過程當中,生產者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品種保護的長遠利益,盲目引種換種,造成品種混雜。而且,由于缺乏管理、保護和利用措施,海南中蜂資源面臨著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建立海南中蜂資源保護區,為以后研究、擴繁提供豐富的種源基礎,同時研究開發海南中蜂產品,使海南中蜂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上一篇:中蜂的末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