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感覺中,蜜蜂是一只只可愛的小精靈,但有時又讓人有一點害怕,怕它親近時一“吻”可能帶來的痛。但據醫書記載,歷代名醫扁鵲、張仲景、李時珍等都用蜜蜂治療過很多疾病,這就是所謂的蜂療。 蜜蜂蜇人也能用來治病?有毒的蜂針會帶給人們什么呢?就此,記者采訪了多年從事蜂療研究和臨床的蜂療專家李梓榕、王孟林、王俊等專家。
■痛苦享受蜜蜂如何蜇人治病
■痛苦享受蜜蜂如何蜇人治病
情景一:風靡一時的韓劇《大長今》中,長今因身體麻痹而失去了味覺,醫官用蜂針療法最終使長今恢復了味覺。
情景二:金庸經典小說《神雕俠侶》中,老頑童周伯通中了毒蜘蛛的毒,被小龍女引來蜜蜂蜇了后,也神奇解了毒。
近日,在一家蜂療研究中心的治療室,記者親眼目睹了小蜜蜂的蜇人治病過程,中醫健康養生師、蜂療專家李梓榕給周師傅用蜂療治療肩周炎,她從裝有蜜蜂的箱子中用鑷子夾取一只意大利蜂,將小蜜蜂的尾部對準周師傅肩部的一個穴位,很快小蜜蜂就將蜂針刺了進去,醫生給記者解釋,蜜蜂在遭遇到危險情況時,出現應激反應,本能釋放出有毒的蜂針,蜇人后,它的毒囊收縮留在周師傅皮膚上,幾分鐘后毒囊內的蜂毒液進入人體,蜜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周師傅說,剛開始他很擔心蜂蜇會不會很痛,但疼痛感不到一分鐘就消失了,他每個月都要來做這樣的治療,他自己感覺肩周炎的疼痛有所緩解。
■以毒攻毒蜂針兼針、藥、灸功效
蜂針就像天然注射器,是由蜜蜂中工蜂產卵器進化而成,獲取蜜蜂最新鮮的蜂毒來以毒攻毒,這種利用蜜蜂蜇刺人體穴位的方法在古代治病應用很久,這種自然療法成為蜂針療法的一種。
據中國蜂醫學奠基人王孟林介紹,蜂針液味辛、苦,性平,功能袪風通絡,化瘀止痛,抗過敏,降血壓。蜂針療法就是因為活蜂蜂針有殺菌消炎、調和氣血、修復神經、提高免疫力等四大功能,集“針”、“藥”、“灸”于一體。這些原理就是利于蜜蜂來調節免疫,調平代謝,激活人體自愈潛能,恢復相關器官功能和人體平衡狀態。
■蜂療方法越來越多樣化
蜂療并非怪異療法,目前也有中醫正規治療程序,對人體安全沒有毒副作用,主要應用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糖尿病并發癥、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臟血管疾病等。在臨床中,疼痛病人就診的最多,蜂療方法也隨著各種現代方法介入而更加豐富。現代醫學證實蜂毒中含有多種肽和酶,生物胺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和藥理作用,能刺激淋巴、內分泌系統、促腎上腺激素釋放等。
李梓榕說,蜂療方法越來越豐富,結合更多現代科學技術將蜂毒分離、提取蜂毒,減少了蜂蜇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目前除活蜂蜇刺外,其他的方法如蜂針散刺、蜂毒注射、導入、霧化吸入等方法也被應用到疾病治療和美容當中。
■慎重使用患者不要自行施治
蜂療主要是利用蜂毒治病,所以用此法治療是有一些禁忌的,同時對醫生的手法也有一定要求,專家提醒人們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該方法,特別是濕熱型風濕病、體質過敏者、兒童和貧血等人群更要慎用。
據蜂療養生師王俊介紹,蜂毒過敏是最常見的蜂療副作用,有的人可能會因此出現中毒性休克,所以在治療前要進行皮試,同時,蜂療對用蜂量也有要求。而醫生的技術水平對病人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患者尤其不能自行施治。比如一個肩周炎患者,在其病情發展的不同時期,治療的穴位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使用不當,就可能會延誤疾病治療,所以患者切不可隨便自行使用此法施治。
初次接受蜂針的患者,需要過幾道關,在治療點或身體的某些部位產生紅、腫、癢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這是蜂針(毒)溫經通絡的正常效應,在治療過程中會逐步減少和消失。 蜂針反應的大小,并不是衡量某人適不適應蜂針療法的指標和依據,它是蜂療醫生掌握間隔時間和蜂針用量的依據。